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防疫健康碼 不必過分擔心隱私泄露?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11月9日,來自國家衛健委官網的信息顯示,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中心已聯合發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國家衛生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國家衛生信息平臺全覆蓋。
其中《規劃》提到“2025年,每個居民都將擁有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齊全的電子健康碼”。這篇文章引發關注。11月10日,北醫三院管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魏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里所說的衛生代碼《規劃》并不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設立的衛生代碼或行程代碼。健康代碼實際上更像是居民的個人電子健康記錄。這樣的健康碼也是為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更好地服務居民而設立的,不用太擔心隱私、行程泄露等問題。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中心已聯合發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全網熱議:
居民有完整的電子健康代碼。
有網友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泄露。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規劃》部署了未來八項主要任務,即集約化建設信息基礎支撐體系;完善國家衛生信息標準體系;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拓展基層信息安全服務體系;加強衛生統計調查分析應用系統;鞏固網絡和數據安全系統。
此外,《規劃》還提出了八項重點行動:共享三年行動;中國健康建設支援行動;智慧醫院建設示范行動;關鍵人群情報服務行動;藥品供應保障的智能監控與響應行動;數字公共衛生能力改進行動;“互聯網中醫健康服務”行動;數據安全能力改進行動。
近年來,“健康碼”這個詞已經成為生活中的高頻詞。經過整理,紅星新聞記者發現,《規劃》中,衛生代碼這個詞被提及了5次。其中《規劃》提到“推進衛生編碼政策和標準的統一,實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和預防接種信息的全國共享,保障群眾有序出行,高效協調防疫和社會經濟發展。”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提出了“每個居民都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齊全的電子健康碼”。
此外,《規劃》還提到,在國家衛生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的主要任務中,在推進數字衛生集成創新發展體系、共建共享三年行動、提升數字公共衛生能力行動部分,也提到了衛生編碼問題。《規劃》提到要“逐步實現電子健康碼、醫保結算碼、金融支付碼等一體化。”,以及“以居民電子健康碼推廣應用為抓手,建立以身份證號為主、其他身份證號為輔的居民唯一主索引,推進‘一碼通用’”。此外,《規劃》還提到,“加強<愛尬聊_百科詞條>衛生編碼的規范使用,加強編碼和轉碼規則的標準實施,推進互認和一碼化”。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網民特別關注“每個居民都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齊全的電子健康碼”。有網友產生了疑惑,問“這衛生碼是行程碼嗎?”“設置這樣的健康守則會不會侵犯我的隱私?”
2022年7月6日,山西運城,一名居民在新絳縣核酸檢測點掃碼進行核酸檢測。據視覺中國
專家解讀:
就像移動電子療愈器
對于網友提出的疑問,北醫三院管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魏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個衛生代碼不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設立的衛生代碼,也不是旅行代碼。《規劃》中的健康碼更像是居民的移動電子健康檔案。
“計劃中提到的健康碼更像是居民的電子檔案,里面可能包含了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如疫苗接種、病例信息、家族遺傳病等。”魏說,我們現在經常談論的衛生法典實際上是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設立的。可以看居民有沒有做核酸,是陰性還是陽性,做了多少天。《規劃》中提到的衛生碼的作用應該比這個衛生碼要全面得多。
魏表示,《規劃》中提到的電子健康碼的設置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個人健康狀況。“你過去的病史和病歷可能都在這個健康碼里。當你去看醫生時,醫生可以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以便對病人做出更科學的診斷。”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副會長與魏有著相似的觀點。告訴王晨光紅星新聞記者,這個《規劃》中提到的電子健康碼其實是一個綜合的個人健康信息檔案。是中國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更好地服務居民健康。
“目前,這一衛生法典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確定。可能包括目前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這個衛生法典的一些功能,但這個功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王晨光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員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大。如果你有這樣的健康碼,那就意味著每個人的健康信息都隨身攜帶。比如任何地區發生意外或疾病,醫生都可以通過這個健康代碼了解這個人的歷史健康信息,從而給予最準確的治療。
有網友擔心衛生法會泄露個人信息。兩位專家都表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這個健康碼每天都放在個人的手機里。如果不給別人看,應該是不能隨便找的,包括醫生。只有在我同意的情況下,才會在就醫、接種疫苗等情況下顯示相關信息。”魏寧說。
王晨光表示,大家對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沒必要過于擔心。“在構建健康法典時,相關機構肯定需要收集和存儲個人健康信息,但這種行為是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而不是侵犯公民的隱私。"
王晨光說,我們的社會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這種健康法典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正常的信息使用,相關機構在設置時也會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惡意入侵。同時,法律法規將規范衛生編碼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