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請回答》導演新作《機智的醫生生活》到底如何??
由申源浩執導,李又廷編劇,曹政奭、柳延碩、鄭京浩、金大明和梅田主演的醫療劇《機智的醫生生活》已經開播一個多月了,目前仍處于熱播狀態。
這部劇作為申源浩和李又廷的再創作,在正式開播前就已經引發了不少期待,開播以來關注度和討論度不斷攀升。雖然該劇剛更新時其豆瓣評分略有波動,但截止發稿前基本穩定在9.4,可見其質量和口碑。
陣容強大,期待值高
說到導演申源浩和編劇李又廷,就不得不提國內觀眾非常熟悉的《請回答》系列。分別是2012年《請回答1997》,2013年《請回答1994》,2015年《請回答1988》。
三部作品在中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目共睹。其中《請回答1988》在豆瓣評分超過50萬次,豆瓣9.7的評分成為該系列的領頭羊。劇中的一些視頻片段至今仍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澤山黨”“勾山黨”也經常被很多人討論。
許多觀眾不禁贊嘆:“申源浩真的知道如何讓觀眾笑一會兒,哭一會兒。用看似瑣碎的樸實自然地描繪青春、親情、友情、愛情、夢想,真的很神奇。”
也正是因為《請回答》系列的輝煌,《機智的醫生生活》年申源浩與李又廷的合作所引發的期待不言而喻。就《機智的醫生生活》的更新內容來看,其表現得到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就作品風格而言,雖然和《請回答》系列的主題有很大不同,但敘事和愛情書寫的風格和《請回答》系列是一樣的。
伏筆無數,不缺彩蛋。
003010講述了五個相識20年的醫生,和在醫院里過著平凡而又特別的生活的人之間的友誼。
雖然和通常以五個閨蜜為主角的《機智的醫生生活》一樣,但因為故事背景和故事主題的不同,《請回答1988》的分支人物數量遠超《機智的醫生生活》。除了5位醫生和家屬,還有醫院各個科室的教授、住院醫師、護士和本科實習生。除此之外,還有生活境遇完全不同的患者和家屬。
隨著人民網的不斷擴大,故事發展的快節奏也隨之而來。另外,工作環境中多條線并行出現的情況,往往會讓觀眾有些困惑。有觀眾調侃道,“有時候分不清后面人的關系,還得回去再看一遍。信息量真的非常巨大。”
伴隨著龐大的信息量,還有編劇們埋下的許多伏筆,看似不起作用,但它們不僅串聯起了人物的關系,還從寥寥數語中,一個個地鋪陳出許多人物的過去。
比如劇中有一個場景是蔡松華的同事跟他說,蔡松華腳下的鞋子穿了十年了,需要更換。劇情剛出現的時候,有的觀眾會覺得只是日常聊天,有的觀眾會奇怪為什么會有這一幕。
就在這之后,當本科實習生被問及為什么選擇當醫生時,張潤福說,“我媽媽十年前做過一次大手術,被當時一心一意治病的醫生的樣子吸引,于是學醫。”
后來徐善斌私下問張潤福學醫的真實動機時,張潤福說十年前手術失敗了。當時一個年輕的醫生在她面前哭著安慰弟弟妹妹,深深打動了她做一個好醫生的決心。最后,當徐善斌問他記不記得醫生的名字和長相時,張潤福和張宏道說不記得,但他們記得醫生穿了一雙新鞋。這段對話結束后,鏡頭轉向了蔡松華即將接受手術的腳。
至此,最初的閑聊和本科生學醫的動機成功“鑲嵌”,既揭示了兩個本科生雙胞胎的關系,也描述了他們的過往和青春。
時的蔡頌華的過往。這樣的伏筆設置在劇中經常出現,再結合快節奏與高信息量,實事求是的講,觀看《機智的醫生生活》的過程中需要觀眾一定的注意力與集中力。
除此之外,因為是導演與編劇繼《請回答》系列之后的再合作,因此《機智的醫生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令人驚喜的“彩蛋”,例如在《請回答1988》中出演成德善父親的成東日與飾演金正煥父親的金成均在《機智的醫生生活》中飾演安正原的哥哥們;
而在《請回答1994》中飾演成娜靜的高雅拉則以真名客串《機智的醫生生活》,出演李翼俊的前女友;
最新一集中,《請回答1988》中成善宇的母親與阿澤的父親則以《請回答1988》中的角色與關系客串《機智的醫生生活》,其中還有阿澤父親欲將阿澤比賽贏來的金烏龜送給醫生被拒的橋段……
這些“彩蛋”雖然很大程度上只有看過《請回答》系列的觀眾才能get到,但依舊是個不小的驚喜,不少觀眾更是紛紛開始期待之后會不會有更多《請回答》系列中的演員出現。
與其說是在寫職業,不如說是在寫情
《機智的醫生生活》作為一部醫療劇獲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不少觀眾更是直言:“職業劇就應該這么拍。”
的確,《機智的醫生生活》的敘事方式十分瑣碎,像極了每一個平凡人的職場生活,這樣的敘事手法讓職場變得日常并且不懸浮,與此同時,大量并且時常多線并行講述的病例結合快節奏的工作進展,非常完美地烘<愛尬聊_尬聊百科>托出了醫生忙碌的日常。
從這些方面來看,雖然《機智的醫生生活》沒有出現令人贊嘆的醫術,卻實實在在的讓觀眾對作品的職場定位產生信服感。
而在做到了足夠日常的職場的同時,《機智的醫生生活》更多的其實是在寫情,通過醫生的生活、病患的生活、病患家屬的生活等方面一點點展現眾生百態,例如看似對孩子漠不關心,但其實是被家庭所束縛的年輕夫婦、連續帶著孩子上醫院,最終被發現家暴孩子的父親、自己的孩子等到了器官捐贈,忍不住欣喜之際又忍不住對捐贈者的離世感到歉意的母親、看似對自己的病情并不擔心,但其實只是在故作堅強的病患……每一個情感側面所占據的篇幅并不多,卻常常會讓觀眾忍不住落淚與思考。
也正是因為這些點點滴滴十分自然的出現著,令這部作品在展現職場的同時更讓觀眾感覺到溫度,或許也是因為這份溫度的存在才更令人觀眾忍不住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