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女孩竟被網絡祭奠4.3萬次 網祭亂象確實得大力整治了?
消息稱,福建廈門女孩露露從朋友處得知,某網絡祭祀平臺有自己的紀念館,包括靈堂,詳細的個人信息和照片。該博物館于2016年1月成立,在過去的6年里,接待了超過43,000人次的參觀。法院認為,平臺未嚴格履行審核責任,未要求注冊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導致其人格權受到侵害,故判決平臺承擔侵權責任。
這個所謂的網上紀念館詳細記錄了露露的“生平”,包括出生日期、籍貫、悼詞,并編造了她的“死因”3354“她于2010年1月的一個晚上離開學校后失蹤,過了好幾天才在海里找到她面目全非的尸體”。還竊取了露露發布在社交平臺上的生活照,并以“聲音、面孔、笑容”的形式呈現。這種行為的動機,無論是玩笑還是惡意詛咒,都讓人覺得很可怕,也明顯侵犯了露露的多項人格權。
雖然在網上祭奠盲人不會對生者造成真正的人身傷害,但中國有慎獨生死的傳統文化。對于任何人來說,編造死因并在網上公布都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虛假消息如果傳播開來,還可能對當事人的精神造成傷害,對其工作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不說別的,光是知道有人用如此惡毒的方式暗地里怨恨自己,厭惡別人,就會讓人感到非常憤怒和不安。
網絡新<愛尬聊_頭條百科>聞視頻截圖
按理說,任何犯下這種侵權行為的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055-79000明確規定,公民在網絡運營過程中,不得利用網絡平臺侵害他人民事權益。如果他們侵權,他們必須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一般方式有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那么,解決這個問題最公平的辦法就是找出幕后黑手,讓他明白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但在這種情況下,平臺表示,由于多年前未實行實名登記制度,無法提供設立這個紀念館的用戶的真實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這種情況雖然有一定的原因,但這是由于10年前互聯網處于快速野蠻生長的階段,各種審核機制并不完備。但是,一個靠線上犧牲來賺取流量的平臺,連最基本的信息都不審核,任由這樣的虛假錯誤信息存在10年,實在是不負責任。如果當初不負責任,現在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把自己綁在繭里,玩火自焚。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隨意搭建“網絡墓地”、竊取他人信息或渲染不良信息而沒有審核機制的現象,在網絡祭祀平臺中絕對不是個例。今年8月,紀念網站“蕭艾家園網”設立侵華戰犯網上紀念館,引起輿論高度關注。背后的根源其實是網絡祭祀一直存在的信息審核亂象。
相關話題沖上熱搜榜
悼念、祭奠、緬懷對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而深刻的行為。網上祭祀掃除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人們更容易祭奠親友,表達哀思。它還促進了綠色、健康和文明祭祀的進步。然而,長期存在的監管盲區,導致網絡祭祀魚龍混雜,各種虛假信息,各種斂財手段,讓網絡祭祀失去了應有的莊重的謹慎感和追求,甚至成為侵權的重災區。
法院公開本案的本意是用案例解讀的方式,提醒公眾在發現網絡侵權行為時,及時保留證據,依法維權,也提醒網絡平臺經營者切實履行審查義務。
今年4月,網信辦對網上祭品進行了規范管理
要杜絕亂象,規范管理網絡祭祀平臺是不可能的,僅靠個人維權也是不可能的。管理殯葬的規范性文件需要及時更新,將網上祭祀納入監管范圍;對于一些現有的、明顯的違法行為,更要以依法嚴懲為榜樣。只有相關部門及時整治亂象,統籌管理,才能有效監督網絡祭掃平臺負起責任,嚴格遵守規則,讓網絡祭掃更文明、更規范、更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