從情歌天后到為人妻母,時隔七年發歌,梁靜茹也難逃中年恐慌?
本文由牛站娛樂(niuzhan.com)整理發布
我真想給孩子們看看碧浪中的劍魚,
那些金燦燦的魚,會唱歌的魚;
花的泡沫祝福我無錨而漂流,
語言難以形容的清風為我添翼。
????????????????????????????——蘭波《醉舟》
5月16號,我從長沙飛往北京,飛機延誤。而當天中午,梁靜茹新專輯上線,她在北京開發布會,急于面對各路媒體。
飛機終于要起飛,我在開飛行模式前,手忙腳亂下載了梁靜茹的十首新歌,最后一首歌下完,飛機開始滑行,我開始了一場顛簸之行。
第二天下午,我在酒店房間外等待梁靜茹。
沒人給我勇氣。
在我之前的媒體,與梁靜茹聊到父親部分,記者與靜茹雙雙痛哭。結束后,工作人員告訴我稍作等待,靜茹需要做情緒調整。
十分鐘后,我見到了梁靜茹,采訪不到半小時,原本計劃中關于父親的問題被我幾乎全部砍掉。
后來,朋友和我說,過于善良不是成熟記者該有的品質。我不置可否,只是覺得,所謂善良,或許只是靈光一現的那一點兒“于心不忍”,而梁靜茹值得我這么做。
1
上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經濟急速翻漲,——萬物復蘇,文化浪潮拍打年輕人躁動不安的心。
娛樂與藝術,混沌無察落于人心,70年代末,小縣城的一男一女熱血沸騰地參加歌唱比賽,結果已不重要,這一男一女的戀情卻是佳話。
1978年,在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瓜拉庇勞縣,這一男一女生了個女兒,名為梁翠萍。
梁翠萍也想不到,30年后,全中國的“勇氣”都由她出品。
2019年4月9號,梁靜茹在社交平臺發布新專輯預告,附帶了話題詞“我生命中的梁翠萍”,至此,梁靜茹或梁翠萍已影響中國聽眾20年。
再回到梁靜茹出生的那個年代。
經濟增長,但未必所有人都與有榮焉,打了翻身仗財富無憂永遠只有少數人,——梁靜茹的年少時期并不富足。
家里三個孩子,爸爸沒有穩定工作,一家五口活得拘謹。媽媽打兩份工,堪堪維持家庭運轉,梁靜茹,同樣無法置身事外。
拿著比自己高的掃帚打掃衛生,10歲開始洗全家的衣服,16歲騎著機車買菜煮飯給弟弟們吃。打工,舅舅在馬來西亞開了婚紗店,不大不小算個生意人,每到假期,梁靜茹就到舅舅家打工。有空也去做推銷員。
所謂花季與青春,無非肆意生長,野蠻而無畏。而對梁靜茹來說,這一切或許都是被動而來。也因此,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成為她一直以來的理想,或執念。——不空泛,不假大空,不虛無縹緲,——這是生活給一個小女孩最直接的烙印。
2
爸爸愛唱歌,畢生之愿是想發一張自己的唱片。自古女兒像爸爸,基因也好,宿命也罷,梁靜茹也走上了歌唱之路。而當年爸爸在生活重壓下仍無法割舍的夢想,最終由女兒做到了,老天也算對他不薄。
1996年,或許值得被梁靜茹銘記一生。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好一壞。好的是,這年爸爸帶著女兒到處參加歌唱比賽,在一個名為“海螺新韻獎”的比賽里,18歲的梁靜茹與同學組了個叫“藍色白開水”的組合,幸運地拿到了歌唱比賽的第三名。
少女的出頭不外如此。
?第三名不足以稱為命運饋贈,被馬來西亞滾石唱片公司簽約才是邀天之幸。當年的滾石唱片如日中天,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都設有公司。
進入滾石,梁靜茹也并非一飛沖天,一步登天那是屬于少數人的妄想,梁靜茹和我們一樣,都只是平凡人。進滾石,梁靜茹是小嘍啰,在當年,錄歌曲demo梁靜茹甚至不是主唱,只能做和聲。
但你根本不知道,老天爺的翻云覆雨手有多玄妙。
當年大佬李宗盛去了馬來西亞,在滾石逗留時,聽了許多新人的歌曲小樣。李宗盛就這樣聽到了梁靜茹參與錄和聲的小樣。然后,鬼使神差,李宗盛看中了這張簡陋的小樣,記住了梁靜茹的聲音,并讓她來面試。
于是在新加坡,梁靜茹見到了大師李宗盛,憑借得天獨厚的音色,順利簽約,成為一名真正的歌手。
彼時臺灣唱片工業是按需生產的典型,一個個優質唱片歌手輸送至華人區,張惠妹狂野,李玟國際化,辛曉琪哀怨愁苦,亟需一位溫暖人心的歌手。所以梁靜茹的被賞識,是偶然中的必然。
?只是,老天爺的翻云覆雨手,沒人盤算的清,有臨幸,也有重拳。這一年,梁靜茹的爸爸倒下了。鼻癌,在當年去世了。
就好像,冥冥之中,他知道自己已無需再陪女兒到處參加比賽了,職責已盡,一切都好。只是沒來得及看到女兒被千萬人擁戴。
很多年后梁靜茹說,無法忘記跪迎父親棺木回家時,自己跟弟弟哭到心碎的一幕。頂梁柱倒了,女兒要去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夢想,留母親和兩個小男子<愛尬聊_百科大全>漢在馬來西亞——這個家因幸事與遺憾呈四散狀,梁靜茹也從馬來西亞的小縣城,出發前往自己新的人生。自此,梁翠萍漸漸隱去,梁靜茹顯現眾人前。
3
1997年,梁靜茹來到臺灣,開始被李宗盛捶打。學國語,練唱歌,如璞玉擺放在案,被修磨地光亮。梁靜茹是小女生,輕聲細語,倒稱不上害羞,只是平靜。
李宗盛的魔鬼訓練顯得無比漫長,煎熬、未知、還有不自知的恐懼,圍繞梁靜茹。
1999年,梁靜茹曾不堪重負,跑回馬來西亞,如鯨入海奮力遠走。似乎,已崩潰至接受自己泯然眾人。
但對音樂的熱愛是骨子里的事,一時的失控其實并未讓梁靜茹自毀于繭中。于是又乖乖回去。
人們說:“神前宜泣,人前宜笑。”
大抵說的是,人生在世,有些恐懼與心酸,最好藏在心中。人們的悲歡并不相通,每一次破碎與重建,這世上大多數人與事,不配見證。
經歷破繭而出的暢痛,在1999年9月17號,梁靜茹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一夜長大》。
?這次采訪,我對她說,我生命中的梁靜茹,就是那首《一夜長大》以及《情歌》。她聽到后,為我清唱了幾句。
那一刻我心潮翻涌,竟破天荒打斷了她,人在過分激動或害怕時,總會做出些莫名其妙的舉動,只是我也說不清,到底是激動,還是害怕。
4
梁靜茹21歲,發片了,當年爸爸用盡一切沒能做到的事,自己21歲就做到了。
專輯封面上,梁靜茹頭發茂密,眼神澄澈,沒有任何攻擊性,你不知道她在看遠方,還是只是在想什么。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17號梁靜茹發行了第一張專輯,21號臺灣遭遇地震,所有宣傳工作停滯。在天災面前,個人的悲喜不值一提。我想,梁靜茹必然又經歷了一次鋪天蓋地的迷茫。
想過退縮嗎?或許也想過做回普通人,其實沒什么不好,祖祖輩輩都這么走過來,自己一定也可以。
只是,只是還是要唱歌啊。
又修煉一年,2000年8月,梁靜茹發行第二張專輯《勇氣》,距今19年。
2019年四月初,“梁靜茹沒給我勇氣”登頂熱搜。距離梁靜茹上一張專輯,已過去七年,這期間她除了演唱會和偶爾的演出,堪稱淡出大眾視野。這一次的熱搜來的猝不及防,著名段子手以梁靜茹的《勇氣》做梗,卻遭到了梁靜茹本人的“打假”。
?人們再次想起梁靜茹。實際上,“勇氣”這個梗,網友們已說了好多年,梁靜茹本人卻最近才知。
有天她在一個垃圾桶旁,看到一行字,有人寫道:“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在這亂扔垃圾嗎?”,大意如此。
于是她笑了,覺得有趣,原來,“勇氣”還可以這么用啊。她或許從沒想過,自己在億萬人心中,有多么大的聲量。
平靜,溫和,像一條深海里的魚,千禧年前后出道的歌手身上都有種與世隔絕的靜謐感,梁靜茹尤甚。
坦白講,我采訪的那段時間狀態奇差,與她講話時,聲音低啞。她對我說:“你說話聲音好小”,還問工作人員,是不是房間里太暗了。然后他們調亮了燈光,我也因此看她更加清晰了,她就那樣淡淡地坐在我面前。?看不出十分鐘前,曾痛哭過。
5
《勇氣》之后的梁靜茹,想必大家都清楚了,無需多言。紅,金曲無數,在KTV,你無論如何也繞不過梁靜茹。你不點,別人也不會忘記她。
到2012年,梁靜茹發行完《愛久見人心》,竟沉寂七年。雖然,她對我說:這七年也做了很多事啊,做了巡演,也有單曲發出。
?這七年她的確做了許多事,成婚,生子。這對她來說算是人生階段的巨變。
其中的欣喜不足為外人道哉,只是在粉絲眼中,7年沒專輯的確煎熬。同輩歌手仍在活躍,梁靜茹卻越來越神秘,腳步慢下了了。
我完全能理解,我曾這樣寫過梁靜茹:
“梁靜茹真實地投入到家庭中去了,投入到她曾幻想的,平和喜樂的生活中去了。那是她年少時期未曾擁有過的生活。”
?這其中或有我暗自揣測的成分,但我始終覺得,我樂于看到梁靜茹沉浸在悠長的幸福中,那是她應得的。
6
我問梁靜茹,回望過去20年,有何感慨。她說:一路蠻順利,雖然有坎坷,但也都過來了。
她所經歷的坎坷,我在文章前兩節已經展現出來了。關于自我確認,關于父親,關于意外和動蕩。這當然只是她坎坷的一小部分,時至今日我仍然相信她必然經歷了更多的揪心時刻,但就像她說的,過來了。
那有遺憾嗎?人生的遺憾是什么?
她想了幾秒鐘,輕聲說:就是父親吧。
我努力藏了那么久的自以為是的惻隱之心,被她自己揪出來了。
父親走得太早了,沒能參與到她20歲之后的光芒萬丈。她在巡演時,會唱《掌聲響起來》,送給父親。這一次新專輯首播主打《微光》,梁靜茹說:父親是我生命中的微光。
我突然想起很久前,梁靜茹在給父親上墳前,發過一段話。
?她說:“家中的一切甚好,請勿擔憂。”
她說:“下輩子,我還是想當你的女兒,陪你終老,和你聊聊人生。”
她說:“你的兩個兒子我都有努力照顧好,媽媽我也已經能夠給她無憂的生活。”
她說:“你好嗎?”
我第一看到這條動態,不爭氣地掉了眼淚。
采訪時我問她:你已經給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也實現了爸爸的夢想,有什么感慨。
她笑著說:有做到嗎,沒有吧。我只能盡力做。
我非常不專業地對反駁她說:我覺得你做到了。她只是笑。
而剛剛,我發現,她寫給父親的動態不在了。又讓我想提起前文的那句話。
——神前宜泣,人前宜笑。
7
這一次的新專輯叫《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
梁靜茹寫給父親的博文里問過:你好嗎?
日本電影《情書》里,渡邊博子給藤井樹寫信問到:“你好嗎?我很好”
而梁靜茹呢,她還好嗎?她在《微光》里唱:“回憶短暫,人生太長”
她很好,因為她知道,無論如何,太陽都會如常升起。
這次新專輯宣傳,梁靜茹拍攝了許多Vlog,回到了錄第一張專輯的加拿大,同時,李宗盛等老師也聊了她們眼中的梁靜茹。
有一位老師說:“梁靜茹代表了一種理解。”言盡于此,留眾人揣摩。
其實不難明白,梁靜茹唱出了我們許多人,在各種境遇下的掙扎與自愈。
我今天和同事聊,我最喜歡梁靜茹的《一夜長大》,她說她也一樣,——因為那代表了,我們情感破碎之際,最真實的聲音和訴求。
如今年過40——每個女明星永遠逃不過年紀的牢籠,被無數記者追問30歲,或者40歲的恐慌,我忍住沒問她。
因為我知道,她沒什么好恐慌的,想要的,都憑自己爭取到了。至于遺憾,遺憾可以時刻提醒自己,還活著。
采訪結束后,我遲遲沒下筆,一來想準備久些,二來越發覺得自己還不夠去描述梁靜茹的種種。
前些天,我突然想起我很多年前很愛的一首詩,來自蘭波,詩名《醉舟》,就是文章開頭那首。
寫這首詩的時候,蘭波正在醞釀自己的“通靈說”,——指的是,一種能聽到、看到、感受到凡人感受不到的東西。
玄乎,我無法理解藝術家的腦洞。只是覺得詩中有一句話適合梁靜茹,未必內涵貼切,卻讓我心頭一震。
比如開頭那句:
「我真想給孩子們看看碧浪中的劍魚,
那些金燦燦的魚,會唱歌的魚;
花的泡沫祝福我無錨而漂流,
語言難以形容的清風為我添翼。」
?梁靜茹英文名是fish,倒有種不謀而合的意味。而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
「一個滿心悲傷的小女孩蹲在水邊,
?放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
或許,許多年前,梁靜茹也曾放過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希望它可以帶著父親的夢想,家人的期望,飄向遙遠之地,灑脫自在。
現在,那條蝴蝶般的船,已經足夠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