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最基本的兩種唱腔是什么??
京劇主要是由“西皮”和“二黃”兩大唱腔組成。
主要有以下幾種特點:
1、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經湖北襄陽傳到武昌、漢口一帶,同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而成了西皮。西皮是一種比較明快、活潑的曲調,長于抒情、敘事、說理、狀物。
2、二黃起源于大清初,是徽調的主要唱腔。二黃是一種較舒緩、深沉的曲調,適合表現憂郁、哀傷的情緒。多用于悲劇型的劇情中。
3、西皮與二黃最顯著的區別就在音律。西皮主要表現明快亮麗,二黃主要表現低沉悲婉。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開唱,打板收音。二黃則是板起板落,開唱與收百音都在打板上,這是兩者在板式上的一點重要區別。
4、腔的板式決定唱腔的節奏,西皮有原板、抄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二六、流水、快板;另有反西皮,是京劇傳統唱腔中出現較晚的唱腔。二黃有原板、慢板、導板、回龍、散板、搖板,以及20世紀70年代以來增<愛尬聊_健康養生>加的二襲六、流水、快板等。
該文章來源于吾愛知道站,歡迎大家分享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