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訣》驗貨報告華語片的米其林究竟牛在哪里
在啟動之初,《尋龍訣》繞不過去的險惡大坑,就是得得滿足《鬼吹燈》龐大粉絲群的嚴苛期許。尤其在《盜墓筆記》網劇和《九層妖塔》被罵成狗之后,我們更清楚了超級IP的死忠粉們究竟有多可怕。那么,想要還原小說,是不是把原作者搬過來就行了?嗯,主創們干脆簽下了天下霸唱,霸唱叔也全力配合了,從此只認這一家,甚至一起閉關寫劇本……然后呢?坑還是在啊,只是從一個大坑變成了若干小坑——
原著小說寫得天馬行空,想到哪兒是哪兒,節奏和信息量根本就不符合類型電影的敘事需求(那些不懂電影改編,又言之鑿鑿說“老老實實照著原著改就行了嘛!”的燈絲請自覺閃開)。導演烏爾善曾有句玩笑話,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天下霸唱在小說里,往往就拿出個炸彈炸了就了事。后來我讀霸唱的新作,確有此任性硬轉的問題。但電影劇本,當然不能這么隨意。更重要的是,“燈絲”們對原著都如數家珍,再拍一遍,也無甚新意。如何才能推陳出新,保留懸念?
烏爾善喊話陸川買票看《尋龍訣》 期待其寫影評
主創們糾結半天,決定棄坑,然后給自己挖一個新坑:重寫一個故事,或者說,寫《鬼吹燈》第九部——保留原著最精華的世界觀和角色設定,然后讓摸金校尉重啟新的冒險!于是,有了這樣的編劇組合:原著天下霸唱 + 深諳類型電影規律的職業編劇張家魯(也就是寫徐克《狄仁杰》系列和《風聲》、《天下無賊》那位)。
從成片來看,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不僅是“人點燭、鬼吹燈”的秘傳,還是飛虎爪、金剛傘、黑驢蹄子的使用,都精準還原。對于分金定穴的招牌技能“尋龍訣”,更是細化了口訣和原理闡釋。最終,從故事的完整度來看,非常的穩當——節奏計算準確,動作高潮迭起,并穿插了清晰的感情段落,而角色情感和人物關系首尾呼應,實現了成長與放下。簡言之,是成熟的類型片之作,看慣了好萊塢大片敘事的筒子們會輕松買單。
當切·格瓦拉戀上古墓麗影除了還原世界觀,角色形象的還原更具挑戰,尤其是演員選擇,眾口相當難調。摸金三人組都有鮮明特色,胡八一的軍人硬氣,Shirley的堅毅性感,王胖子的仗義和逗逼,都不容擅改。選角之初,網上莫衷一是,諸如“劉燁、MaggieQ,甚至郭德綱”的三人組被屢屢提出,又被一次次罵到啞火。直到有人說,最適合的,也許是年輕三十年的“成龍 + 楊紫瓊 + 洪金寶”,大家才勉強達成共識。這個YY出來的組合非常有情懷,甚至一度還打動了我。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最終,綜合市場考量和演員氣質,陳坤、舒淇、黃渤成了摸金三人組。坦白說,一開始,其實我是拒絕的。陳坤是陰柔廠花好不好?舒淇是個臺灣軟妹子好不好?黃渤雖是逗逼,但他不是胖子好不好?直到Duang地一下,特效,哦不,造型師登場了。原來的陳坤,臉上無毛,是一副太監相。在《尋龍訣》里,他被一根根地貼上胡子,一夜從鮮肉變熟肉,據說是按照切·格瓦拉的形象設計的。活生生的一個“行走的男性荷爾蒙”啊!
《尋龍訣》8天破10億 主創揭秘幕后故事
神奇的造型師能把廠花陳坤變成硬漢胡八一,那就能把弱女子舒淇變成盜墓女俠。天下霸唱說,當年寫Shirley楊就是按照《古墓麗影》里安吉麗娜朱莉的造型來寫的,但是可惜呀,華語女星里很少有這樣的大長腿呀。然而,當主創找來了同樣是大長腿和大嘴的舒淇,麻花辮一扎,霸唱叔立馬就歡喜了<愛尬聊_頭條百科>。
至于黃渤不胖的問題,被他用增肥二十斤的辦法給解決了。從成片來看,黃渤雖然胖的不明顯,但憑借精湛的演技,極有說服力地撐起了這個角色,甚至其性格層次已經超越了原著的扁平化處理。如果說,摸金三人組是持平了期待。那么,大金牙的表現,絕對超越燈絲期待。夏雨拿出了影帝的力氣,一口京片子叨逼叨沒完,把那賊眉鼠眼、膽小怕事、貪財又仗義的大金牙,演出了正宗的“金牙范兒”,成為全片最大驚喜。
編劇,其實是個服務行業保留了原著的精氣神,故事還是得推陳出新,何況《尋龍訣》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事實上,主創們曾想從人體五感出發,設計出五大關卡。再結合冥河、奈何橋、鬼門關等家喻戶曉的冥界傳說,組成一套“冥界體系”,讓觀眾可以在IMAX3D的體驗里,去陰曹地府走一遭。但因為種種原因(審查?敘事節奏?),最終沒有展示完全,但個中精華,已有華麗展現。
也許你會問,這部片通過了廣電總局的審查。那還能怕鬼怪嗎?能打大粽子嗎?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想要的冥界體系、大粽子、奧古傳說,這里面都有。只是主創們巧妙地進行了規避,譬如把“盜墓”委婉地稱為“摸金”,把“冥界”稱作“地宮”,把鬼神的出現進行了總局可以接受的原理解釋……總之沒有觸犯總局底線,又不讓觀眾少看一份奇觀。至此,奇觀已備,但主創們依舊不滿足,他們還想要點情懷,要點打動人的情感。不過這一塊牽涉到劇情,我就不多說了,只能說,導演、編劇這幫老男人基本成功地在一個動作類型片中夾帶了點私貨,讓故事有了頗具情懷的主題。
《尋龍訣》陳坤大膽求婚女神舒淇
說到這,懂行的朋友應該明白了。接手這種巨型IP的編劇,就是手捧著燙手山芋,不僅要拼想象力和編劇技術,還要拼“服務意識”。用編劇大人本尊的名言說就是:“編劇會上最難的不是想點子,而是要說服多方達成共識。”于是乎,劇本就磨了兩年。據我所知,其中故事徹底推翻就有兩三次,其中一次發生在寫了一年半,眼看就要定稿之際。我曾拜讀并評估過被推翻的那一稿,實話實話,已經是我讀過的市面上最標準的類型劇本之一。
如今看來,主創所闖過的關卡,一點都不比胡八一少。折在任何一關,留下任何短板,就會拖累全局,像某塔一樣故事崩盤。而這也是為什么我用“放心”來形容首映日的觀影感受。只可惜要兼顧的方面實在太多,導致情感的表達空間相對受限,高潮的淚點不及預期,只煽哭了小部分觀眾。目測豆瓣評分會在7.2~7.9分,在購票APP里則會更高。
華語電影的重工業時代整體看來,在保留原著精髓VS開啟新故事、保留角色氣質VS選擇一線明星、貫穿動作大場面VS配比情感戲和成長、廣電總局審查VS滿屏怪力亂神、在本土秘傳文化VS好萊塢類型敘事之間……《尋龍訣》都達到了難得的平衡。
單看某一個指標,《尋龍訣》也許算不上華語翹楚,但是把這些高難度挑戰有機地化為一體,絕對前無古人,堪謂最強標桿。有圈內朋友評論說:“《尋龍訣》把華語電影帶入了重工業時代,不是大煉鋼,而是高鐵。”知名電影人張小北則說:“從這部電影開始,我以后就不再對中國電影單獨區分評價標準了。”這幾乎成為影視圈的主流聲音,因為圈內人深知,一個如此規格的大片要在工業體系尚未完善的中國市場野蠻生長,是有何其多的困難和行業意義。
《尋龍訣》茶話會 夏雨秀魔術黃渤現場跪謝導演
我曾不止一次聽到監制陳國富和編劇張家魯說,盜墓探險,是華語類型片的盲區。這件事沒人干過。言下之意,就是心理沒譜兒。普通觀眾接受該類型的切入口在哪兒,該類型的市場容量究竟有多大,在幾年前的項目伊始,都是個未知數。國產大片的新模式試水,就在此役。這份壓力,估計只有被迫重拍、投資破3億的《捉妖記》老板江志強才能理解。也許是為了分攤投資風險,監制陳國富把廝殺多年的華語電影公司三巨頭(萬達、華誼、光線)攢到了一個局里,聯合投資發行。頗有點像摸金校尉的那句話,“合則生,分則死”。而這個史無前例的投資組合,召喚出了最優質的演、制、宣、發資源,使得《尋龍訣》從一開始就被默認成了華語電影工業的頭號種子。
《尋龍訣》一共有1800個鏡頭,有1530個是特效鏡頭。工作人員超過了兩千人,劇本磨了兩年。中間輾轉美國紐約、蒙古草原和中影基地拍攝,承包了中影幾乎所有攝影棚,包括把亞洲最大的5000平米棚用來搭實景;加上超過一年的后期制作。整個周期接近四年。這種規格和氣勢,已然不是單靠個人才華和創意就能兜得住的。此時此刻,“工業體系”和“標準化”,才顯出了分量。“中國人制作的特效大片”才好意思說得出口。經過多次追加預算,《尋龍訣》的總投資是《萬萬沒想到》的6~8倍,是《九層妖塔》的2倍(根據我個人行業經驗判斷)。伴隨著高額投資的,不是財大氣粗,而是壓力山大。《萬萬》點映兩天過億,毀譽參半,但已然收回成本;而硬貨《尋龍訣》,要至少9億票房,才會開始賺錢!所以如果單說性價比,《萬萬》比《尋龍訣》劃算多了。
不過拍電影,若只算性價比就沒意思了。還是得有人去拓荒、去冒險,去肩負一點提升整個市場逼格的使命,去增添“國產”二字的榮光。
結語欲要知曉更多《《尋龍訣》驗貨報告華語片的米其林究竟牛在哪里》的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牛站的八卦新聞欄目,牛站小編將持續為您更新更多的八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