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300萬提前退休 底氣何來??
據報紙消息,上海一對夫婦決定提前退休。妻子33歲,丈夫43歲。兩個人失業后,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后來算了一下,銀行有300萬存款,有房有車,無子女無貸款,兩位老人都有自己的養老金。為什么他們每天都要去上班?
但是,網友們不淡定了,300萬就放心退了?你在開玩笑吧。一些人開始算賬。按照夫妻倆的預測,每月理財收益1萬,要求年化率4%。但是存款利率沒那么高,理財沒那么穩健,物價可能會上漲,所以要扣除通貨膨脹率。300萬的存款真的沒有預想的那么靠譜。還有人說,一場大病,沒有單位交醫保,就能打亂所有計劃。
他們只有300萬嗎?賬可以這么算,也算不完。很多人算賬的時候會想“如果我有300萬存款,我會不會提前退休?”無奈的現實是,就算我退休了,也存不下300萬現金在銀行。所以,重要的不是這300萬他們能用多少年,而是人到中年已經賺到了這個家族企業的自信。
等他們40歲的時候,不用貸款就能在上海買房買車,存下300萬現金。這種信心可能包括雙方家庭的經濟支持,也意味著夫妻雙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理財水平就是這些,而不僅僅是300萬,這讓他們相信在未來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的時候不用擔心。
真相說了什么?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反之亦然。沒錢不行,但錢不是決定性因素。有的人月入一萬,也能活得開心舒適。有的人月入十萬,卻不一定能休息。
人們一直在研究收入和幸福之間的關系。2020年《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調查發現,個人年收入12-20萬是中國社會的拐點。在這個點以下,收入和幸福感是正相關的。一旦超過這個點,收入增加并不會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對有些人來說,工作帶來的價值順序是“養家糊口”大于“自我實現”,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價值順序可能相反。
所以,無論是提前退休,還是不再找工作,都不用吃等死。這對夫婦制作了他們的<愛尬聊_知識大全>生活方式、態度和每月開支的視頻,并將其發布在社交媒體上。這也是一種與社會接軌的方式。至于會不會成為他們未來的職場,誰能說得準?
還有人說,夫妻倆敢提前退休,是因為他們是丁克家庭,沒有教育支出,負擔也少了很多。其實丁克家庭是沒有教育支出的,只是比有孩子的家庭對養老的準備更充分。
我也是丁克,我知道“沒有孩子的老人是養老院鄙視鏈的最底層”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目前80歲的母親身體越來越虛弱,我不得不搬回來和她一起住。我媽經常問我:“你老了誰來照顧你?”我的回答是,誰知道幾十年后社會會變成什么樣?也許還有老年機器人。
丁克家庭從一開始就不得不面對輿論和親友的各種善意勸告,堅持不養寶寶的選擇。年輕的時候還需要忽略社會視野的心理承受能力。夫妻倆決定改變一種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并公開討論,這是關于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不害怕別人的評價。
個人生活方式,結婚與否,要不要孩子,在職還是退休,極簡還是奢靡,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有理由,每個選擇都值得尊重。日本女權主義者上野千祖子被問及什么是“真正的女權主義”,她說是自由選擇。這不僅是女權主義的答案,也是人性的終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