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不夜城:格陵蘭沒有朝升暮落?
格陵蘭的意思為“綠色土地”,是丹麥王國的海外自治領土,領土大部位于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上,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大約83.7%都由冰雪覆蓋。格陵蘭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隔海峽與加拿大和冰島兩國相望。讓我們一起看看格陵蘭風光。
漫漫冬夜,一切停滯了
冬日的格陵蘭被極夜所籠罩,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放慢了活動節奏,以冬眠的狀態體悟生命的本真。雖然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加速,但迄今格陵蘭85%的領土仍被冰蓋覆蓋。全島5萬多人口大多散居在西南和東南沿海大大小小數十個城鎮和定居點。43個人口少于200人的定居點,當漫長冬夜來臨時,也似乎進入冬眠。努塔紐特是格陵蘭最靠北部的一個定居點,只有26名居民,主要靠捕魚打獵維生。冬季之前由丹麥運送來的2個大集裝箱停靠在碼頭附近,里面存放著食物、藥品等必需物資。而這里的居民就要靠它們來度過漫長極夜。這時,家庭主婦想睡就睡,想起床就起床不用看表;學校老師在長夜的冬天不得不登門叫醒還懶睡在床的學生;除了維持生活最低需要外,這里的一切似乎都停滯了。
從丹麥奧胡斯移居格陵蘭首府努克的導游鮑爾森對記者說,“第一年冬天對我來說最難熬。你想象不到連著三四個月沒有太陽的日子怎么過。但熬過那幾個月,我發現自己的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沒有太陽的極寒天氣讓格陵蘭人抱團取暖,生存下去的集體意識綿綿延續了數千年。鮑爾森帶領我們參觀了努克以北70公里的定居點卡佩喜力特。這里目前有約70位居民,是一個出產三文魚的地方。在一處石頭搭建的30多平方米的石屋旁,鮑爾森介紹,這種房子是因紐特人的冬季屋。以前沒有集體供暖時,冬天來臨前幾個自愿組合的家庭會集體搬進來住,因為人多可以抵御嚴寒。沒有特殊情況,人們連續幾個月都會待在里面,吃夏天備好的魚干和鯨肉,休息之余大家會圍著爐火講述祖先的故事和傳說。
冰融格陵蘭島 圖片來源:亞心網
夏夜暖陽讓城市不眠
每年3月底4月初,久違了的太陽慢慢“露臉”,海上的冰漸漸融化,格陵蘭人的生活就重新開始了。人們在極晝中整夜狂歡或探親訪友,似乎要把被黑暗奪走的光明補償回來。努克的一家博物館里常年播放的一段紀錄片向訪客展示了格陵蘭人迎接太陽到來時的歡呼雀躍。影片里,因紐特人男男女女劃著木筏,每個人臉上的笑容就像被陽光融化了的奶油,不可抑制地漾出,他們手中的船槳隨著歌聲“舞動”著,女人背上的嬰兒隨著劃槳的動作顛蕩欲出……黑夜終于過去了。
進入五六月份,太陽就會持久地掛在天上,永遠不會落山了。每座格陵蘭的城市都是真真正正的不夜城。曾經久居美國的洛塔生于丹麥,現在努克的一個學院教英文,提起她在努克的生活,很享受:“即使我一個人也不會寂寞,除了上課,我喜歡在家里做手工,很多因紐特女人都擅長做手工,而且她們都很熱心地教你。也常常會有朋友開著船拉上我,到鄉下因紐特人的聚集點作客。我們經常是午夜12點多推開朋友的房門,主人還要臨時做飯,大家邊吃邊聊。這樣的生活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丹麥,都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不能打擾別人的生活,似乎是西方人最基本的原則。當其他地區的人以遵守文明社會的規矩為教養的標準,并認為正是這些規矩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簡單的時候,在格陵蘭的人們卻在傳統的“沒規矩”中享受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和諧。
格陵蘭港口 圖片來源:網絡
港口送行節日般熱鬧
在格陵蘭島除了市內有柏油路可以通車,稍大一些的城市有航班往來外,大部分時候當地人的交通工具都是船。當冬季來臨,冰雪封港時,很多定居點就徹底斷絕了與外界的往來。
我們坐船從努克到格陵蘭第二大城市伊盧利薩特,這是夏天貫通格陵蘭南北最重要的公共交通線路,<愛尬聊_生活百科>每周一班,全程航行7天,每到一個城鎮船都要停靠,卸貨上人,那大概是這些小城鎮最熱鬧的時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碼頭,可最后登船“遠行”的只有幾個人,大部分都是送行的親友,他們在輪船漸漸遠去時還戀戀不舍地揮手,這樣的陣容在歐洲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上了船的那個獨行的少年則在這份依依惜別的情分中默默地落淚。不過,這淡淡的悲傷轉瞬就被遺忘。很快他遇到了甲板上兩個十來歲的孩子,正借著午夜陽光的投影,用自己的影子拼寫著因紐特字母,兩個孩子熱情地歡迎他的加入,于是伴著午夜陽光的,就只有他們歡快的笑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