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擅撕商戶春聯 不止是工作簡單化問題?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月10日,江蘇沛縣253省道上一段城管挨家挨戶撕春聯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2月14日,江蘇省沛縣發布的微信官方賬號微信針對該事件發布通報,稱“這種行為是對民族傳統習俗的不尊重”,“工作中存在簡單化問題”,表示縣委、縣政府已責成相關部門向在家商戶道歉,并根據調查結果及相關規定,對涉事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誡勉談話、政府警告等黨紀政紀處分。
雖然沛縣在官方通報中進行了道歉,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處理,但輿論并未平息。很多網友認為,這個通報避重就輕,很有誠意。
官方公報有兩個要點。第一,城管沿街撕春聯被定性為不尊重民族傳統習俗。貼春聯的傳統是為了迎接新年,接受祝福,背后是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在最吉祥的春節來臨之際,春聯在正月之前被撕掉,當然是“不吉利”的。當然,這種行為是對民族傳統習俗的不尊重,但對居民和商戶裝修自家大門權利的不尊重,本應道歉,卻在通報中被置之不理。
二是將當時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的態度定義為“不知道為什么”和“作風漂浮”。工作人員張接聽反映此事的電話錄音之所以引發輿論,并不是因為張知道這個故事,而是他根本不了解這個故事,根本不解決問題。那句“覺得不合理可以打12345投訴”讓人感受到的是權力的傲慢,而不是作為公仆的服務精神。張已被相應處理,但令人擔憂的是,張這種沒有服務精神的“漂浮”作風,是個例還是沛縣公務人員的常態?
城管是引發公眾質疑的高危領域。評價城管行為一般遵循兩個角度:是否合理,是否合法。
首先,從合理性上來說,無論是城管為了張所說的“文明城市創建”還是通報中寫的“亂涂亂畫問題”而撕毀春聯,至少是默認了被撕毀的春聯影響市容。即使通報強調城管撕了破春聯,但必須要問,破春聯影響市容嗎?社會文明程度越高,就應該對多樣性越寬容。即使住戶張貼的春聯風格不同、審美不同甚至破損,也不會影響市容,更不用說亂涂亂畫,也不需要勞動管理來清理。相反,城管要堅守崗位,牢記市政管理、環境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職責,以及“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權力要克制,不能把統一的個人審美標準變成城市管理標準。
至于合法性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真相。居民和商戶貼在家門口的春聯,嚴格來說是私人財產。通報稱“在清理過程中,由于部分商戶尚未開門營業,這些商戶破損的春聯也被直接撕掉。工作中存在簡單化問題,事前事后沒有以適當方式向商家說明情況。”換句話說,擅自破壞私有財產,沒有公示,沒有沒收指令,甚至沒有非正式的口頭通知,說得好聽點,這里明顯存在程序上的瑕疵,說得好聽點,涉嫌故意損毀公私財物。
報告中沒有提到被認為是最回避的問題。據媒體報道,發布視頻的曝光者是
城管沿街撕春聯,看似小事,卻引發輿論巨大爭議,正是因為類似的不合理、涉嫌違法的問題出現了太多次。最后一次,三亞城管在自家門口把孩子寫作業的課桌收走了。不僅情節惡劣,而且沒有扣押公民財產的基本程序。合法合規符合程序,應該說是執法人員的底線。這個底線一定不<愛尬聊_尬聊生活>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