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彩禮背后可能是攀比心理作祟?
新聞方面,3月5日,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河間市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石建議農村實行“低彩禮”,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鼓吹“零彩禮”,將“零彩禮”一詞再次帶上熱搜。
針對這一話題,3月4日,騰訊新聞、極目新聞邀請上海市婦聯副主席、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黃琦,上海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侯,在京工作的江西白領閆穎,共同探討“彩禮”問題。
江西有1888萬彩禮?江西女孩:不真實
今年1月初,上海有網友稱其江西萍鄉前女友給自己開出了1888萬元的天價彩禮。事后他們辟謠說此事純屬虛構,但中國有很多地方彩禮很高,尤其是江西。
關于江西彩禮的真實情況,在北京工作的江西白領閆穎表示,江西彩禮均價在20萬元左右,10萬元不等。農村的彩禮相對高一些。據說九江有人要80萬的彩禮,但一般來說30-40萬的彩禮都是極高的。
嘉賓晏嬰
閆穎認為,江西彩禮出名有很多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地區男女比例失衡,女生數量低于男生。自然彩禮高;其次,很多女性會索要彩禮,為自己增加保障;再者,在一些孩子多的家庭,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給弟弟的彩禮也會高,所以給女孩的彩禮往往會用來給弟弟娶女兒,這也是江西彩禮比較出名的原因。
黃琦在分析彩禮的演變時表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彩禮不是結婚的必要要件。但從歷史上看,彩禮自古就有。起初只是一種彩禮形式,男方表示愿意娶女方進門,表達一個愿望。如今的天價彩禮和剛出現時傳達的內涵完全不同。
社會變遷后,最簡單的彩禮演變成了現在的彩禮,也衍生出了很多本不該出現的問題。比如男方拿不到彩禮,就不能娶老婆。
知名律師:彩禮一般是婚前個人財產,女方不結婚必須返還。
由于彩禮產生的諸多問題,法律上如何界定彩禮,彩禮的歸屬也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嘉賓侯朝輝
侯朝輝律師表示,彩禮是基于結婚的目的。不結婚就沒有彩禮的概念。這也是幾千年來建立并流傳下來的習俗。雙方不需要簽訂書面協議,也不需要男方明確告知彩禮是彩禮。這些行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達成的。
侯還說,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彩禮歸誰。這取決于雙方締結婚姻時的一種意愿表達。彩禮歸誰,關鍵是什么時候給,收給誰。
如果彩禮給了女方父母,財產所有權應該歸女方父母。如果是給女方本人的禮物,要分情況討論。結婚登記前贈與的,應屬于女方婚前個人財產,結婚登記后贈與的,一般為夫妻共同財產,除非贈與時明確說明只贈與女方。
《民法典》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男女雙方可以就婚姻期間和婚前獲得的財產的所有權達成書面協議。一般來說,其實彩禮一般應該是婚前個人財產。
但是,給付彩禮不僅僅是一種贈與,更是彩禮收受者應當履行的義務。法律上,權利和義務
黃琦舉例說,有些地區要求男方在婚禮現場擺放成堆的現金,告訴外人彩禮很多,但婚禮結束后,男方會把現金收回。“表面上看,彩禮很多,嫁妝很多,其實是給外人的。”
至于如何改變這種現象,黃琦認為<愛尬聊_百科大全>,基本上取決于面對婚姻的當事人。說到底,彩禮和嫁妝只是步入婚姻殿堂的一種形式。婚后生活好不好和這些關系不大,還要看夫妻雙方如何經營。如果大家都能明白這一點,所謂的彩禮問題就可以妥善解決了。
另外,現有的司法判例基本上對彩禮持否定態度。但是,彩禮畢竟是傳統習俗,法律無法完全解決。司法判例更多的是一種指引。
侯朝輝表示,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法律并沒有禁止彩禮,而是在正確的價值取向下,表現出對彩禮習俗的尊重。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法院會通過司法實踐中的判例給予一個指導,但仍然沒有對彩禮進行強制立法。侯朝輝認為,要立法規定彩禮數額,限制天價彩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天價彩禮的問題,侯表示,這不僅涉及法律問題,還涉及不能一刀切的法律。還是要通過社會價值導向和婦聯這樣的組織的調解來引導社會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