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二胎生育率明顯提升!?
你是未婚未育,還是打算要二胎?
本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
根據統計結果,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我國二孩生育率明顯上升。
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紀寧哲表示,從年齡構成來看,兒童的數量<愛尬聊_健康養生>和比例都有所增加。
與2010年相比,0-14歲兒童增加3092萬人,比例提高1.35個百分點。“二孩”生育率明顯上升,“二孩”在出生人口中的比例從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發布會新聞一出,大家紛紛各持己見
在堅決不生、不想生、持中立觀望支持態度、已完成二胎計劃的評論中,不難發現,近年來,似乎全社會都在問:為什么生育率持續備受爭議?
事業?錢?規劃未來?似乎有關系但沒有固定答案。但在新時代,【生育】帶來的壓力往往更有針對性。
這便是不可逆轉的:黃金生育期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生殖專家建議,生一個健康寶寶的理想時間是22-28歲。
專家的建議一出來,也成功引起了熱議。
但是,我們畢竟要正視這個問題,那就是女性在生育方面確實受到年齡的困擾。
生孩子這件事,別有逆反心理
古人站在三十幾歲,但巨大的生育壓力應該由當代社會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承擔,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既然買不起,就不能生嗎?
如今,不結婚不生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口號。因為沒錢,我不是天生的;因為工作忙,不能生育;因為要過自己的生活,五年沒有計劃生育.不管什么原因,似乎都是合理的。
但是到了二三十歲,時效性和堅定性還能持續多久?
正視身體機能,了解無法重生且固定——卵子數量
女性一生中,卵母細胞的數量是固定的,不能再生。
老年女性細胞內線粒體供能障礙會導致減數分裂異常,進而導致早期胚胎非整倍體率增加。
同時,年齡
還會影響基因的染色體結構:卵母細胞周圍顆粒細胞質量下降,外界有毒因素的累積對卵母細胞也會造成損害。從出生起,女性卵子的數量和質量(卵巢儲備)會自然地逐漸降低。在女性35 歲之前,這個下降的過程是平緩的;但過了 35 歲后,衰減速度便會迅速加快。
卵子衰退的宿敵——年齡
35歲女性的卵子基因結構已經存在35年,這35年內,卵母細胞的基因結構會受到壓力、輻射、內源性毒素、衰老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結構性損傷。
研究表明:女性的卵母細胞基因變異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同上升。
超過41歲后其卵母細胞基因變異率超過70%,自然而然,排出的卵子也會存在基因變異,形成的胚胎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基因缺陷。
卵巢功能的下降會直接引發一些常見的孕育問題如:早期流產、胎停育、先天疾病的發生幾率也會隨之增加。
從遺傳學角度講,在育齡階段生育,孩子會遺傳父母更優良的基因,但年齡增大,遺傳父母變異基因幾率便會大幅提高。而各國生殖專家所強調的【黃金生育年齡】也正是如此。從優生優育,母嬰健康層面來說更是對下一代的負責。
而與一生僅有300-400顆珍貴卵子的女性來說,男性精子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男性也不可盲目“囂張”,因為精子也存在令你想象不到的脆弱。
精子的活力與健康影響著受孕的成功率和寶寶的健康,而精子形成是一個循環不止的過程,有許多的因素都可能干擾精子的發生過程,造成精子數量減少、精子發生畸形,或者功能下降,影響受精。
但準爸爸不用壓力過大,因為精子產生的周期只有60多天,科學調整生活習慣,精子質量能夠很快得到改善。
提問:
※ 打了新冠疫苗影響備孕嗎?
※ 準備懷孕/計劃試管 補充營養品 應該怎么吃?
※ 日常飲食、生活作息怎樣調整是科學的?
點擊查看↓
打疫苗半年后才能備孕嗎?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正常備孕!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