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穿開頭的成語有哪些啊??
Aomr心渃相依 2021-09-26 23:31 穿針引線: 使線的一頭通過針眼。比喻從中聯系、拉攏。穿鑿附會: 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穿花納錦: 以穿紗的方法做成的刺繡花樣。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穿窬之盜: 穿:指穿壁;窬:通“逾”,從墻上爬過去。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穿井得人: 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穿房入戶: 在人家內室里出出進進。形容和主人的關系極為密切。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穿紅著綠: 形容衣著鮮艷華麗。穿文鑿句: 穿:鑿。指推敲文字,雕琢詞句。寫文章牽強附會穿穴逾墻: 穿花蛺蝶: 穿:穿越;蛺蝶:蝴蝶。穿戲花叢的蝴蝶。比喻沉迷于女色穿荊度棘: 穿:穿越;度:通“渡”,越過。穿越荊棘叢生的地帶。形容旅途艱辛穿紅著綠: 穿宵連夜: 穿楊貫虱: 穿:穿透;貫:穿過。射穿楊柳葉和虱子。形容技藝高超,功夫深厚穿鑿傅會: 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_CFT0****9799 2021-09-26 23:41
一、穿靴戴帽,讀作chuān xuē dài mào。
基本釋義:
1、穿著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慣
2、比喻在寫文章或講話的前后硬加進一些例行的政治說教。也說穿鞋戴帽。
出處:《紅樓夢》第一百五回:賈母笑道:“鳳丫頭病到這個分兒,這張嘴還是那么尖巧。”正說到高興,只聽見邢夫人那邊的人一直聲的嚷進來說:“老太太,太太!不、不好了!多多少少的穿靴帶帽的強、強盜來了!翻箱倒籠的來拿東西!”賈母等聽著發呆。
例句:他講話喜歡穿靴戴帽,往往不著邊際。
二、穿壁引光,讀作chuān bì yǐn guāng。
基本釋義: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例句:小王自幼家貧,但他憑著穿壁引光的刻苦精神,終于考上了大學。
三、穿云裂石,讀作chuān yún liè shí。
基本釋義: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
例句:突然,一聲輕嘯,穿云裂石,從遠方急速傳來。
四、穿鑿附會,讀作chuān záo fù huì。
基本釋義: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 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第二卷:“經典義理之說;最為無窮;以故解釋傳疏;自漢至今;不可概數;至有一字而數說者。……用是好知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例句:為了支撐自己的論點,他只好穿鑿附會,胡亂引據。
五、穿井得人,讀作chuān jǐng dé rén。
基本釋義:穿井:打井。 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出處:漢·王充《論衡·書虛》:“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例句:我國很多傳統文化中,比如穿井得人是流言或謠言的標志。
六、穿紅著綠,讀作chuān hóng zhuó lǜ。
基本釋義:形容衣著鮮艷華麗。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顏俊雖丑陋,最好妝扮,穿紅著綠,低聲強笑,自以為美。”
例句:鄉親們穿紅著綠,敲鑼打豉,熱烈慶祝子弟兵打了大勝仗。
chenjianghal 2021-09-26 23:50 穿窬之盜、穿井得人、穿房入戶、穿壁引光、穿針引線一、穿窬之盜白話釋義: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朝代:先秦作者:孔子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其猶穿窬之盜也與!”翻譯: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吧?二、穿井得人白話釋義: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朝代:漢作者:王充出處:《論衡·書虛》:“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翻譯:丁氏家里打水井,從井中得到了一個人三、穿房入戶白話釋義:在人家內室里出出進進。形容和主人的關系極為密切。朝代:明作者:馮夢龍出處:《古今小說》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倒要扳她來往。”四、穿壁引光白話釋義:形容家貧讀書刻苦。朝代:晉作者:葛洪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翻譯: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五、穿針引線白話釋義:比喻從中撮合聯系,使雙方接通關系。朝代:明作者:周楫出處:《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墻》:“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方便,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做個穿針引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