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依據充分 沒拿藥企一分錢?
針對背后藥企的說法,《實踐指南》配方委員會一位要求匿名的核心成員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實踐指南》用的都是自己項目的研究經費,沒有拿藥企的錢。
11月16日,經濟觀察報微信報道,在《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修訂高血壓診斷標準三天后,一位要求匿名的《實踐指南》制定委員會核心成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實踐指南》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也做了成本效益轉換。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從140/90mmHg修改為130/80mmHg就足夠了。
另外,針對《實踐指南》是藥企推動的說法,這位核心成員告訴經濟觀察網,《實踐指南》用的都是自己項目的研究經費,沒有拿藥企的錢。
11月13日《實踐指南》在網上發布。指南制定委員會代表有北方戰區總醫院韓雅玲、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蔡駿、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孫英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教授李玉明、首都醫科大學醫院教授趙東、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教授李勇、河北省人民醫院教授郭、于靜教授等。
以下是經濟觀察網與本《實踐指南》核心成員的對話:
經濟觀察網:《實踐指南》修改了標準。你對這次修改有什么看法?
核心:從學術角度來說,我個人是支持的。因為我們的心血管防控情況比較差,所以往前走,及早干預,肯定是正確的做法。如果不及早干預,高血壓患者會越來越多,心血管病人會越來越多,疾病負擔會越來越重。
所以我贊成早期干預,加強降壓。大多數專家投票贊成修訂診斷標準和降低血壓的目標值。
經濟觀察網:這兩天業內討論很多。你怎么看待外界的討論?
核心:任何新的東西出來,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早期,每個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樣。現在國家衛健委作為最高的衛生政策決策指導機構,已經定下了基調,我們會遵循。無論高血壓標準最終是否調整,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對高血壓為代表的慢性病診療管理的重視,都是一件好事。高血壓的標準調整取決于中國居民強化降壓的高水平證據,我們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和依據。
經濟觀察網:您的很多業內同行都說130/80mmHg的標準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核心:140/90mmHg肯定是更強的證據,但不代表130到139之間證據不足。這是兩碼事。美國在2017年將診斷標準修改為130/80mmHg。他沒有依據嗎?必須有證據,而且有非常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最近公布的歐洲兒童和青少年高血壓治療指南也將診斷標準改為130/85 mmHg。今年6月,中國臺灣省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改為130/80 mmHg。
我們《實踐指南》的修訂有國內外隊列研究、干預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支持,證據非<愛尬聊_百科知識大全>常有力。
經濟觀察網:也有專家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如果將標準降低到130/80mmHg,我國高血壓患者將會翻倍,給醫保基金和整個社會帶來太大的負擔。
核心:這在沒有認真進行成本收益轉換的情況下,簡直是理所當然。
現在高血壓的藥只要幾毛錢,幾毛錢,一年的費用也就幾十塊錢,一頓飯而已。相對于未來減少嚴重的靶器官損傷和高額的醫療支出,成本收益轉換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
還能有多少病人
一切都是有成本的,吃藥是最方便最便宜的干預手段。我們在這份指南中也做了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結果非常好。經過100多位專家的多次深入討論和分析,最終得出了一個大家一致通過的診斷標準。
經濟觀察網:百人以上的專家是什么類型?是臨床的嗎?
成員:以臨床為主,不全是臨床。當然要考慮衛生經濟學,流行病學,臨床藥學,護士,基層工作者,患者代表。
經濟觀察網:有沒有想到《實踐指南》的發布會引起這么大的討論?這種討論困擾你了嗎?
核心:指南的科學性很好,循證醫學證據質量很好。我并不感到困擾,因為我對我們的研究結論和指南的質量充滿信心,我們在科學方面并不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些是嘩眾取寵,沒有科學道理。
經濟觀察網:有同行直接找你討論嗎?
會員:有的是來討論的,有的只是直接發帖。
經濟觀察網: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130-139之間的人來說,服用藥物的好處不大。是這樣嗎?
成員:不。這是基于他們自己的低質量的CHINOM研究,但CHINOM研究直到現在還沒有發表。一個很差的臨床研究不可能成為我們臨床實踐的指南,因為它會誤導我們老百姓,很明顯很多人可以通過早期干預獲得更好的心血管獲益。
臨床試驗必須是高標準和高質量的,這樣它們的結果才能在指南中引用。CHINOM research現在剛開了一個發布會,從來沒有在權威雜志上正式發表過,說明質量比較一般,可以說質量很差。他們會誤導老百姓,不在乎。
我們《實踐指南》,循證醫學證據和流行病學證據都很充分,早期干預好。這個東西沒有爭議,一定很學術。反對的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經濟觀察網:還有一種說法是《實踐指南》背后有企業。
核心:完全沒關系。我們從來沒有向企業要過一分錢,支持這個項目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資金。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沒有要一分錢。這是一開始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