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青春濾鏡開滿的《非處方青春》顯得缺乏內涵,不接地氣??
文/滿都爾
由宋執導,宋楠溪、袁雨萱、劉哲慧、王二藝軒、景、潘明云、伊藤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劇《非處方青春》于昨日(7月7日)在優酷視頻播出。針對代溝問題,鄧爾本沒想到80后會喜歡這部00后劇,但是看了兩集發現這部劇的基礎創作有很大問題。如果每個00后都是看著這種低內容的劇長大的,那么前浪和后浪的溝通會越來越困難。
說單身想法《非處方青春》還不錯也不錯。以一群醫學新生的大學生活為切入點,既能講述青春的美好,又能帶出責任的主題。但該劇在人物塑造和人物關系的編排上過于簡單粗暴,情節元素被擠壓到了最低限度。拋開歡聲笑語和色欲不談,《非處方青春》真的是干巴巴的,讓人受不了。
這部劇的特點是不以人物或事件為驅動,而是以場景為驅動。四男四女八個主角,經過簡單的設定后,開始在不同的場景下自慰。先是在新生接待處,然后在小花園,然后在宿舍,然后在衛生間,然后在體檢室,然后在教室,然后回宿舍.簡而言之,一個大場面要花十分鐘,一集兩三個大場面就夠了。
他們說的基本都是網絡段子,油嘴滑舌,強凹人,冷嘲熱諷,言辭犀利,典型的言不由衷。雖然字里行間不乏戲言,但生活中任何一個這樣說話的人,都必須被視為喋喋不休的癌癥晚期。更何況都是大一新生,剛入學就到處拖醫學知識。這么著急要不要顯擺一下?正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的吵鬧和非理性,這些角色與整個校園環境完全脫節。背景中那些NPC跑龍套的角色和主角完全像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所有有臺詞的角色,好像都卡在校園里了。
這部劇的人物塑造很簡單,就是直接人設置上半身。每個演員都在執著于自己的個人設計,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被強行打上了個人設計的標簽。學霸秒玩學霸,女神秒玩女神。她不敢怠慢。人們恨不得把標簽貼滿全身,特別假,特別機械化。
這部劇的人物捆綁更是野蠻。這八個人一入學,就聚在一起,斷絕外人。感覺不像是入學,更像是跳傘玩真人秀。那么愛情的萌芽基本上來源于情欲本能。誰看誰的臉順眼立馬就變得如癡如醉,不需要劇情來推動和相識。也許以后高逸陽和吳越的感情關系可以復雜一點,但至少目前大禹和高逸陽,文靜和大禹,孫拓和石杰的關系都很坎坷。
孩子們可以理解網劇為了討好年輕觀眾的苦心,但至少要為基礎創作做出貢獻。感覺《非處方青春》<愛尬聊_生活百科>變成了情景喜劇拼接。人物太懸,故事太淡。靠一股子美顏濾鏡下的青春容顏真的能討好年輕觀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