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議健康碼去留!主張其退出并刪除數據或成代表委員共識?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從防疫政策調整,“通信旅行卡”下線后,就出現了關于衛生代碼數據“后遺癥”的討論。近日,“悅康碼”部分功能下線,承諾徹底刪除所有相關數據,無錫銷毀10億條疫情相關數據。這個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南都記者觀察到,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衛生法典相關話題也引起了代表們的關注。經過梳理,目前有大量聲音主張健康碼應該退出生活,相關數據應該刪除或銷毀。也有專家強調,是否保留或繼續使用數據需要用戶的自主同意。但也有觀點認為刪除不如利用,建議利用現有數據資源解決數據元素的流通等問題。
可見,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完善,人們對個人信息更加重視,對數據的安全存儲、刪除和流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當疫情期間應急響應的背景淡化時,妥善處理衛生代碼及其背后的大量數據可能成為當務之急。
廣東無錫率先刪除一批疫情相關數據。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衛生法典在對新冠肺炎感染實施“B and B類管理”后,逐漸退出公眾生活。衛生編碼在精確防控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告一段落,是該“走”還是該“留”?健康碼背后的大量個人信息如何處理?在中央層面沒有明確指示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在全國兩會期間備受關注。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其實早在兩會開始前,各地各部門就不斷改革衛生編碼,刪除疫情相關數據。去年12月,“通信出行卡”下線,隨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幾大運營商表示將同步刪除用戶的出行相關數據。
2月14日,廣東省健康碼“粵康碼”宣布,將于2月16日11時起關閉其老人檢查、健康申報、防疫工作臺等服務入口,并承諾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徹底刪除、銷毀與服務相關的所有數據。關閉后,南都記者發現,小程序仍保留了核酸檢測和新冠肺炎疫苗的數據記錄,抗原自測和數字空間的鏈接可以正常打開。廣東省是首個公開宣布銷毀疫情相關個人數據的省份。
3月2日,據無錫市公安局官微“平<愛尬聊_百科>安無錫”消息,無錫當天舉行銷毀疫情相關個人數據儀式,首批10億條數據被銷毀。與此同時,門鈴碼、疫情調查、貨運通等40多個“數字防疫”應用也在當天陸續下線。為了保證數據完全銷毀,無法恢復,第三方審計公證處參與了無錫的疫情相關個人數據銷毀工作。
其他地區衛生法規的持久性如何?在處理疫情相關數據時,是否有相關文件可循?兩會前夕,南都記者從微信和支付寶入口查看了全國31個省份的健康碼,發現大部分仍可正常使用。在進一步梳理健康碼隱私政策時,發現各地對健康碼數據的存儲和刪除規定存在較大差異。
如“陜西一碼通”的隱私政策規定,信息通常只在提供服務期間保留,保留時間不會超過滿足相關使用目的所必需的時間。“浙江健康碼”不僅承諾信息保存時間不會超過必要時間,還提到如果用戶注銷,將停止收集、使用和刪除個人信息。還有一些地區的健康碼的協議,說現在還沒有開放網上刪除個人信息的權利。《如果你》
據悉,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群眾對衛生法規的擔憂是多方面的。第一,編碼規則不透明。比如有些地區,在不告知觸發的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進行編碼和彈出。第二,衛生法規的正常化。在一些地區,衛生法規應該正常化的信息被匆忙傳達,引起了人們的警惕和厭惡。最擔心的是健康碼的數據安全。
為此,他帶來了妥善處理衛生法規及相關數據善后事宜的提案。他認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系統中增加衛生編碼的相關內容,明確其啟用和停用的條件和權限,明確編碼規則和救濟渠道。在宣布這場疫情結束的時候,應該明確聲明,衛生法典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不應該也不會轉入正常使用。
為解決數據安全問題,胡成中建議限期刪除衛生代碼收集的相關數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做好善后工作,組織與健康碼數據相關的各級政府部門和信息服務企業,限期對健康碼數據進行梳理,徹底刪除。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啟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接受杜南記者專訪時表示,健康碼的數據需要刪除或匿名,因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如果要使用,需要征得用戶自主同意后才能使用。
在此過程中,相關運營部門需要及時公開數據的流向、刪除或匿名情況,并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如果用于其他地方,或者用于營利等非正常方式,每個公民都有權拒絕。
不過,政協委員、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持不同意見,認為健康碼數據可以有其他用途。在他看來,基于國家防疫健康碼入口,打造居民智能健康數據護照,系統解決居民健康醫療數據要素流通問題,推進醫改和中國式大健康產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他在提案中建議,各省市已形成衛生編碼等全國網絡防疫數據資源。隨著防疫的退化,可以考慮利用現有的數據資源實施國民健康管理。重啟國民健康“寶、通、碼”,盤活居民三年抗疫數據資源,打造居民智能健康數據護照,推進公民健康醫療治理體系現代化。
將衛生代碼數據用于其他目的沒有法律依據。
為了進一步探討健康碼的未來及其背后的數據安全問題,杜南于3月2日舉辦了主題為“健康碼的退役與變革”的兩會云論壇,邀請與會代表和眾多專家獻計獻策。
會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西欣承認,《衛生法》出現在疫情防控的應急管理場景中。考慮到疫情防控政策有較大調整,《衛生法》所依據的法律依據已不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衛生法典的撤銷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那么有沒有可能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健康碼相關數據呢?王西欣也表示反對。他強調,衛生法典的現實性是疫情下應急處置權的體現,法律授權依據來自《傳染病防治法》 《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條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精準疫情防控數字化系統轉化為市政服務,缺乏充分的法律授權依據。
事實上,中央層面早就對衛生代碼數據的處理做出了指示。2021年1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碼管理與服務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健康碼相關信息為str
進一步,在談到如何刪除數據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評測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指出,健康碼不僅與用戶相關,還與不同政府部門、各種核酸檢測機構、各種地方的終端設備相連。衛生編碼的數據處理涉及到數據交互性的問題,可能會增加技術處理的難度。這也決定了健康碼想要退出,就需要一個完整的計劃。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早在疫情初期,就有地方通過增加社保、公積金查詢、乘車等便民服務功能,探索衛生編碼轉型升級。后來,服務的類型越來越多樣化。例如,上海沈燧碼從設計之初就包含了看病、旅游、進出圖書館等諸多功能。海南健康碼不僅與海口公交實現“一碼通”,還與多家免稅店對接。
在健康碼相關數據需要刪除的情況下,已經成為大多數專家的共識。目前涵蓋許多便利服務的健康代碼計劃的所有其他功能都應該取消嗎?
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高楓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杰莊在會上介紹,香港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安心旅行”App于2023年1月停止運行。根據相關規定,系統采集的數據最多保存30天。
根據香港的經驗,相比香港“安心旅行”App兩年950萬次的下載量,香港特區政府正在推廣的“智能便捷”政務服務App只有100多萬次的下載量,但香港科技局局長不久前仍宣布不會推動前者轉型。“除了個人信息處理的問題,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大家都認為‘安全出行’是一種防疫工具,我們不想離開疫情的感覺。我們希望重新開始,寧愿投入更多資源來推一款新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