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世說新語是誰寫的呢??

請問,<愛尬聊_百科知識>世說新語是誰寫的呢
新聞現在時 2022-01-25 04:24

世說新語

志人小說(記述人物的軼聞瑣事、言談舉止)集。編著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宋書


編寫昵稱 2022-01-25 04:28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按照《世說》一書成于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后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并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后只有3卷。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記載。在《世說新語》的3卷36門中,上卷4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9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惠、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紫石8896 2022-01-25 04:30

《世說新語》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可愛小熊 2022-01-25 04:30

沒有具體作者。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


tdx#p#wilsonlim 2022-01-25 04:38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為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贊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云,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仆射一職。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云,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仆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6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后因疾還京,于41歲病逝于建康(今南京),謚號“康王”。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劉宋皇室的權力斗爭。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

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后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明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后,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新語》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謚號為“康王”。

史稱劉義慶自幼聰明過人,受到伯父劉裕的賞識。劉裕曾夸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年輕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回來后被任命為東晉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劉宋建立后,他以臨川王身份歷任侍中、中書令、荊州刺史等顯要職務。當時“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因為劉義慶被認為是宗室中最優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擔如此顯要之職。后又改授散騎常侍、衛將軍、江州刺史、南兗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職務。

劉義慶著有《幽明錄》、《宣驗記》等,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并行。

詩作

烏夜啼

籠窗一不開。烏夜啼。夜啼望郎來。

游鼉湖詩

暄景轉諧淑。草木目滋長。梅花覆樹白。桃杏發榮光。

劉義慶是這本書的編者,并不為作者。《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

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描述了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展示了“魏晉清談”的風貌。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晉代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的思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世說新語》中《楊氏之子》一篇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課。

《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義慶秉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當時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可能就是他和門下文人雜采眾書編纂潤色而成,是志人小說集。

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所記雖是片言數語,但內容非常豐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誕的風氣。這部書對后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計其數,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名士底(的)教科書”。

寫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淡,也可以說這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從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照馮友蘭的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構成真風流有四個條件:玄心、洞見、妙賞、深情。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盡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并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淡、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

《世說新語》及劉孝標注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

《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并遽”、 “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畫式的夸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有的運用富于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世說新語》雖然沒有虛構,但一定有所提煉,這番提煉就是小說的寫作藝術。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后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于它。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劉義慶集門客所撰志怪小說集。《周易·系辭》“是故知幽明之故。”注稱“幽明,有形無形之象 。”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于此意,故取此名。原書30卷[5] ,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中輯得二百六十五則。書中不少故事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后記》相同。

《幽明錄》對后世影響很大,如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廣為流傳,龐阿與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離魂記》的情節相似,廣平太守徐玄方女復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雛型,唐人編纂《晉書》時亦曾采取其中的資料。

史籍記載

《隋書·經籍志》:“《世說》八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舊唐書·經籍志》:“《世說》八卷(劉義慶撰)”、《新唐書·藝文志》:“劉義慶《世說》八卷”。

《宋書·列傳第十一》提到他“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為《典敘》,以述皇代之美。”未見《世說新語》記載。

《南史·列傳第三》始云其“所著《世說》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于世。”劉義慶從十三歲襲封南郡王到四十二歲故去,歷任多種文武要職,調動頻繁,很少有安定的著書時間。

《宋書·列傳第十一》說他“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

家族成員

長子:劉燁(一作曄),嗣封為臨川王,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劉邵殺害。

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

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

四子:劉穎,任前將軍;

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

孫子:劉綽,字子流,劉燁之子,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后裔不明。

個人名言

1.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2.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3.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4.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5.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6.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在有些時候,結果并不重要,興致就是最好的目的地。)

7.華歆避難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后賊迫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8.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9.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

10.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DHer 2022-01-25 04:42

 《世說新語》 南北朝時期記述后漢至南朝劉宋人物的遺聞軼事的雜史。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撰,梁劉峻(字孝標)注。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該書原名《世說》,后人為與劉向書相別,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今名。全書原八卷,劉孝標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小說家。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劉義慶門下聚集不少文人學士,他們根據前人類似著述如裴啟的《語林》等,編成該書。劉義慶只是倡導和主持了編纂工作,但全書體例風格大體一致,沒有出于眾手或抄自群書的痕跡,這應當歸功于他主編之力。有的日本學者推斷該書出于劉義慶門客、謝靈運好友何長瑜之手。

  劉孝標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隨例被遷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還俗。齊永明四年(486)還江南,曾參加翻譯佛經。該書的注,是劉孝標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辦法,進行補缺和糾謬的工作。孝標征引繁富,引用的書達四百余種。后人注釋該書的,有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徐震諤《世說新語校箋》、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日本德川時代的學者著有幾種《世說新語》注。還有馬瑞志的英文譯本、目加田誠等的多種日文譯本和法文譯本。..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采。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編輯 舉報 2023-03-11 20:56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