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稱《水滸》毒害青少年應從課文中清除 浙江省教育廳回應?
來自論文的消息:近日,有網友建議將《水滸》的相關內容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刪除。對此,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做出了回應。
導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12月,有網友在浙江省政府網站留言“浙江市民喊我統一平臺”,暗示我最近看電視劇水滸傳很震驚。雖然電視劇對原著做了很多修改,刪除了完全不合邏輯的情節,但是由于電視劇和水滸原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人還是會去讀原著,客觀上導致了水滸的毒小說毒害了更多的人。看看百度貼吧,這本書被攻擊的次數就是證明。
這位網友說,回想我上中小學的時候,是靠學中學課文看水滸原著的。所以中小學選擇這本書作為課文,中小學不能推廣毒小說,我深感不安。這本書惡毒地誹謗和丑化女性,情節極其不合邏輯,無原則地贊美濫殺無辜,對人類三觀的摧殘程度為人類設定了新的下限;作者心理極其陰暗BT。給宋武、李悝jy、宋江這樣的人渣安排大團圓結局,給他們無限同情,歌頌他們濫殺無辜的惡行,是我見過最毒的小說。列入古代禁書是有道理的。
該網友認為《武松打虎》等二三本確實不錯,但原著中<愛尬聊_創建詞條>的宋武、晁蓋等人都是徹頭徹尾的敗類。寫得好的小說很多,不需要從毒小說里找文字素材。更禁止任何學校向學生推薦《水滸》作為課外讀物。
對此,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通過上述浙江省政府網站“浙江公民喊我統一平臺”回復:感謝您對中小學生成長的關心。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讀書是教育的基石。中小學生讀什么書,怎么讀,備受社會關注。你覺得中小學生不適合讀《水滸》。關于這個問題,自古就有“少生不讀《水滸》,老生不讀《三國》”的說法。著名學者劉再復先生也認為《水滸》“含有毒氣和血腥氣”,可見你的擔心和憂慮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把《水滸》列入中小學課本,甚至提倡閱讀全書?我認為教材的編寫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關系到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作為教科書作者,絕不會草率。必須經過多次討論研究才能確定,教材的審批也必須經過仔細審核。最后《水滸》的內容可以選進教材。我們認為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水滸》很有文學價值。《水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即使是劉再復先生,他也不否認《水滸》“是一本很有才華和藝術魅力的巨著”。可以說《水滸》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文學作品,最能體現現實和人性。書中的許多創新被后來的文學所模仿。僅從語法的角度來看,該書“文如其人”,文章的編排非常有技巧,將草蛇灰線法運用得淋漓盡致。明代文學家金圣嘆曾指出,水滸書中的15種創新語法,包括倒插、夾敘、滴墨、扎針、引用,時至今日仍能經常見到。通過閱讀,中學生可以從文本語言、人物塑造、情節設計等方面欣賞作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欣賞水平。
第二,《水滸》是批判性閱讀的良好載體。《水滸》的價值取向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這是閱讀《水滸》時無法回避的問題。但是讀《水滸》就一定會把中學生引入歧途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當代青少年誤入暴力犯罪的深淵,與《水滸》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就算退一步講,現在的閱讀渠道太多了,但是光靠“堵”的方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只有理性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相比于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隨意閱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滸》被選為教材不是很明智嗎?正如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民強所認為的,“《水滸》的內容很有價值,應該保留在中小學教材中,但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需要授課老師進行引導。”不能一味強調它的經典性而完全忽視對學生困惑的引導,也不能因為它充滿了“暴力”等元素就不吃了。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精華”和“糟粕”,用理性的態度去解讀,通過解讀實現“毒”的化解。因此,我們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中小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批判性閱讀能力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已經注意到批判性閱讀和思維習慣的培養,并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這對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個人發展非常有益。
第三,《水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這其實是前兩點的延伸。《水滸》展現給我們的不是一個“正確”的世界,而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有善有惡,善與惡之間有各種必然,幻想,隱忍,掙扎,妥協,反抗.一切都刻著人性的復雜。內核的豐富和深刻,是《水滸》被收入代表作的原因,也是我們應該重讀的根本原因。中小學生應該如何閱讀名著《水滸》?在教學中,老師會引導學生閱讀故事、人物、社會、人性,如“廟堂之亂與江湖理想”、“個人路的偶然與必然的迷失”、“享樂、仇殺與暴殺”、“俠義與忠義”、“善惡匯聚于江湖”、“叛逆與臣服”。學生們會帶著這些思辨的話題。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回復中表示,讀書可以豐富思想,增長才干,促進人的思想現代化。但是,如果讀書只是讀單詞而不思考,那么讀書是沒有意義的。通過批判性閱讀的過程,學生可以有效地篩選信息,“站起來”分析思考深層含義,閱讀才有其真正的意義。所以,重要的不是你讀什么書,而是你如何讀好每一本書。只有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閱讀,讓他們學會判斷和吸收經典書籍中的精華,閱讀才能真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礎。思想隨著文本移動,相互反映,質疑猜測,忽略抽象.這些都會給讀者帶來愉悅舒適的閱讀體驗。“如何讀好書”是我們莊嚴而寶貴的生命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最后,再次感謝大家對中小學生成長的關心!感謝大家對教育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