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最失敗的父母和最成功的父母,都在里面了?
隨著家庭劇《以家人之名》的熱播,“三代凌霄女人好氣人”的話題迅速被推上熱搜。
凌霄的母親陳婷不顧凌霄,拋棄了她的家庭和孩子;凌霄的祖母胡攪蠻纏,經常找凌霄的茬兒;還有肖驍同父異母的妹妹小橘子,從小就霸道任性。這三個人一出現,觀眾就怒不可遏。
其實一個家庭三代人都這么煩人,就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失敗案例。讓我們來看看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在這個家庭中代代相傳的。
自私的母親
和隨意擺弄的孩子。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真的很心疼,因為他有一個像陳婷一樣的媽媽。
凌霄和妹妹凌云還小的時候,陳婷沉迷于打麻將,把凌霄鎖在家里照顧妹妹。
凌霄好心喂她妹妹吃她最喜歡的核桃,但她不小心被核桃卡在氣管里了。情況危急,凌霄打不開門,呼救也沒用。大人們趕到時,我姐姐已經被噎死了。
陳婷自己沒有監護權導致了女兒的悲慘死亡,但她把這一切都歸咎于凌霄,并詛咒道:“你殺了她!”
出事前,小很喜歡說笑。姐姐去世后,他似乎變了一個人,郁郁寡歡,孤僻。很顯然,他背負著不該屬于他的愧疚。
陳婷也變得越來越神經質,她的丈夫凌和平和兒子凌霄都長得不好看。她變得憤怒和憤世嫉俗,把凌霄當成了出氣筒。
在壓抑的家庭氣氛中,凌霄聽天由命。陳婷不做飯,他吃方便面充饑;父母在家吵架時,他躲在樓梯上假裝看書。
為了解脫自己,陳婷與丈夫離婚,拋棄了凌霄。
離婚后,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定居國外,生了一個新女兒小橙,對不理不睬。很多年后,我帶著小橘子回來了,像沒人一樣,纏著天空。
小橘子因骨折住院。她每天晚上都要讓凌霄來醫院陪床,不管高三學習有多忙。凌霄的眼睛紅紅的,但陳婷別無選擇,只能說:“小橘子在夜里哭著搗亂,沒有看見他的哥哥。我沒辦法!”
為了接近凌霄,陳婷把小橘子當棋子,讓她去糾纏凌霄。小橘子被迫卷入大人的愛恨<愛尬聊_頭條百科>情仇,內心缺乏安全感,總是爭搶哥哥的關注,充滿戾氣。
陳婷傷害了凌霄,也給小橘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自私的母親,
曾經是一個無助的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陳婷是自私和被控制的,缺乏同理心和同理心。
仔細一看,這種特質并不是她的“原創”。她的母親,凌霄的祖母,也是這樣一位母親。
陳婷在母親眼里就像一個工具。
如果陳婷不喜歡媽媽安排的相親,她就不會被罵。
陳婷嫁得好,丈夫有錢,滿足了母親的虛榮心,母親向所有人炫耀。
陳婷離家很遠就結婚了,她的母親抱怨這個“工具”不夠好,不能一直服務。
失去女兒后,陳婷非常痛苦。作為一個成年人,她并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職導致了女兒的慘死。她無法面對指責,所以她推卸責任,盡量避免提及此事。
我女兒云韻在一個雨天去世了。多年來,陳婷一直被雷聲的噩夢折磨著,因為她害怕被天空打雷。
當她拋棄家人和孩子時,她似乎拒絕冷漠,但她轉過身,咬著牙齒大哭起來。
多年后,她向凌霄解釋,當時她生病了(編者按:應該是抑郁癥之類的精神疾病),如果帶著凌霄一起走,會給凌霄帶來更大的傷害。
陳婷的母親沒有意識到女兒正處于創傷后的脆弱狀態,她關心女兒,或者伸出援手幫助她。在整個過程中,她只是責怪她。這加重了陳婷的心臟損傷。
陳婷的母親總是從功利的角度看待他人。鄰居李多年
來幫忙照顧凌霄,無私付出,陳婷媽媽卻對凌霄說:“李海潮照顧你,那是因為你爸爸給了他錢!”
從小不被接納的陳婷,成年后也不能接納自己、接納孩子。從小被工具化的陳婷,成年后也會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一切。
有時一個人做錯了事,并不是他能做到對的,卻偏要選錯的去做,并不是他能做到更好,卻偏要揀壞的去干,而是他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模式,讓他只能局限在那個錯的、壞的、狹小的水平,而心理狀態和思維模式,則是由家庭教育塑造的。
永遠跟孩子站在一起
如果說,凌家三代女性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那李海潮就是個實打實的正面案例了。
網友夸贊李海潮:
“給所有爸爸們做了榜樣。”
“想擁有同款爸爸!”
“最暖心的李爸。”
如果問李爸的“教育秘笈”是什么?那一定是:永遠跟孩子站在一起,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同理、體諒孩子。
李海潮的妻子因病離世,他獨自帶著女兒尖尖生活,在樓下開一間面館維持生計。
愛妻離去,他悲痛難忍,但他振作起來,不讓陰霾籠罩孩子。
他蹲下身,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說:“媽媽是去海上當仙女了,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我們也會去的。”
尖尖學習很差,總考倒數,但李爸從不生氣,也從不勉強,而是支持尖尖的繪畫愛好。
尖尖在飯桌上,沒心沒肺地宣布自己來月經了。李爸非常不好意思,但他沒有訓斥尖尖,而是反思自己對尖尖關心不夠,羞澀地去請鄰居錢婆婆教教尖尖這方面的事。
李海潮的相親對象賀梅,自己一個人去了深圳,把兒子賀子秋留下,成為李海潮的養子。
多事的鄰居捉弄子秋,說:“你要多干活,不然你爸爸就會把你送走。”
一向老實和善的李海潮動了氣,他制止了鄰居的話,認真地告訴子秋:“婆婆說的不對,爸永遠不會把你送走的。你跟小尖一樣,都是爸的孩子,爸怎么舍得送走呢?”
后來,子秋的生父回來,提出愿意給李海潮100萬作為答謝,但要帶走子秋。李海潮不為金錢所動,而是考慮子秋的意愿。
李海潮與凌和平是上下樓的鄰居,凌和平工作繁忙,和陳婷離婚后,凌霄無人照顧,李海潮便一直幫忙照看凌霄。
凌霄的媽媽和外婆來糾纏,親爸凌和平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態度,李海潮卻心疼凌霄每晚失眠,發怒:“有些事大人能忍,孩子忍得了嗎?”
最好的教育,是完善自己
李爸最為難得的,并不是他有多少錢,多么高的地位,也不是他有多么高深的學識,而是他本人樸實、誠實、善良的品質,潛移默化地滋養、護佑著孩子。
李爸總是笑意盈盈地對待身邊每個人,釋放著不求回報的善意。
見到新搬來的凌和平一家,他熱心地上前打招呼,幫忙搬家具。
客人來吃面,他每次都會貼心地送上小菜。
子秋本來跟他沒有任何關系,但他看到子秋背著竹筐干農活的小小身影、被蹭臟的小臉時,紅了眼眶,便把子秋帶到身邊養育,視如己出,不求回報。
開面館勞作辛苦,從早忙到晚。但他總是樂樂呵呵地招待客人,把飯館和家里都弄得干干凈凈,變著花樣給孩子們做好吃的飯菜。
養著三個孩子,經濟壓力很大,但他從未抱怨過,而是想辦法多賺一些錢,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三個孩子都成長得很好。
尖尖性格樂觀開朗,是個十足的樂天派,她的藝術天賦得以發揮,木雕作品獲得許多獎項。
凌霄和子秋學習優異,都有一技之長,又正直,富有責任感,十分體諒李爸。
面對母親陳婷的質疑,凌霄義正辭嚴地反駁:“李爸不是為了錢才對我好的。我要把他像親爸爸一樣照顧。”
經濟條件普通、文化程度也一般的李爸培養出了三個好孩子,這也印證了尹建莉老師的話:
“無論你置身都市還是鄉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高官還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
會心處,不在遠。最好的教育不必向外求,它只取決于我們是否愛孩子,是否愿意為了孩子去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