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報道,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健康中國明確表示,目前,國家尚未調整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仍然是血壓在不同的日子超過140/90mmHg三次。
一個是幾個國字頭學術組織制定的臨床實踐指南,一個是現行的國家診斷標準。臨床指南和診斷標準有什么區別?高血壓國家診斷標準調整的背后有哪些考慮?
臨床實踐指南是“建議”,<愛尬聊_創建詞條>不是對疾病診斷標準的改變。
“13號發布的《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的聲明是:建議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從140/90 mmHg降低到130/80 mmHg。這里的關鍵是‘推薦’,而不是相關臨床診斷標準的事實改變。”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11月16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11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是否做了調整?》也表示,專業機構、行業協會和個人自身發布的指南和共識是專家的研究成果,不是國家疾病診斷標準。
關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在2005年、2010年、2017年發布的宣傳教育要點、防治指南和臨床路徑都明確: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血壓在不同的日子里三次超過140/90mmHg。
改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嚴格的程序。
亞洲心臟病學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教授霍勇11月16日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重大疾病診斷標準的變更需要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需要經過行業、協會等機構的后續審批和衛健委的行政許可,才能進行修改。目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臨床研究基礎不足以支持其改變,改變診斷標準的時機尚未成熟。
上述三甲醫院的心內科醫生也表示,疾病診斷標準的制定和變更有嚴格的流程。《實踐指南》的發布標志著該學科的快速發展和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而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需要在學術界內部達成廣泛共識后才能制定和更改。“對于高血壓的臨床診斷,通常要經歷臨床研究提供證據、制定指南、改變診斷標準的過程。改變診斷標準的關鍵是充分的臨床證據和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Xi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馬愛群11月16日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指出:“高血壓診斷標準的變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涉及科學性、可操作性、衛生經濟學、防控體系等諸多方面。”
高血壓診斷標準的改變應立足國情。
"改變高血壓診斷標準時,應認真考慮其可行性、可及性和可持續性."北京高血壓研究所所長、世界高血壓聯合會前主席劉教授11月16日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是唯一列入國家管理的項目。標準制定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還涉及證據和國情等。隨意改動可能會影響國計民生,需要謹慎。
上述三甲醫院的心內科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外多項大型臨床研究得出結論,隨著血壓升高,心腦血管事件和風險增加,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相應風險。
霍勇教授說,這確實是f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