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今年設定最野的韓劇?
220兩部最火的戲——
《隱秘的角落》 。
《三十而已》 。
說出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地看著你的伴侶。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三十而已》 《隱秘的角落》等于什么?
回答:
豆瓣9.0,今年設定的最狂野韓劇。
《惡之花》
?
上帝看到是誰了嗎?
不要懷疑你的眼睛,他就是那個迷人的Oba ——李準基。
美少年鼻祖,冰封時代的本尊,美如畫。
看看這張臉。
再看看那雙眼睛。
最糟糕的是。
38歲,和高中的他那么像!
毫無違和感!
我是說,Sir18從來沒有這么年輕過.
但先別給丈夫打電話。
他扮演一個.
咳嗽。
01
表面上看,他們是一對羨慕別人的情侶。
一次家宴,一個工作電話打來,扔下碗筷,匆匆道別出門。
主又忙了?
不對。
是小三。
車志遠,36歲,刑事局刑警。
業務過硬,作風干練。
而且她對女性比較敏感,總能發現同事忽略的細節。
男白熙成(李準基)。
一個“顧佳”男人。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切菜,炒菜,燉湯,樣樣在行。
負責女兒每天往返幼兒園的交通。
還準備了愛心飯盒和幼兒園的朋友們分享。
空閑的時候,他打理著自己的金工店,名字浪漫的叫——。
“晨星停留的空間”。
我聽說顧佳有很多珠寶?
這是什么?
車志遠的首飾都是老公自己做的。
研磨、加熱、澆鑄,一系列操作嚴謹有序。
這樣的男人顧家,有品味,有價值。
還有更完美的男人嗎?
如果只看這層樓的話,還是很平淡的韓國偶像劇。
但別忘了,“隱藏的角落”。
平靜,被一個中學同學的意外到來打破。
他叫白另一個名字,——。
杜賢秀。
gba.cn/202008/e8f49704a2c246879e30ad8282f3d34a.jpg" />同學慌慌張張,找各種借口離開。
他說,留下來喝杯茶再走吧。
這個動手能力max的顧家好男人,一瞬間變展現出他的另一面——
從背后飛撲勒住那人脖子。
拿出平時叮叮當當敲金工的錘子,在腦袋上找位置。
而這個秘密的地下室,上面就是他精致、溫馨的家。
請允許Sir重新介紹一遍男主——
白希成,原名都賢秀,14年前連環殺人案的通緝犯。
刑警的枕邊人是殺人犯?
刺激,刺激。
不過這還只是開始。
02
如果只有懸疑,那么《惡之花》或許沒什么特別的。
但它的厲害在于——
在韓劇的熟悉的套路上,制造巧妙的反差。
什么意思呢?
比如說家庭婆媳劇。
俗套吧。
一開始你看到的發展方向也是這樣。
媳婦顏值能打,體貼丈夫,也不靠婆家養,連她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自己這條件,樣樣擺出來都是加分項啊。
但結果就是,婆婆死活不待見。
婆婆能看到的只有:***是個克死自己老公的人;你也不要臉,靠孩子要挾我兒子結婚。
幾句話,就是一出當代家庭苦情戲。
再回看那一場家庭生日宴。
要多詭異有多詭異。
一桌人,兩世界。
平時不搭不理。
一打起電話來就是嘲諷——
希成可是大學醫院院長的兒子
女主這邊只有隱忍的份。
好一出惡婆婆刁難媳婦的苦情戲。
可是等等。
有問題。
公公白滿優是醫院院長,婆婆是藥劑師。
但都賢秀他不姓白啊。
都賢秀的父親都敏錫,在殺害村里七口人后,畏罪自殺。
可見他和白院長夫婦不是一家人,只是為了某種利益結成了同盟,互相都需要對方來掩飾身份。
究竟他們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存疑。
再來看看劇的另一大套路——
愛情偶像劇。
男主女主相視而笑時,那個慢動作,那個柔光,齁得不要不要的。
但果真如此?
你注意看鏡頭特意停留在了男主眼睛和嘴角的特寫。
這個甜里有毒。
每天早晨,男主起床第一步就是。
對著鏡子,跟著視頻,練習怎樣微笑。
也就是說,他所有的笑,都是“AI笑”。
是不斷學習和訓練的結果。
在幼兒園。
前一秒還對老師笑臉相迎,轉過頭整張臉立馬就垮了下來。
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殺人犯嗎?
在地下室。
同學對他求饒時,都賢秀說了這么一句——
“你想誘發同情,我也感受不到任何東西”
這是冷血精神病態表現。
他無法感知,正常人的喜怒哀樂。
曾經和他一同工作過的同事回憶說,他們看電影時,都賢秀總會向他請教何時該哭何時該笑。
所以。
回想那些個深情款款的凝視。
他是在查驗關系,判斷老婆的情緒啊。
可是在老婆眼中,結婚這么多年了,還用這么專注的眼神個沒完……
嗯,他一定覺得我很美,他一定很愛我!
所以你說一個老刑警為什么沒發現自己身邊睡著個嫌疑犯?
Sir完全能夠理解。
愛情會蒙蔽雙眼啊朋友們。
《惡之花》在韓劇的舊底子上,玩出了懸疑的花來。
但只播了兩集。
Sir無法斷言它不會爛尾。
也無法斷言它僅僅如此。
03
以下劇透預警。
嚴格來說不算劇透。
是Sir的分析和猜測——
都賢秀不是真正的連環兇手。
前兩集已經有多次暗示。
首先。
如果他真是兇手,為什么只囚禁了同學,沒有殺他呢?
其次。
都賢秀多年前的同事深夜接到電話,問了一個央視的問題:
那人說自己是都賢秀。
但你看都賢秀自己的表情,滿臉寫著震驚——
那是誰?
Sir猜是多年前的真兇,他,又現身了。
第三。
雨夜前同事被殺,兇手穿雨衣作案。
而穿著同款雨衣的人回到家,一露出臉來正是都賢秀。
整段剪輯,都充滿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欲蓋彌彰。
越暗示他做了案。
就越不可能是他。
不信你來跟Sir賭五毛錢的。
男主這張海報上的兩副面孔——一張溫柔,一張兇狠。
女主的——一張果敢,一張黯然傷神。
人都有復雜的兩面,和更多面。
男主家里暖,外邊狠。女主職場上狠,面對婆婆的刁難,有苦無處說。
兩個人,各有兩副面孔,各有虛實。
女主虛的一面,她巧妙隱藏;男主虛的一面,他精于設計。完全相反的兩個人,構筑起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那么都賢秀到底是誰?
從種種暗示來看,他一樣,又不一樣。
他和兇手一樣冷血。
不只他。
白院長夫人應該也是。
客客氣氣送以為買藥的抑郁癥患者離開后,她對男主說:
“既然我不能和其他人一樣,我就想讓大家和我一樣。”
劇中的第一個案子。
兇手在落網后對女主說:
“世界上像我這樣的人有3%。”
都賢秀就屬于這3%。
他可以是都賢秀,也可以就是你身邊人。
但,生下來就屬于這3%的人,一定都會成為殺人<愛尬聊_百科知識>兇手嗎?
換句話說,《惡之花》爛不爛尾,取決于它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如果情感,是人類本能的道德嗅覺,覺察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那么當一個人失去了感情,還有什么辦法依然堅持做一個好人。
Sir必須要提到一個細節。
第二個兇手是養老院社工,殺死老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每次登門,都要走很長很長的臺階。
為了一勞永逸,她起了殺心。
而被捕時。
她提了一個要求——
能不能……讓我先化個妝。
原因是外在形象,會影響他人的判斷,影響定罪。
不可思議嗎?
你再看。
男刑警咬定兇手,憑借的是第一印象。
當女兒在幼兒園被欺負,打到鼻子出血,都賢秀沒有像顧佳一樣肉搏上陣,反而是讓女兒跟對方道歉。
結果女兒和老婆都很生氣。
當然,他沒法理解正常人生氣的感情。
但更深層的原因是——
你主動道歉,會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對方則留下壞學生的印象。
那么往后,一旦發生壞事,那么老師都會首先想到那個人。
很多時候。
我們辨別好壞,不就是這么簡單粗暴的嗎?
就像男主中學時被同學霸凌。
也僅僅因為,他是殺人犯的兒子。
都賢秀為什么一樣?
也許,他遺傳了父親身上,幾率為3%的基因。
又也許,他其實是97%。
只不過是一次次偏見的疊加,才綻放出一朵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