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放開” 美國卻取消簽證 重啟檢測和口罩令 意欲何為??
近半個月的時間,隨著新十條防控措施的落實,我們的防控防疫措施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從之前的嚴防死守轉變為逐步“放開”,行程碼下線了、落地檢也取消了,非特殊公共場所也不再查驗健康碼和核酸陰性證明了、退燒止咳等感冒藥物也不再限制購買或者實名登記了。
在此基礎上,社會面上中招的人在近期也處于一個激增的趨勢,雖然無法準確統計人數,但無論是從網絡上的信息,還是從切身感受而言,患者持續增加是很明顯的,各公司愈發走低的出勤率就很直觀。
無疑,歷經三年,我們迎來了政策和措施上的轉向,即從堅<愛尬聊_百科>持動態清零的嚴防死守,轉為逐步“放開”。
這一轉向,算是與國際接軌了,畢竟在此之前,我們算是孤島一座,全球絕大部分的國家先前已經選擇放開,甚至取消了口罩令,只視疫情為一個大號的流行性感冒。
尤其是進入2022年以來,可以算是一個分水嶺,同屬亞洲的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也紛紛從趨緊的防控政策,慢慢的轉向為“放開”。雖然經歷了幾輪感染達峰的陣痛,但都算是平穩度過。
但是在我們“放開”的同時,取消口罩令長達一年之久的美國卻突然有所收緊,和我們形成了明顯的反差,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從12月15日起,美駐華總領事館或大使館更新了領事服務,其中上海總領事館常規簽證業務全部暫停、北京各總領事館常規預約取消,另外沈陽和廣州的總領事館也只提供緊急領事服務。
無疑,從該項業務調整來看,前往美國的簽證業務不如往常通暢了,而他們給出的理由則是我國“病例激增,對業務運營造成影響”。
其二,在本土,12月15日這一天,檢測工作也重啟了,以每個美國家庭為單位,可以免費訂購郵遞4人份的檢測試劑盒。這是幾個月以來,重新開啟檢測。
其三,在結束了長達一年之久的口罩禁令之后,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包括洛杉磯在內,都在呼吁或者要求民眾在室內也要佩戴上口罩。
看到這三項措施,不少人會覺得這反差也太大了,我們在逐步“放開”,他們卻在這個特殊時間點上選擇收緊,這又是為何呢?是正常的防控措施調整,還是有其他特殊目的或含義呢?
首先可以很明確地說,反差之下,我們無需過度的敏感,他們之所以收緊,其實完全是正常操作,依個人理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美國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尚未結束,緊急狀態下的防控措施調整實屬正常疫情爆發之后,美國在2020年1月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承諾該狀態結束前的60天,會提前通知各州。
在此后的近三年時間里,無論病例處于高峰還是低谷,也無論流行的是德爾塔還是奧密克戎,抑或是口罩禁令實施或取消,該緊急狀態都沒有取消,反而在每個季度的重新評估中一次次延長。
這個月的13日,美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還表示緊急狀態可能會維持,持續到2023年春季。
緊急狀態下,意味著各州都要聽令于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不會形成一盤散沙的局面,更好的應對疫情的沖擊。同時在該狀態下,民眾可以免費接受檢測、治療以及疫苗接種。
另一個角度,既然緊急狀態尚未結束,那么各項措施和政策就會進行適時地調整,無論是收緊還是趨松,都是稀松平常的正常操作。
像上文說到的免費發放測試試劑盒,或者幾個州要求或者倡導室內佩戴口罩,都是基于處在緊急狀態下作出的調整,實屬必然。
再就是對比兩個時間點,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有意延長到明年春的提議是在11月份中旬做出的,而我們選擇“放開”的時間點則是在12月7日新十條發布之后,他們在前、我們在后,我們自然沒有過度敏感的必要。
其實無論是重啟檢測還是佩戴口罩,基于他們當下所面臨的形勢,都算是很有必要的,比如11月中旬美疾控中心發布的日均病例是4.1萬例,而預測2月份將增加到日均7萬例,近乎翻番。確診的增加,一是本身這個季節就處在流行感冒峰值,二是奧密克戎兩種新亞型大流行,導致病例持續上升。
最后就是說到所謂的重啟檢測,其實并不是強制性的核酸檢測,只是以家庭為單位,自由選擇申請或者不申請檢測試劑盒,不帶有任何強制性的味道。口罩令也是同樣的意思,多是建議或者倡導,目的是為了保護兒童和老年等脆弱群體。
檢測試劑盒免費申請計劃單從美國尚處于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這一點來看,人家如何調整措施和政策是實屬正常的,不帶有任何針對性的味道,也就無需敏感了。
第二,收緊可能與“地獄犬”導致確診激增有關,收緊是為了給研究人員爭取更多的時間三年來,新冠是不斷的變異的,產生了一些新亞種,比如之前流行的是德爾塔,而現在主流毒株則是奧密克戎。
每遇一個亞種,長期流行后,病例會在一段時間內走低,而新亞種的出現則又會導致確診、重癥、致死率的增加。
我們以7月23日為起點,可以看一下下圖美國、意大利、德國、英國確診的大致走勢:
從走勢上不難看出,四國從7月23日至11月6日,確診總體處于走低的狀態,美國從每天確診12萬區間,回落到每天4萬區間。
但是自進入11月之后,尤其是12月15日開始,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確診急劇增加,從4萬區間飆升到了6萬區間,增幅50%。
也正是從這天開始,免費的測試試劑盒申請,以及室內佩戴口罩的倡議也就形成了。
對比以上不難看出,收緊不過是基于他們本土的確診曲線而已,與其他因素沒有任何關系。
那么為什么自進入11月份以來,尤其是12月中旬開始,病例突然就急劇增加了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奧密克戎兩個新亞型在11月份流行之外,一個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新出現的“地獄犬”,即BQ.1。
雖然目前尚沒有數據支撐BQ.1的毒性究竟如何,但是從其綽號也不難看出,其毒性不容忽視。再退一步講,即便是如奧密克戎一般比較“溫和”,但新亞種的出現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前期,還需要科研人員的進一步研究。
從目前美國流行的毒株來看,地獄犬所占的比例已經不低了,在40%左右,幾乎快把之前的奧密克戎份額給搶占了。
地獄犬的出現,無疑是一個挑戰,通過收緊來為研究人員贏得時間也就水到渠成了,就像前段時間美國要求外籍入境人員,無論是否接種疫苗,都需要提供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以及乘坐飛機等交通工具必須佩戴口罩是一個道理,當時收緊就是為了應對奧密克戎新亞型的出現,這次也不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們國內也在多省份檢測出地獄犬,不過尚未流行開來,目前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為主,這都是“老面孔”,都屬于奧密克戎的亞種,還是比較溫和的,應對起來也比較駕輕就熟。
綜上而言,其實無論他們取消或者暫停簽證等領事業務,也無論是否重啟檢測、口罩令,其實都是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一種正常調整,目的是為了應對激增的病例和新毒株的出現,為研究人員贏得更多的時間罷了,我們無需過度的解讀這種反差,沒有必要過于敏感。
在過去三年的時間里,我們也經歷了數次防控措施的優化和調整,每次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在科學決策、綜合研判的基礎上適時做出的,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次的逐步“放開”也不例外,完全沒有必要在意別人怎么做、怎么調整,全球每個國家或地區面臨的形勢都是不盡相同的,對自己充分抱有信心即可,大可不必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