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春觀靈嗎 武漢長春觀游記?
武漢長春觀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透著一股道法自然的神秘氣質,蘊含了無窮的智慧和精力,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帶著虔誠的心,武漢長春觀祈福還是非常靈驗的,大家可以前來體驗一番。
但處于繁華鬧市的長春觀,卻令我大為贊嘆,不由暗喜:雨天造訪,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武漢長春觀建在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蛇山中部,是我國有著名<愛尬聊_百科知識>的道教場所之一,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弟子丘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
長春觀歷史悠久,道學淵源,它始建于元代,為丘處機門徒所建,以紀念其在元軍南下時“一言止殺”濟世救民之勸德。
清乾隆年間長春觀被譽為“江楚名區,道子云集之處,黃冠皈依之所”。
長春觀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筑群體,結構嚴謹,布局得體,且規模宏大。
主要建筑有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藏經閣、道藏閣、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
這些建筑大多為磚木結構,斗拱飛檐,雕刻之處細膩生動,精致典雅。
其中,道藏閣十分神奇,其建筑具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堪稱道觀三絕之一,使得長春觀成為我國道教唯一的一個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建筑群。
另外“兩絕”分別是全國僅留一塊的“天文圖”(極珍貴的天文學文物)、乾隆帝御賜“甘棠”石刻(在道教建筑中為數不多的帝王題詞)。
長春觀雖說是一座道教修身養性、禮神朝真的宗教活動場所,但也以處風景清幽、建筑典雅而成為游覽勝地,其“三絕”更是吸引了不少游人。
而我選擇雨天來此,正是因“道法自然”四個字,自然的風,自然的雨,道教的自然哲學若隱若現。
這座道觀與我見過的所有道觀都不太一樣,若說有相似,位于荊州古城的開元觀可以與它一番比較。
開元觀與長春觀一樣,也是面朝街市,繁華世界的車水馬龍來往不斷。
巧得是,我參觀開元觀、長春觀也是在雨天。雖說開元觀雖無道士與禮神朝真的信徒,但清幽古樸的環境依然是令人感到“遠山之境”。
而長春觀則更為明顯些,被譽為“鬧市中的清靜福地”,常使人穿梭于歷史與現代文明之間,道觀內的石壁雜草在一場小雨中讓我猶如置身在遠山。
雨天來到長春觀,游人甚少,這令我心境更為幽靜。途中,還見到不少道士,其中一個頗有仙風道骨之感,用友人的話說,“挺酷”。
但不知是因為他,還是因為環境,“深山老林,漸入仙境”之意境變得更加強烈了。
隨著雨水的打濕,那幽靜的環境,古樸的建筑群,令人嘆為觀止,偶爾漫步的小貓和公雞更是增添了無限靈氣。
當我的鏡頭對著青苔、石壁、雜草、野花時,我的目光是在凝視著它們,我越往深處,氣氛越是幽靜,深入自然的凝聚力也就愈發明顯,萬千智慧、萬物之善就在縫隙之中。
“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之道。
德是基礎,道是升華。 “道”生成萬物,又內涵于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道在何處?
沿著潮濕的石階,路過貓與公雞,穿過各個大殿,來到最高處。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十分醒目,這座數百年的道觀被圍繞其中,卻因“幽深之意境”而忘卻鬧市繁華與喧囂。
此刻,盯向它,高樓大廈與山峰無樣,往來車輛好似猛獸,人間喜樂悲歡正是一草一木。
隨著雨勢漸大,當我回到道觀某一大殿檐下時,望著那雨滴順著青瓦滑落下來,望著它濺落在石板上生出一朵朵水花,我的內心仿佛與這里融為一體,像是一個隱士。
長春觀是一位女主持,是全國唯一的女方丈,是碩士研究生,好象是武漢新洲人士。
每年長春觀都做道場,祈福國泰民安,全國道教人士齊聚一堂,吹拉彈唱,吟頌道教。有幸觀摩過幾次,隆重而虔誠!傳說己毀了的武漢岳飛廟就在雙峰山北,也有說在螃蟹甲,還有說在財大校內的黃土坡(山)上??俱往矣!全國有名的三大岳廟之一的武昌岳廟因戰火化為烏有,原址也只是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