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是誰寫的啊??
風雨中奔跑的姑涼 2021-12-20 10:14
賀知章。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號石窗,晚年號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著名詩人。三國時東吳名將賀齊的十八世孫。惟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于《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著名的有《詠柳》、《回鄉偶書》等。
原文:
詠柳
【作者】賀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u_103677489 2021-12-20 10:16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想要好好生活1991 2021-12-20 10:16
全詩的寫法如下: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意思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仿佛沒有什么截然的分別。
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su****316 2021-12-20 10:27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aimeeWU 2021-12-20 10:29 詠柳的作者賀知章通過描寫春天的柳樹,歌頌春天的美麗景色,贊美大自然及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勃勃生機。
我想靜靜abc 2021-12-20 10:33
一、《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后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二、賀知章(公元 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三、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于《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僅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他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寫柳的精品,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四、他的《回鄉偶書二首》,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樸實無華,發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別是其中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每一個從小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而其深情厚意卻非人人都能完全體味得到。
五、公元695年,賀知章進士及第,后來官至秘書監。在大約公元706年前后,他與包括張若虛、包融在內的一批江南來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詞俊秀,名聞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