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島封關進入倒計時 180多項政策文件落地生效?
隨著“2025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的時間節點臨近,海南全島封關進入倒計時。
近日,海南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斌介紹,海南已全面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確保今年具備封關硬件條件、明年完成封關各項準備、2025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
2018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作為制度集成創新的高地,海南自貿港的制度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委自貿港工委辦主任倪強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5年來,海南逐步構建起自貿港政策體系。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的180多項政策文件相繼落地生效,“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三張“零關稅”清單有序實施,關鍵核心政策成效初顯。
三張“零關稅”清單已出臺
海南自貿港將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制度安排,并且對實施“零關稅”的貨物,海關免予實施常規監管。
“零關稅是全球自由港的標配,也是其最大特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零關稅”將極大地促進海南制造業的發展,而島內免稅購買進境商品,提高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10萬元,將刺激島內旅游消費業的爆發,海南有望在5-10年內成為全球最佳“購物天堂”。
魏建國說,海南全島建設自貿港,在3.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建設自貿港是前所未有的,這遠遠超過全球其他自由港,如此巨大的體量可以在更多產業上開展嘗試,其輻射力、聯動性也是其他自由港難以比擬的。
他介紹,瞄準最高水平,海南自貿港的“零關稅”分成兩步:在全島封關運作前,對部分進口商品免征進口關稅等;全島封關運作后,對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以外的全部商品免征進口關稅。這是基于“一線放開、二線管牢”的現實考慮,未來中國有望在此進一步打造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的開放格局。
在全島封關運作前,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政策通過“一負三正”清單管理實施,即企業自用生產設備的負面清單,營運用交通工具及游艇、企業生產原輔料和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的三張正面清單。
2020年11月,《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的通知》發布,對包括椰子等農產品、煤炭等資源性產品、二甲苯等化工品及光導纖維預制棒等原輔料,以及飛機、其他航空器和船舶維修零部件共169項8位稅目商品, 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2020年12月,《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的通知》發布,對符合條件的海南自貿<愛尬聊_百科詞條>港企業進口《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單》內的交通工具及游艇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2021年3月,《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的通知》發布,對符合條件的海南自貿港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設備,除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明確不予免稅、國家規定禁止進口的商品,以及本通知所附《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負面清單》所列設備外,免征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2021年12月,《關于調整海南自由貿易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的通知》發布,在原169項的基礎上,增加鮮榴蓮、氯乙烯、航空發動機零件等187項商品至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原輔料清單。
除了三張“零關稅”清單,倪強介紹,過去五年,企業和個人15%所得稅、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等180多項政策文件在海南落地實施,海南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為27項,為全國最短。截至3月底,海南經營主體增速連續36個月保持全國第一,經營主體五年增量超過之前30年的總和。
打造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海南正致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和公開、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過去5年,海南累計發布制度創新案例134項,極簡審批成為全國標桿,并率先探索“承諾即入制”“準入即準營”改革。2022年底,海南掛牌成立全國首個營商環境建設廳,“一體四面”統籌推進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據共享、社會信用等工作。
《2022年度海南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白皮書》顯示,海南堅持對標先進,高位統籌推進,在制度集成創新、市場體系建設、優化政務服務、便利貿易投資、優化法治環境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改革,推動營商環境建設迭代升級,著力塑造“投資天堂、創業熱土”的營商環境新形象。
《白皮書》顯示,一年來,海南頒布實施營商環境相關法規和重要政策40余項,其中公平競爭條例、“承諾即入制”立法等為全國首創,制定了《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系統性規劃方案,分領域提出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追趕目標、階段任務和具體舉措。
實施準入即準營、國土空間智慧治理等八大領跑行動,發布3批29個營商環境創新示范案例,啟動營商環境示范市縣(園區)創建,全面落實國務院9方面50項改革舉措。“備案即入、隨諾即入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入選“2021-2022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制度創新十佳案例”;在全國率先建立“土地超市”制度,上線土地480宗、2.4萬畝,供應土地194宗、9485.7畝,實現全口徑出讓收入411億元。
完善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和核查督辦機制,受理問題辦結率超過88%;全方位企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親商重商愛商護商的氛圍日漸濃厚,為自貿港營商環境點贊的企業越來越多。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海南營商環境在全國各省(區市)排名較2021年度上升4個位次。海南市場主體增速連續34個月位居全國第一。
5年實際使用外資超過之前30年總和
倪強介紹,近5年來,海南自貿港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63.5%,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之前30年的總和,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798家,覆蓋142個國家和地區。海南將進一步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的作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扮演開放高地的獨特角色。
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一號工程”。倪強表示,“我們確定了‘三張清單’掛圖作戰。”
第一張清單是任務清單,統領2024年底前全島封關需完成的軟件、硬件任務,涉及口岸規劃與建設、非設關地布局與建設等11個方面64項重點內容;第二張清單是項目清單,主要是硬件任務的項目化,包括口岸建設、海關查驗設備等31個建設項目;第三張清單是壓力測試清單,是為了在封關前充分測試大部分自貿港政策。“目前壓力測試清單有27個事項,我們還將根據全島封關工作需要適時動態增加。”
王斌介紹,截至目前,全島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任務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一批重難點政策制度研究不斷深化;海南省牽頭的25個全島封關運作第一批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目前進展順利。這25個全島封關運作項目總投資約117億元,涉及8個對外開放口岸、10個“二線口岸”和非設關地73個船管站、15個海警工作站硬件設施建設,以及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滿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軟硬件設施需求,為實現多手段、少手續的安全監管和低干預、便利化的精準監管提供重要支撐。
新京報記者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