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的10句扎心臺詞?
1.“捷徑太多,總有倒霉的一天。”
為了顧佳的生意,他設(shè)法進入了一個有錢妻子的圈子。
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和情商,先得到了王太太,憑實力把兒子送進了高檔幼兒園。后來得了玉夫人,得了天庭大單。
如果李太太后來沒有欺騙她,也許她會一直試圖利用他們的資源來達到她的目的。但是,就像她自己說的,“捷徑太多,總有難熬的一天。”
有句話叫:“不同的圈子不需要合并。”沒有同樣的資源和財富,即使她靠一些小聰明擠進了老婆圈,別人還是沒把她當回事。
好在她清醒的時候走出了不屬于她的圈子。
2.“誰要避風?”
30歲生日那天,鐘和前夫大吵了一架。說他結(jié)婚是為了放松和省心,因為鐘的性格很好,他的家庭也不像他的家庭那么亂。
他認為婚姻是一個避風港,結(jié)婚是為了踏踏實實的生活。結(jié)果,鐘生氣地反駁他:“誰要避風頭?”
婚姻不是避風港,不只是沒有風雨的晴天。婚姻需要兩個人用心經(jīng)營,晴天一起修瓦,雨天一起撐傘。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幸福。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努力用心去做,婚姻也不例外。
3.“<愛尬聊_頭條百科>在招聘鄙視鏈中,最底層的30歲已婚未育,隨時可能懷孕生子。”
鐘懷孕流產(chǎn)后,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體驗。
她從過去努力工作的狀態(tài),不想升職加薪,發(fā)展到想努力工作來展現(xiàn)自我價值,贏得老板的認可。
30歲以后的女性在職場會越來越?jīng)]有安全感。相對于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不夠年輕,相對于三四十歲的已婚孕婦,不夠“穩(wěn)重”。
面對這些職場歧視和壓力,他們只能比年輕時更加努力。也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職場上有一席之地。
4.“在我這個年齡,我喜歡我能看到和抓住的東西。”
當王曼妮在游輪上遇到梁正賢時,她已經(jīng)被感動了,但她拒絕和對方加微信。
因為她知道郵輪上的東西是不會被帶下船的。她不想要短暫的戀情。她想要的是看得見的未來。
人到三十歲,已經(jīng)過了聽愛情的年紀,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因為別人的甜言蜜語容易打動自己的心。
在戀愛中,他們會更加清醒和理智。他們要的不是虛無縹緲,看不到未來的東西。他們想要的是對未來的確定性和內(nèi)心的平靜。
5.“你知道,在我被監(jiān)禁的第一天,我突然覺得顧佳已經(jīng)死了,而徐子燕的媽媽活了下來。”
為了送孩子去高檔幼兒園,一直在討好住在頂樓的王太太。
樓里一停電,王太太就準備出去聚會。顧佳把自己的拖鞋給了對方,自己拿著王太太的高跟鞋,穿著襪子一路下樓。
當他的兒子被他的同學媽媽,顧佳欺負時,不顧他們的形象痛打了他們一頓。
能在半夜不厭其煩地為他喂奶換尿布,能低聲下氣地討好別人供他進幼兒園,能在他受欺負的時候為他努力,是孩子媽媽,的軟肋和盔甲。
6.“比起房租上漲,更可怕的是你不停地搬家,卻永遠無法在這個城市扎根。”
作為一個上海的漂泊者,王曼妮一直在上海租房子住。房租上漲,房東要賣房,她只能被房東逼著搬家。
為了租到便宜舒適的房子,她只能從公司附近的繁華地段搬到更遠的地方。為了在搬家的過程中省事,她不會買買不到的東西。
這也是很多租房者的辛酸和無奈。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信心滿滿,想著30歲的時候,我可以在這個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員。直到30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努力了這么多年,還是沒有達到當初的目標。
生活不易。
7.“不都是那些小說里寫的嗎?女人到了30歲,就會經(jīng)濟獨立,性格獨立,會打扮,會玩樂。想想就特別美好。所以小說前面會加一句:如有雷同,純屬虛構(gòu)。”
30歲的顧佳和丈夫經(jīng)營一家煙花公司,住在高檔社區(qū),有一個可愛的兒子。
她有很高的商數(shù)和很強的自律性。她受過教育,漂亮又能干。面對危機和困難,她冷靜樂觀。她活出了許多女性認為的30歲形象。
后來她老公出軌了。
我們一直認為30歲應(yīng)該是女人的最佳年齡。我們想要的都有了,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那樣的。
期而至,可實際上,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8、“最先感知到三十將至的,也許不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zhì)。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zhì)的困頓才時時刻刻勒著你的脖子。”
王漫妮在升職之前月薪一萬五,光是租房就花了7000,給家里2000塊錢,去掉生活費之外所剩無幾。
30歲的年紀,還在被媽媽催著回老家生活,王漫妮已經(jīng)沒有了年輕時那樣的信誓旦旦和一腔熱血。
30歲無房無車無存款,生活上不去又下不來,到底是該繼續(xù)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小地方生活,既迷茫又焦慮。
9、“長大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把好聽的話都說給外人聽,那些傷人難聽的,或者沉默不語的,都是說給最親近的人”
王漫妮的工作是奢侈品銷售,工作積極拼命的她為了多拉幾個單,平時很少喝水和上廁所。
有一次她不小心暈倒了,還是媽媽打急救電話才將她送往醫(yī)院,因為擔心她,媽媽說要去上海看她,結(jié)果被王漫妮拒絕了。
后來,媽媽半夜打電話讓她按護士鈴,說吊瓶里的藥水快掉完了,因為媽媽一直打電話,王漫妮不耐煩地對媽媽發(fā)火了。
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我們開始習慣對周圍人笑顏相待,對客人用心體貼,然而在家人面前,我們的耐心和笑臉似乎都被用光了。
我們會不小心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他們,可實際上,他們才是最需要我們用心對待的人。
10、“不論是人還是貓,都想懶懶散散的生活,但終究人不如貓,因為沒有人給我們兜底。”
作為上海本地獨生女的鐘曉芹,雖然不像顧佳那樣有錢,但也不像王漫妮那樣為房子問題而發(fā)愁,很多別人拼命都無法獲得的東西她都有了。
從小在愛護中長大的她,生活平淡又安穩(wěn),沒有什么野心,也沒有什么追求和志向,上班勤勤懇懇,下班后追劇。
即使結(jié)了婚,生活上也還是在依賴父母。在經(jīng)歷流產(chǎn)和離婚之后,她意識到自己在職場中的尷尬處境,開始努力工作、努力長大。
30歲的年紀,不敢再渾渾噩噩,不敢再輕易揮霍和浪費了,即便迷茫也要大膽往前走,因為父母在老去,因為不會再有人替我們兜底,我們得學會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