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公布 實現多項國內外首次?
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公布了中國綜合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這些圖像是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號”成功發射以來,三個有效載荷在軌兩個月獲得的太陽科學觀測圖像,實現了多項國內外第一,驗證了“夸父一號”三個有效載荷在軌觀測能力和先進性。
在軌兩個月,夸父一號按照既定計劃,對太陽進行了大量在軌測試和觀測。三個有效載荷中,全天時矢量磁圖儀實現了我國首次空間太陽磁場觀測,獲得的太陽局部縱向磁圖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聚焦“一磁兩暴”科學目標,實現高時間分辨率、高精度太陽磁場觀測奠定了良好基礎。
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實現了我國第一次太陽硬X射線成像,提供了唯一一張從地球視角拍攝的太陽硬X射線圖像。圖像整體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為觀測太陽耀斑的空間分布、時間結構和能譜特征奠定了堅實基礎。
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的三個子載荷之一——太陽日像儀,在衛星平臺上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萊曼阿爾法波段全天圖像,其中日珥的演化圖像清晰完整。另一臺子載荷3354太陽白光望遠鏡在太陽邊緣觀測到兩次罕見的“白光耀斑”,驗證了萊曼波段的觀測能力。此外,隨著子載荷3354太陽日冕儀觀測日冕物質拋射的發射,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將在日冕物質拋射的表面形成和近期日冕傳播觀測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一號首席科學家甘介紹,下一階段,一號將繼續按照既定計劃開展并完成在軌測試,盡快轉入在軌科學運行階段。同時,“夸父一號”將充分發揮三種有效載荷聯合觀測的特點,加強國內外合作和開放數據共享,早日實現“一磁暴兩暴”的科學目標,為第25個太陽活動峰年的觀測研究做出中國貢獻。
“夸父一號”全稱為“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專門研制發射的又一顆空間科學衛星。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夸父一號”衛星的科學目標是瞄準“一個磁場兩個風暴”,即同時觀測太陽磁場和太陽上最劇烈的兩種現象,即3354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它們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相關性,為空間天氣預報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夸父一號”衛星工程總體工程和地面支持系統的研制和建設。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長春光機所分別負責衛星平臺和三個有效載荷的研制??茖W應用系統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負責,測控系統由中國Xi安衛星測控中心實施,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生產。
“夸父一號”首批科學觀測圖像
圖1為全天矢量磁像儀在軌觀測的部分單色圖像和磁圖,并與懷柔地面全天磁場望遠鏡在同一太陽區同一時間觀測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圖2是UTFMG在2022年11月6日00: 50: 15觀測到的當地縱向磁圖與同時期世界上最先進的HMI/SDO觀測結果的對比。結果表明,FMG的觀測效果遠優于地面望遠鏡。FMG幾乎與最先進的一模一樣
圖3和圖4分別顯示了2022年11月11日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觀測到的雙11系列耀斑的硬X射線成像結果與AIA/SDO同時觀測到的紫外1700埃圖像的對比,以及耀斑硬X射線光變和AIA/SDO的硬X射線成像與極紫外/紫外圖像的合成圖像。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高空間分辨率下,硬X射線源的位置與紫外亮結構的位置完全重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HXI具備對復雜源成像的能力,成像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圖3。2022年11月11日HXI觀測到的一次C類耀斑的硬X射線圖像與AIA/SDO ultraviolet 1700圖像的比較
圖4。照片變化,11月11日HXI觀測到的“雙11”系列耀斑的硬X射線成像,極紫外/紫外圖像與AIA/SD<愛尬聊_百科>O的結合。
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的子載荷3354太陽表面成像儀工作在萊曼阿爾法波段,自啟動以來觀測了許多耀斑和日珥。圖5顯示了11月25日SDI/LST觀測到的爆炸日珥。
圖6顯示了2022年12月3日LST上的太陽白光望遠鏡觀測到的罕見邊緣白光耀斑。SDI還觀測到了萊曼輻射的亮度增強。這些結果表明LST上的WST和SDI具有科學觀測的能力,所獲得的結果為詳細研究日珥中萊曼帶的演化和白光耀斑特征的多波段診斷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圖五。2022年11月25日SDI/LST觀測到的爆發日珥
圖6。WST/LST在11月7日觀測到一次白光耀斑,右邊的紅色等值線是相對于太陽黑子連續光譜增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