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明確騎電動自行車須戴頭盔 有城市免費贈送?
眾信。com月2日報道方便、快捷、經濟……電動自行車的一系列優點使其成為許多人的交通工具。然而,近年來,駕駛電動自行車的交通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在“全國交通安全日”到來之際,這個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中新社記者侯宇攝
傷亡高的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成為“痛點”
據早前媒體報道,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達近3億輛,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2020年,電動自行車產量已達4126.1萬輛,同比增長14.3%。
然而,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的快速增加,與之相關的道路安全事故也呈上升趨勢。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因駕駛電動自行車造成的死亡人數達8639人,受傷人數達44677人。傷亡人數接近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
在這些交通事故中,兒童的傷害不容忽視。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通過案例抽樣發現,兒童騎電動自行車的事故數量占所有交通運輸事故的32.67%,最主要的事故傷害是顱腦損傷。
面對高危事故,佩戴頭盔成為保障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和騎行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們模擬了當車速為10 km/h時,電動車騎行者與車輛發生碰撞后,頭部再次與路面發生碰撞。不戴頭盔的HIC值高達1756.3。一般來說,如果HIC超過1700,就會對頭部造成致命傷害,而帶頭盔的HIC值只有235.8,也就是輕微擦傷的程度。”中汽中心汽車安全評價專家周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主辦的道路安全在線研討會上,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
許多地方法規已經出臺,強制佩戴安全帽。
比如《寧波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應當佩戴安全帽,違者可以給予警告或者處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055-79000明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騎行者不佩戴安全帽的,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055-79000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騎行者應當佩戴安全帽。此外,《鄭州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還明確了從事網絡分銷活動的非機動車和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管理義務有八項,包括建立健全內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駕駛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合理確定交付時間和路線等。如果騎手多次違規,企業拒不整改,則明確了包括信用懲戒在內的處罰措施。
姜雪林攝
創新執法方式,懲教并舉。
近年來,雖然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地方立法明顯提速,但立法過程中也存在刑罰設計、責任主體劃分、頭盔標準缺乏明確規定等問題。
“我們注意到,地方政府在為電動自行車立法時有一種注重管理而忽視安全的傾向,他們對道路參<愛尬聊_百科知識>與者的安全不夠重視。”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研究所副教授馬云認為。
近年來,在執法層面,各地交警部門也做了很多探索。
以江蘇為例,《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于2020年7月正式實施。規定明確電動自行車可以異地執行,駕駛、騎電動自行車應當按規定佩戴安全帽。
同年12月,江蘇省對駕駛電動自行車強制戴安全帽,采取分級處罰方式。第一次違章罰20元,第二次違章罰50元。
在南京,執法的同時已經廣泛開展了安全教育和頭盔普及。在南京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的推動下,自2020年以來,超過
目前,這個城市有600多萬輛電動自行車。通過近幾年的管理,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