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發病“重男輕女”,是先天遺傳還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癌癥死亡是中國人口的第一位死因,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宮頸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構成癌癥死亡人口的80%以上。在這些主流癌癥中,除婦科腫瘤外,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男高女低”。癌癥發病“重男輕女<愛尬聊_百科全書>”,是先天遺傳還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360U3228885792 2021-09-27 16:34
癌癥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生活方式為誘因引起的基因性疾病。癌癥偏好男人,大部分原因是男人“咎由自取”,也就是和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有關。男人抽煙、喝酒的人數是女人的十多倍,而煙草會引發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腎等類型的癌癥,過度攝入酒精則可引發食道、咽、喉、肝癌。此外,不良的飲食構成也會致癌:缺乏水果蔬菜、嗜好煎炸食品和高鹽飲食,這些壞習慣也是男人更多。
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12月正式把“上夜班”列為致癌因素之一,理由是夜間的燈光減少了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后者有抑制癌變細胞的作用。而專家表示,經常熬夜的網迷、IT從業人員都是男多于女。
marszero00 2021-09-27 16:46
在臨床上,很常見一些男性患者對自身的癥狀不重視。不認為其重要。或不認真對待。從而導致疾病發展。
男性不可忽視的“健康信號”:
一、乳房腫塊
絕大多數男性不會想到患乳癌,往往認為這是女性的“專利”。其實它雖很少見,卻是有可能的。當男性發現乳房有腫塊時,尤其是局部皮膚凹陷有皺紋,乳頭內縮或有分泌物,乳房發紅或脫屑,一定要去就診。
二、疼痛
雖然絕大多數疼痛不是癌癥,但局部持續疼痛,應該就診。即使醫生診斷不是癌癥,其他疾患也都得到治療,是值得的。
三、睪丸改變
當睪丸有任何癥狀時都應請醫生檢查。例如睪丸增大或萎縮,或者有塊,或者陰囊有沉重感等。有時睪丸腫瘤生長極快,所以早期發現是關鍵。
四、淋巴結改變
如果腋下、頸部或其他部位發現腫塊或淋巴結腫大,就應就診。尤其是淋巴結持續增大一個月以后,就一定要請醫生檢查。
五、發熱
如果有發熱而原因不明,就有可能是腫瘤。當然多數發熱是因感染或肺炎等,也應請醫生診治。有些癌癥在某一時期會引起發熱,如癌癥擴散、轉移,或因血癌,如淋巴瘤或白血病。所以不能解釋的發熱一定要找醫生。
六、體重減輕
你并沒有節食及運動減肥,但體重卻明顯下降。如在短期內(如幾周)減輕10%以上,就應就醫。
七、腹部不斷絞痛并有抑郁
如果腹痛,并有抑郁癥,就應好好檢查,因胰腺癌與抑郁癥有關。其他癥狀還可能有黃疸或大便顏色改變,如灰色便。
八、疲乏
疲乏也是極常見的癥狀。每個人工作或活動久了都會乏力。如果常感極度疲乏而休息后并不消除,就應請醫生檢查,因為可能與癌癥有關。例如白血病、某些結腸癌、胃癌等。
九、持續咳嗽
感冒、流感、過敏等都會咳嗽,某些藥的副作用也有咳嗽。但久咳(指咳三四周以上),則不應忽略,尤其是吸煙者,應就醫。它可能是肺癌的癥狀,也可能是慢性支管炎或酸反流。
十、吞咽困難
有些人感到吞咽困難,但不以為意,自己認為多吃些流質,多喝湯,就解決了問題。其實吞咽困難可能因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要請醫生檢查。
十一、皮膚改變
皮膚上色素痣增大,大家都知道要警惕癌。但皮膚上其他改變也應注意。如皮膚上突然出血或過度脫屑都應就醫。皮膚改變多久才可能有問題很難說,一般認為超過幾周就應注意。
十二、不應出血的地方出血
例如咯血、吐血痰、胃腸出血、尿血等都應該看醫生。不要以為大便有血就是痔瘡,結直腸癌的表現也是大便出血。
十三、口腔改變
如果你吸煙,應特別注意口腔內有無白斑或舌上白點,這些改變表示有血斑病。這是癌前病變,可能進展為口腔癌。應請醫生或牙醫診治。
十四、排尿問題
男人年老多有排尿問題,如尿頻、尿急、排尿不盡等。但這些癥狀嚴重時應看泌尿外科醫生,以排除前列腺癌或者前列腺增生。
十五、消化不良
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認為明顯的消化不良是受心臟病發作的影響。但持續的消化不良可能是因食管癌、胃癌所致,應就醫。
M25****1732 2021-09-27 16:47
我個人覺得可能和生活壓i力大有很大關系,我們都知道男性作為一家之主,大部分情況下時,承擔著極大的生活壓力,而且社會對于男性的定位一直是堅強的角色,導致他們的情感得不到宣泄或者壓抑著自己,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癌癥的高發率,我曾經看過的心理學書籍也是這樣描述的,不知道是否準確,僅供參考,我個人還是覺得有一定道理,正如劉德華的歌曲: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在強的人也有權利去流淚。還是希望社會能夠對男性多一定寬容,因為他們去的快,特別是丈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