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了隱患底數 獲取數十億條數據?
2月15日,上游新聞記者從國新辦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已獲取全國災害風險因素數據數十億條,完成普查、數據質量檢查和報送任務。目前,調查數據正被用于在國家、省、市和縣各級開展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
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國務院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辦公室主任鄭國光。圖片來源/國新網
<愛尬聊_百科詞條> 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辦公室主任鄭國光表示,該調查是本次災害風險調查的基礎,其任務是全面獲取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6大類23種災害的致災因子數據。人口、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產業、資源、環境等6大類27個承災體數據,政府、社會、基層家庭等3大類16項綜合減災能力數據,1978年以來年度災害和1949年以來重大災害數據,重點災害隱患數據。
三年來,在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領導下,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規劃,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氣象、林草、地震等行業部門,共同研究普查工作方案,組織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包括48項調查技術規范。統一調查底圖,統一工作流程,統一數據格式,統一調查時間基線,然后組織全國培訓,研發調查和數據質量檢查軟件,組織調查,行業部門進行數據質量檢查。全國100%的鄉鎮、100%的社區、7的家庭也參與了調查。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普查任務全面完成。
比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獲取了全國近6億套城鄉房屋、80多萬個市政設施的施工數據。交通行業完成路網調查500多萬公里,橋梁隧道90多萬座,萬噸級以上沿海泊位和千噸級以上內河泊位6000多個,三級及以上內河航道1.5萬公里。
林草行業完成了11萬多份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品調查,近80萬份實驗室樣品進行了檢測。自然資源地質行業在2081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掌握了全國地質災害隱患數據28萬余條;海洋行業已完成13900處海洋承災體、6000余處重點隱患排查。水利行業完成了對全國水庫、水閘、堤防等水利設施的調查,獲得了7萬多項旱災數據。
應急管理行業與教育、衛生、文化旅游等行業合作,獲取公共服務設施70多萬個,危化企業近15萬家,非煤礦山、煤礦3萬多處,綜合減災能力數據450萬條,年度歷史自然災害數據230多萬條。生態環境產業獲得了2.3萬條民用核設施國家調查數據。
氣象行業獲取了10種氣象災害的致災因子信息664萬條。地震行業獲得了27000多個場地的地震工程地質條件的鉆探資料。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統計局、中國銀行和保險
根據工作計劃和任務分工,參與調查的行業部門和地方分層次、分行業開展了調查數據質量檢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氣象、林草、地震等行業主管部門分別制定調查數據質量檢查方案,開發質量檢查軟件,組織專家組開展調查數據質量檢查,包括抽查。質檢不合格者退回整改。
對匯至國務院普查辦的調查數據要進行全面檢查,即檢查數據的完整性和規范性,不合格者退回行業部門進行整改。這一過程和方法保證了調查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
鄭國光說,通過調查,我們基本摸清了中國自然災害的隱患,確定了重點地區的抗災能力。目前,國務院普查辦正協同有關行業部門和地方推進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數據庫建設,為構建常態化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評估體系、普查數據成果的廣泛應用、提高災害防控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上游新聞記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