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月光》《摩天大樓》同日上線,優愛騰的懸疑劇大戰再次打響?
被下架18天后,愛奇藝迷霧劇場終于帶著第三部接戲《非常目擊》回歸。
《非常目擊》播出的第二天,優酷的《白色月光》和騰訊的《摩天大樓》在同一天開播,“優衣堂”的懸疑劇大戰再次拉開帷幕。
與三年前《無證之罪》101《白夜追兇》的時代相比,如今的懸疑劇市場大不相同。《尤愛堂》相繼成立了自己的懸疑影院。每一部官方宣傳片都更加豐富精彩,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同時,8月1日開始的網劇雙審制度也預示著“網臺同標”的執行政策越來越嚴格,頻頻遭遇下架風波的懸疑劇無疑會受到影響。
進還是退,妥協還是創新,這是所有懸疑劇都要考慮的下一個問題。
變遷的懸疑劇
兩個男人視角的偵探劇一直是懸疑劇的一個重要類別。已經播出的《白夜追兇》 《原生之罪》 《民國奇探》 《非常目擊》以及后面的《執念如影》都是從兩個男人的角度出發,男性角色主導整個案件,成為揭開懸疑、偵破案件的關鍵人物。
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兩位男主角的偵探劇逐漸“讓位”,女性視角的懸疑劇“乘風破浪”,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品類。
其中最直觀的變化是,在《雙探》1《旗袍美探》101《摩天大樓》等作品中,女性角色獲得了偵探(刑警隊)的身份,與男主角一起,共同引領案件的進展。《迷霧追蹤》1《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等作品中,女性角色并沒有明確以偵探(刑警隊)的身份出現,但核心案件是4,333,545名女主角的恩怨。在尋找兇手的過程中,他們提供的線索直接決定了案件的進展。
女性懸疑劇的興起,除了追求新鮮感之外,主要是為了贏得主流女性觀眾的關注。《刺》1《白夜追兇》在2017年贏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網絡視頻平臺對懸疑劇的定位不再是冷門的小眾題材。如何讓——名女性觀眾,電視劇消費的主力軍,養成看懸疑劇的習慣,是會員增加收入的好機會。女性視角的敘事顯然是懸疑劇吸引女性觀眾的有效方式之一。
而且,看膩了硬漢的懸疑劇,觀眾也需要換換口味。與男性偵探劇相比,女性偵探劇的視角更加細膩,完全是另一種敘事風格。
另一個變化是,“泛懸疑”作品越來越普遍。例如:《無證之罪》 《白色月光》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別離》 《陌生的戀人》 《皮囊之下》、《重啟之極海聽雷》、《鬼吹燈》、《昆侖神宮》、《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蟲圖騰》、《冰雨火》、《玫瑰行者》、01010、《白色月光》等等。
懸疑劇的概念是泛化的,不同題材之間的界限在弱化。《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別離》1《皮囊之下》 《重啟之極海聽雷》 《冰雨火》 《玫瑰行者》 《痕跡》等作品均被平臺納入懸疑劇場,但這些作品主要聚焦于俊男靚女之間的情感糾葛、奇幻驚險的動作場面和刺激的臥底動作,而懸疑推理的比重很小。
這些“懸疑”作品的優勢在于跨越多個題材,有機會收獲更多的觀眾。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太貪心,可能會陷入“四不像”的誤區,雙方都不會討好你。
古裝之后,下一個高危題材?
從今年8月1日開始,網絡視頻平臺的重點網劇實行了地方廣電網絡部門和國家總局網絡部門的雙審制,這意味著網劇的審查標準與明星劇同步,對“電視網網同標”的執行也越來越嚴格。
6月30日,愛奇藝迷霧劇場停演后,7月27日,企鵝影視出品的懸疑懸疑劇《心理罪》突然下架。再往前追溯,《暗黑者》1《探靈檔案》101010103010等作品也被被動下架。
從被下架的原因來看,血、暴力、社會陰暗面等大型元素。而流傳著靈異驚悚的劇情,就要踩雷區了。使尷尬
在“電視臺和網絡同一標準”的政策出臺之前,懸疑劇已經在各大網絡視頻平臺上以大規模的畫風馳騁。2018年“電視網絡同一標準”政策出臺后,頻頻陷入下架風波的懸疑劇稍微收斂了一些,不敢再明目張膽踩雷。當然,政策的出臺和政策的落地之間總有談判的空間,從而產生了同題材的作品。有些平臺劇可以順利通過試播,而有些平臺劇經過幾年的打磨也無法上映。
今年8月1日生效的“雙審制”,是在2018年“網網同標”政策基礎上的又一次升級。除了提交期、制作期、播出期的拉長,更深層次的影響是,網絡視頻平臺上自制的懸疑劇一定要更接近網絡電視劇的審查標準,上不了網就在網上播出不再是好的出路。最壞的情況是不符合上星或者網播的標準,雙方都沒有。
有退路。“限古令”后,一大批古裝劇“胎死腹中”;重點網絡劇“雙審制”實行后,頻頻踩雷的懸疑劇,也要迎接一波正能量的洗禮。血腥、暴力、社會陰暗面、靈異驚悚情節統統不能拍,歌頌光明與正義、美好與善良,將成為懸疑劇的主題。
歌頌光明與正義、美好與善良是普世價值觀,應當在影視作品中積極弘揚、放大,但,對于懸疑劇本身而言,丟掉了血腥、暴力、社會陰暗面、靈異驚悚情節,還剩下哪些看點呢?
國內的懸疑劇,正兒八經走推理探案路線的作品寥寥無幾,很多都是打擦邊球、劍走偏鋒、談情說愛的偽懸疑劇。真正的懸疑愛好者,不會為這些作品買單,同時這種質量的作品,也反哺不了市場,無法為懸疑劇打下一片天。
“臺網同標”“雙審制”后,懸疑劇在創作上受到的掣肘大過從前,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淘汰低質量作品的一個契機。創作者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輸出既符合政策標準,又兼具觀賞性的作品。
擁擠的賽道
今年比較明顯的感受是,懸疑劇的賽道越來越擁擠,市場競爭漸趨激烈。
2018年10月,愛奇藝最先推出奇懸疑劇場,欲用一部男性向、電影感的《悍城》征服觀眾。今年6月份,升級版奇懸疑劇場——迷霧劇場正式上線,愛奇藝一口氣公布6部懸疑片單,勢將懸疑廠牌進行到底。
同樣在6月份,優酷的懸疑劇場也低調上線,片單達到14部,是迷霧劇場的兩倍多。
騰訊視頻是“優愛騰”三家中唯一不強調劇場概念的平臺,但今年的《摩天大樓<愛尬聊_健康養生>》,明顯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作品。接下來,《雙探》《通天塔》等一批懸疑劇也將陸續上線。
古裝受到“限古令”壓制,甜寵成了被嫌棄的雞肋,這種情況下,換一條賽道,轉戰懸疑劇,未嘗不可。更何況,“優愛騰”在懸疑劇戰場的正面battle,為觀眾提供了更多選擇,是好事。但,一條賽道同時涌入多個競爭者,那么,肯定有人要出局。
國產劇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一直飽受詬病,跟風創作、一擁而上,導致行業失去活力,無益于電視創作本身。接下來登場的懸疑劇壓力山大。復制爆款的路已經走不通了,2017年能過審的項目,今年未必能過審;2017年爆的劇,放到今天,觀眾未必看得上眼。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前所未有激烈,觀眾的口味也愈發刁鉆,這種情況下,懸疑劇想要脫穎而出,需要在內容、制作上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