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阿富汗在歷史上有什么成就?為啥阿富汗會被稱為“帝國墳場”??

阿富汗在歷史上有什么成就?為啥阿富汗會被稱為“帝<愛尬聊_百科>國墳場”?
ty_知己192 2022-05-28 07:31

從歷史觀角度看就不存在所謂“不可征服的”國家,阿富汗的問題有幾個方面造成他好像不可征服那種錯覺,仔細勘察亞歐大陸,如果世界島的心臟區(qū)在這一線,阿富汗的位置就類似于心臟的血管位置,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如果我得不到,砸爛他也不能讓對手得到,阿富汗的位置北壓俄國,東脅中國,西進可掌控世界原油主產(chǎn)區(qū),南控印度,得阿富汗攻守自如,結果阿富汗成為四戰(zhàn)之地,任何帝國插手阿富汗都不可能被其對手漠視,結果英國人來,俄國人背后支援,蘇聯(lián)人來美國人輸血,美國人911之后來,抵抗勢力或是可以在外部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這是阿富汗難以征服的最核心原因,其次,阿富汗因為常年的征戰(zhàn),無法建立有意義的全國性政權,各地方勢力分割構建的部落架構讓慣常意義的征服效果大打折扣,打下喀布爾只代表你打下了喀布爾,根本不是全阿富汗的屈服,征服整體阿富汗的困難是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問題是,艱困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偏生在歐亞大陸各超大玩家棋盤的中央,連年征戰(zhàn)極其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阿富汗國民非常依靠強大的宗教力量還平衡生的艱難,超強綠教思想磊筑的文化壁壘也是征服者難以貫徹統(tǒng)治思想的很重要因素。綜上所述,那是否阿富汗真的不可征服呢?當然不是,最有效的政策是人種更替,足夠強勢的可以下一城屠之,絕人種,綠匪自然無地自容,也可絕恐怖根源,最不濟的,打下來全部遷走,一臺不留,分散定居,下一臺染指阿富汗的很可能是北京,因為巴基斯坦邊境線那邊盤踞的綠色毒瘤,時刻威脅著大中華帝國正待打通的督脈:巴基斯坦經(jīng)濟線!


360U3144906462 2022-05-28 07:32

所謂帝國墳場,也就是最近200多年的事情。以前的阿富汗,就是一副弱雞躺死的樣子。這里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而且大小部族林立,所以誰來了都能打、誰打了都能當一回土皇帝。大約在3000到4000年前,雅利安人從中亞進入南亞次大陸的過程中,就征服了今天的阿富汗地區(qū),接著還征服了印度。大約在2500年前,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崛起,居魯士大帝遠征之時,將阿富汗納入了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大約在2300年前,波斯人衰落、希臘人崛起,亞歷山大大帝的的鐵蹄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亞拉山大死后,帝國一分為三,阿富汗成了塞琉古王朝的一部分。大約在2000年前,被匈奴人趕到中亞的大月氏人,突然崛起了。這伙人打匈奴人不行,但打遍中亞沒問題。后來膨脹到中亞容不下它們,于是就向南征服,從中亞打穿阿富汗,而且一直向南,干到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這就是與東漢帝國、波斯帝國(這時候叫安息王朝)、羅馬帝國并列的貴霜帝國。再后來,中亞一帶成為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角斗場,阿富汗也就只能隨波逐流。阿拉伯人取得優(yōu)勢后,阿富汗就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目前,99%的阿富汗人口都信仰伊斯蘭教,這就是阿拉伯征服者留下的濃重烙印。當然還沒完,因為打遍歐亞的蒙古人在800年前才開始崛起。于是,一支突厥化的蒙古人又來到阿富汗,并打穿這里進入印度,建立了莫臥兒王朝。阿富汗當然又成為莫臥兒王朝的一部分。18世紀中期,阿富汗的普什圖族建立了杜蘭尼王朝,持續(xù)到19世紀20年代;其后是巴拉克宰王朝取代,持續(xù)到1973年。而所謂帝國墳場,主要是18世紀以后的事情。但,不是因為阿富汗突然彪悍了,而是因為改變了的世界改變了阿富汗。1839年,大英帝國第一次染指阿富汗。此時的阿富汗更像是一臺阿富汗地區(qū),幾乎算不上一臺國家。這里土地貧瘠、民族眾多、部落林立,是一臺連自家國王都管不了的地方。但大英帝國為啥要出兵阿富汗呢?一切都是為了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開伯爾山口,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印度的關鍵通道,而且來一撥征服者就能給印度換一撥統(tǒng)治者。這時候,大英帝國肯定不怕游牧民族了,但它肯定怕沙俄。18到19世紀期間,陸地上是沙俄帝國,大海上是大英帝國,這兩個家伙各種明爭暗斗。在歐洲,基本上屬于明爭,歐洲是主要角逐場。在亞洲,則屬于暗斗,兩大帝國都在亞洲尋找各自的后花園。英國找到了印度,沙俄找到了中亞,而中亞和印度之間,就是阿富汗。于是,阿富汗愿意也罷、不愿意也霸,自此以后就一直被各色帝國惦記著。英國率先對阿富汗進攻,但進攻失敗。通過戰(zhàn)爭和交流,阿富汗人實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自我認同,意識到自個跟外邊世界的人不一樣。英國人當然不會放棄,后面又連續(xù)搞了兩次進攻,但同樣以失敗告終。后來,英國人知難而退,徹底放棄了,讓阿富汗獨立建國,作為自個與沙俄之間的戰(zhàn)略緩沖地帶。二戰(zhàn)以后,就沒英國人什么事了,因為連印度都已經(jīng)獨立。但蘇聯(lián)人崛起了。1979年,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但隨即,阿富汗便成為蘇聯(lián)人的噩夢。持續(xù)十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給蘇聯(lián)國力造成了巨大損耗。這也成為蘇聯(lián)垮臺的一臺重要原因。當然還沒完,蘇聯(lián)人走了,美國人又來了,又在這里打了18年、花了兩萬億美元。目前來看,蘇聯(lián)人是如何走的,美國人或是如何走。所以說,或是大英帝國最聰明,打不過我就不打了,跟這地方耗十年、十幾年,純屬自個折磨自個。19世至今,英國三次進攻阿富汗,蘇聯(lián)和美國各一次進攻阿富汗,都以失敗告終。大英帝國在20世紀初開始衰落、蘇聯(lián)帝國(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在20世紀末解體。至于大美利堅會咋樣,還難見分曉。于是,阿富汗也就被冠以帝國墳場的帽子了。那么,阿富汗在近代成為帝國墳場的原因是指什么呢?大歷史的分析,主要是從地理和文明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其大體解釋如下:一是戰(zhàn)略地位,決定了阿富汗必然遭遇帝國征服。阿富汗東面是中國、西面是伊朗、北面是中亞、南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從古至今,這就是幾大文明的十字路口。所以,無論東西南北各方,但凡出現(xiàn)崛起的帝國,就一定要占領阿富汗,并以此為基地對外輻射影響。阿富汗,不止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是帝國必爭之地。二是地理構造,決定了阿富汗很難被帝國征服。阿富汗雖然面積不大,但地形復雜。特別是橫貫東西的興都庫什山,長約16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的秦嶺,平均海拔也才2000米。所以,你就能想象興都庫什山南北的差異能有多大了。而整個阿富汗的可耕地僅有0.2%,山地和高原占據(jù)了80%,所以這里主要以放牧為主。因此,無論哪個帝國要征服阿富汗,就只能不停地往這里輸血,因為這里根本就沒有造血的地方。三是沒有傳統(tǒng),導致阿富汗很難接受秩序輸入。因為地形復雜,所以這里很難建立一臺強有力的政府。即便是歷史上的王朝時期,國王也難以管束桀驁不馴的當?shù)厝恕6@種桀驁不馴可以說已經(jīng)寫在了基因里。所以,后來的征服者要在這里輸出秩序、建立統(tǒng)治,也就難比登天了。這種大歷史的分析,站得住腳嗎?你只看了最近200年的歷史,那之前幾千年的歷史,你如何解釋?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以及蒙古人,為啥能將阿富汗納入統(tǒng)治?當然,目前的阿富汗人已經(jīng)主要是這些人的后裔了。世界改變了阿富汗,但世界自個也改變了。這才是原因。阿富汗有過王朝時代,王朝時代是如何統(tǒng)治的?可以類比同樣環(huán)境惡劣的吐蕃帝國,靠的是宗教手段。宗教是一種成本最低的統(tǒng)治手段。所以,王朝時代的阿富汗,有秩序。同時,帝國時代的帝國,也不是不能將秩序輸入到阿富汗。那么,近代以來的阿富汗,是帝國墳場嗎?目前總共兩百年的歷史,不足以給阿富汗冠上一頂?shù)蹏翀龅拿弊印7糯蟪叨瓤矗瑤浊陙淼母魃鞣撸褪欠蠢5⒏缓勾_實改變了。這種改變是世界帶來的。自英國人第一次入侵后,阿富汗便已經(jīng)區(qū)分了他們和我們的觀念,于是整體上開始向內發(fā)展,而不再尋求對外擴張。而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普遍民族主義給阿富汗帶來的改變。當?shù)蹏庥雒褡逯髁x的時候,帝國時代也就只能謝幕了。同時,世界也發(fā)生了變化。此時的世界,已經(jīng)不是帝國時代,進入到一種民族主義和主權國家的模式。對外輸出秩序,不是首要任務;對內謀求發(fā)展,才是主要工作。而現(xiàn)代國家政府的運行成本,也遠高于古代政府。文明越升級、政府越昂貴。所以,大蒙古帝國可以打遍歐陸,而北宋帝國卻做不到。近代以來,英國、蘇聯(lián)以及美國,這些現(xiàn)代政府,卻還在按照帝國邏輯、使用征服手段,來處理阿富汗的問題。這么做的結果,就只能把自個帶入墳場。你是不是帝國無所謂,你處理問題的帝國邏輯和使用的征服手段,就決定了你必然失敗。


這大學該不該上66 2022-05-28 07:34

首先我來回答一下為啥大國都想控制阿富汗,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可遏制俄羅斯,南可直接印度洋,西面是石油王國中東,東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誰占領了阿富汗,誰就可以控制整個亞歐大陸的中心,進而控制整個亞歐大陸。所以任何一臺像稱霸世界的國家都必須控制阿富汗。但是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臺大國,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不論誰控制了阿富汗對自個都是多多少少有危害的。所以當一臺大國想控制阿富汗的時候必然會遭到其他國家明里暗里的反對,而這些反對的國家就會明里暗里的支持阿富汗的戰(zhàn)斗組織,這是阿富汗為啥能打的外部原因。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阿富汗的本身的優(yōu)勢也很明顯。阿富汗這個國家多山而且土地貧瘠,從而導致不論是英國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紅衫軍,蘇聯(lián)八天推平整個歐洲的鋼鐵洪流或是美國人的信息化部隊在阿富汗都沒法有效的施展,再加上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所以個個大國在阿富汗折戟就很容易理解了。


穢土_644 2022-05-28 07:35

誠謝邀請:彼得大帝高瞻遠矚:“誰征服阿富汗,誰就征服世界。”,茲因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阿富汗是俄羅斯朝向印度洋的出海口,要擁有浩瀚印度洋航海權,首先要控制地處交通要沖的阿富汗。正是看到這一點,19世紀俄國和英國爭奪阿富汗的戰(zhàn)爭就開始了,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財大氣粗,軍事強勁,贏得了優(yōu)勢;即便如此,英國人也沒有完全控制住阿富汗,他們先后3次派出英駐印度軍進攻這彈丸之地均遭遇到失敗,直到阿富汗獨立,或是沒遍插英國國旗! 阿富汗獨立不易,英國人不甘心失敗,依舊對它虎視眈眈,俄國人從來不示弱,不間斷地推進;在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時期,處心積慮,拉攏誘惑阿富汗當權派,好在,阿富汗人也會借力打力,巧妙地斡旋,讓阿富依然屹立不倒。 1979年,前蘇聯(lián)派兵入侵阿富汗,此后長達9年的時間里,蘇聯(lián)紅軍在阿富汗的山嶺、溝壑、谷地中渫血,綿延起伏的群山讓蘇聯(lián)不可一世的機械化部隊失去優(yōu)勢,無休無止地陷入戰(zhàn)爭的泥潭,幾乎無力自拔。此后,廣為人知,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借口阿富汗“包庇基地組織”,私藏本.拉登,出兵阿富汗:前前后后、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輾轉折騰了18年,塔利班政權依然存在,顛撲不破!除葬送了財力,也一無所獲! 作為一臺內陸國,讓曾經(jīng)或者目前依然強大的英國、蘇聯(lián)、美國這樣的頭號帝國都粉墨登場,并無一例外地勞民傷財,空耗國力,結局是折戟沉沙,這“帝國墳墓”的稱號并非空穴來風!


360U3144906462 2022-05-28 07:37

阿富汗是地球上最貧窮、最閉塞的內陸國。但是這個國家從建國到目前,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從大英帝國到美國。阿富汗幾乎經(jīng)歷了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入侵,但是仍舊屹立不倒,但是所有的國家都證明的一點,就是一旦敗走阿富汗那就會迎來帝國的衰落,所以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又或者是“帝國的折翅之鷹”。可能你不知道什么概念,我們來一張圖說明一下。首先太遠的我們無法考究,因為當時的王朝打來打去一些珍貴的書籍資料都沒有流傳下來,這點我們的史圣司馬遷就做的很好,寫出了一部完整的史記。不過當時的外國人好像都沒有過這樣的書籍,所以外國的一些歷史也都七零八落的,所以我們就從英國入侵開始說。19世紀和20世紀的時候,阿富汗遭遇了英國的入侵,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當時英國國王一直吹噓說:“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實際上當時的英國除了南極洲沒有殖民地,其他的各個大洲都有他的殖民地,并且還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從此英國開創(chuàng)了一段空前絕后的帝國時代。當時英國在印度站穩(wěn)跟腳后開始了對外擴張,第一步就是對阿富汗,但是當時的沙俄也對阿富汗垂涎以久,英國和沙俄那是為了搶奪對中亞的控制權,那是三番五次的出兵,在1839年到1919年連續(xù)發(fā)動了三次侵略戰(zhàn)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英國輸了。而且當時因為陷于阿富汗這個泥潭,而當時的德國又發(fā)動了一戰(zhàn),華盛頓宣布美國獨立,也導致英國錯過了黃金時期,之后日不落帝國一去不復返。然后就是蘇聯(lián)折戟阿富汗,當時阿富汗企圖發(fā)動政變以擺脫蘇聯(lián)的控制,但是當時的蘇聯(lián)正處于歷史的巔峰,戰(zhàn)斗民族也不虛什么直接出兵阿富汗,并且以鋼鐵洪流占領了阿富汗,但是阿富汗又展開了游擊隊,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中。之后蘇聯(lián)在長久的戰(zhàn)爭中竟然有了一絲頹勢,當時美國、西歐、也包含中國開始痛打落水狗,導致了蘇聯(lián)被迫折戟阿富汗。這也就成了蘇聯(lián)最后解體的原因之一,但最多的或是樹敵太多,階級矛盾壓不住才爆發(fā)的。蘇聯(lián)解體之后,俄羅斯就陷入了長期的低迷狀態(tài),直到普京大帝才將俄羅斯從低迷中慢慢走出來,但是這個昔日偉大的國家再也不復存在了。美國的911發(fā)生之后,本拉登發(fā)動恐怖襲擊,一時間全球震動。之后美國就大舉進行阿富汗戰(zhàn)爭,當時阿富汗在美國面前那就是不值一提,可想而知美國大兵長驅直入橫掃阿富汗,但是就這樣美國雖然占領了阿富汗但是并沒有消滅其政權,反而在這個泥潭里陷入了十年之久,最后手忙腳亂的撤兵。美國的折戟導致了一超多強的格局開始出現(xiàn),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力也日益衰弱,無疑這是失敗的決定。為啥阿富汗能成為帝國墳場,我們分析了這幾個原因,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可以補正。首先就是地理位置,阿富汗是鏈接歐亞和中東的要沖,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附近大國林立,也使這里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互相牽制誰也滅不了。而且阿富汗是多民族國家,民風彪悍,從來沒有說有哪次和平能超過五十年的,基本上都是在打仗,戰(zhàn)爭史絕對遠超和平史。對他們來說白天打仗就和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差不多,清早起來就扛槍去陣地,晚上回去就包扎傷口。


ty_127015810 2022-05-28 07:51

這個三千多字的回答,將會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阿富汗為啥會成為各個時代大帝國的噩夢!
公允的說,阿富汗確實是個“帝國墳場”,而且屬于那種“刀下不死無名之鬼”的類型。
1838年~1842年、1879~1881年、1919年~1921年三次讓大英帝國禿頭灰臉;1979~1989又用了十年時間,拖垮了紅色蘇聯(lián);2001~2014不可一世的美國也黯然收場。大英帝國、蘇聯(lián)、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牛逼的存在,但這三個大帝國不約而同的來到阿富汗,又走出了幾乎完全相似曲線,這到底是指什么原因,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阿富汗為啥會被列強覬覦,是因為資源豐富嗎?
阿富汗是個極有意思的國家,西邊的伊朗、北邊的中亞五國、甚至就連南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都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唯獨面積接近65萬平方公里的阿富汗是個黑洞一樣的土地。曾經(jīng)有個笑話,一臺基督徒、一臺佛教徒、一臺穆斯林在一起討論誰的神最慷慨。最終,三人一致認為是安拉,因為祂賜予子民們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時上天傳來一臺聲音:“你們不知道,我還安排了阿富汗嗎?”但這么一塊貧瘠的土地,為啥三大列強會紛至沓來呢?這就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釋了。和世界上每個人的頭上都貼著標簽兒一樣,這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腦袋上也都分別貼著不同的標簽兒。阿富汗是屬于腦袋上比較多的國家之一,它既是個南亞國家、也是個西亞國家、或是個中亞國家。一臺國家腦袋上同時貼著三個地區(qū)標簽,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霸氣側漏?!但可惜,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到西亞問題的時候,沒有阿富汗什么事;說到南亞問題的時候,也沒有阿富汗什么事;說到中亞問題,同樣沒有阿富汗的戲份。這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地緣政治,他是一臺繁忙三岔路口上的隱身人。充滿高山深谷的阿富汗地形雖然腦袋上貼著三個地區(qū)的標簽兒,但是因為距離這三個地區(qū)的政治核心太過遙遠,當討論這些地區(qū)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遺忘了阿富汗的存在。但再窮的三岔路口,也是三岔路口。雖然阿富汗是一臺長期被遺忘的隱身人,但是他畢竟是在三岔路口上,而且是在分別通向三個重要地區(qū)的三岔路口。這就是列強覬覦阿富汗的唯一原因,對于任何一臺有志于擴張的大帝國來說,阿富汗都是最好的前進基地和踏腳石。其實,在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三個大帝國之前,敢于踏足阿富汗的,沒有一臺不是威名赫赫的強者。波斯的居魯士大帝、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然后是巴克特里亞王朝(中國稱大夏、吐火羅)、大月氏、貴霜王國、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這些名字對于熟悉歷史的朋友來說,隨便捏一臺出來都是“能止兒啼”的狠人。這些狠人帶給阿富汗的,不光是千年以降的戰(zhàn)火,還把生活在這個地方各部族民眾,鍛造的驍勇善戰(zhàn)、桀驁不馴。杜蘭尼王朝疆域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人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第一次建立了屬于阿富汗國家——杜蘭尼王朝。杜蘭尼王朝出現(xiàn)后,就開始爆錘西邊的波斯和東邊莫臥兒帝國。當英國人到達印度次大陸時,杜蘭尼王朝已經(jīng)吞并了西北印度大片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名城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邊省省會)。當英國人開始經(jīng)營印度次大陸的時候,曾經(jīng)強悍一時的莫爾王朝已經(jīng)成了一捆兒廢柴。它成為廢柴的一臺重要原因,就是被阿富汗的杜蘭尼王朝錘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英國帝國應該感謝阿富汗人。當然了,英國殖民者也表示了他們對阿富汗的謝意,這種謝意的表達方式是,1839年2.1萬英軍侵入并占領坎大哈,第一次英阿戰(zhàn)爭爆發(fā)。4個月后,喀布爾淪陷,英國人舉杯歡慶,以為女皇皇冠又多了一顆叫喀布爾的明珠。但英國人很快就發(fā)現(xiàn),阿富汗可不是三哥這種祖?zhèn)鞑斯希麄兒芸炀拖萑肓耍⒏缓谷擞螕魬?zhàn)的汪洋大海之中。3年零8個月以后,損兵折將3萬余眾的英印軍隊自阿富汗全部撤退。此后80年,英國人又嘗試了兩次,但最終,都淹沒在阿富汗人的游擊戰(zhàn)術里。第一次英阿之戰(zhàn)
公允的說,英國人不論是軍隊數(shù)量或是裝備的質量都呈現(xiàn)碾壓性的優(yōu)勢,但卻始終不能在阿富汗行使有效的統(tǒng)治,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英國人希望達成的是一臺有限的目標。英國人入侵阿富汗的目的,是在自個的英屬印度和中亞俄國勢力范疇之間建立一臺緩沖區(qū)。這個緩沖區(qū)能建起來當然最好,如果建不起來影響也不大,因此英國人不會傾其所有的進行戰(zhàn)爭投入。另外,既然英俄緩沖區(qū)。阿富汗獲得毛子的支持,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毛子對盟友歷來都有口惠實不至的傳統(tǒng),英國人真的打過來時,毛子軍隊都跑的沒影了,但支持點武器或是能做到的。1879年第二次英阿戰(zhàn)爭期間,英印軍炮兵部隊駐扎在喀布爾老城以南的巴拉·希薩爾高地堡壘周邊另一臺重要原因就是阿富汗國內的部落山頭。阿富汗政權的基礎,更像是一臺部落聯(lián)盟,國王不過是國內眾多部落山頭中勢力最大的一臺。英國人打過來搞倒了國王,并不意味著搞垮了國家,其他部落的老大還沒答應呢。國內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是阿富汗能夠拖垮大帝國最重要的內在因素。不過,英國人在阿富汗也不是一無所獲。三次英阿戰(zhàn)爭最大的收獲便是,1893年英國殖民者強迫阿富汗政府簽署了“杜蘭線”協(xié)定。這條由英屬印度外務秘書杜蘭在地圖上設定的邊境線,將阿富汗東部的一大塊領土劃入了英屬印度,而印巴分治時這部分領土又進入巴基斯坦的版圖。這塊領土就是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西北邊省的名稱換過好幾次,目前它叫“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而它最初的名字是叫“阿富汗尼亞”我曾在《巴基斯坦為啥那么亂?》的回答中提到,巴基斯坦西北邊省和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鬧分裂時,西北邊省的普什圖人也跟著湊熱鬧。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阿富汗游擊隊的補給基地,美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塔利班游擊隊的藏身地。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一臺國家,一臺種族都是普什圖人,甚至可能曾經(jīng)是一臺部族。要知道,你問一臺阿富汗人,他會先說自個是哪個族、哪個部落的人,然后才是阿富汗人,這就是他們對國家和族群的排序方式。“杜蘭線”的另外一臺副產(chǎn)品是“瓦罕走廊”。有意思的是當時阿富汗政府,對這根長300公里,最窄處15公里,最寬處75公里的細線根本就不想要,因為它對阿富汗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這塊領土既不屬于英屬印度,也不屬于阿富汗,而是在清政府的疆域內。但不要不行,英國按著阿富汗的腦袋接受了這個狹長地帶。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上文說的,英國的目的是用阿富汗作為緩沖區(qū),隔開自個和俄國的勢力范圍。之后,1979年的蘇聯(lián)和2001年美國踏足阿富汗,不過是帝國擴張謀求在中亞、西亞展現(xiàn)影響力的體現(xiàn),其在阿富汗的經(jīng)歷堪稱英國人的翻版,甚至戰(zhàn)爭曲線都一模一樣。千萬不要,把美國入侵阿富汗簡單看做是為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想想2003年開始的中亞“顏色革命”,你就是能看出美國踏足阿富汗的效果了,這大概是美國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唯一的收獲。
那這些牛逼掉渣的大帝國,為啥就始終弄不服小小的阿富汗呢?
原因就是三個字“不劃算”,我們之前說過,阿富汗本身并沒有多少資源,其國內的基礎設施也聊勝于無。所以,不管誰來都實現(xiàn)不了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只能是無限度的持續(xù)投入。 北約后勤車遇襲美軍打擊塔利班時,后勤補給只能海運物資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卡拉奇,然后用重型卡車組成車隊,穿越兩千公里,經(jīng)過巴基斯坦的西北邊省運到坎大哈喀布爾。雖然美國每年都給巴基斯坦上百億美元的“買路錢”,但西北邊省的部落民和塔利班可是本家,襲擊后勤車隊可是家常便飯,甚至曾徹底截斷補給線數(shù)周,讓駐阿美軍餓肚子。所以,從2001年開始,持續(xù)了17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成了美國財政的黑洞。據(jù)五角大樓統(tǒng)計,阿富汗戰(zhàn)爭花費了七千多億美元,同時每年對阿富汗的軍事和經(jīng)濟援助還需要450億美元,而這個金額已經(jīng)達到了阿富汗每年GDP的兩倍。美駐阿軍隊數(shù)量圖十幾萬大軍打了十七年,結果怎樣呢?就是下面這張圖!2017年初阿富汗領土政府控制地區(qū)(紅色)大片紅色政府控制區(qū)里面夾雜著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這些白色區(qū)域依舊在塔利班手里。更搞笑的是,在美軍泰山壓頂之勢的幫助下,卡爾扎伊的政府軍控制區(qū)域反而日漸減少,美國政府真是要一口老血吐在地上了。這是阿富汗政府軍控制區(qū)域的比例其實阿富汗反抗軍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戰(zhàn)術,阿富汗也從來沒有爆發(fā)過可歌可泣的大決戰(zhàn),不論是美國、蘇聯(lián)或是英國都沒有。反抗軍的戰(zhàn)術就一條“拖死你”,胖子拖瘦了,瘦子托病了,病的拖死了。早晚有一天算經(jīng)濟賬,您會感覺“不劃算”,自然會退出阿富汗。您要是不怕花錢,咱就耗著,比窮阿富汗怕過誰?!
歸根結底,阿富汗會成為“帝國墳場”,就是這三個標簽,“三岔路口”、“太邊緣”和“不劃算”。
第一臺是勾引帝國來墳場的原因,后兩個是埋了帝國的原因。但歷史上的喀布爾,可不是今天這副斷壁殘垣的模樣,她是絲綢之路上從長安出發(fā)最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和樞紐。波斯人塔布利茲·賽義伯曾在長詩《喀布爾》中,充滿感情的描寫她:“喀布爾的每條街道都令人神往, 埃及來的客商穿過座座市場, 數(shù)不清她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明月, 也數(shù)不清她的墻壁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她早上的笑聲快樂得如鮮花一般蕩漾, 她的夜晚閃爍著絲發(fā)的光亮……”這是1960年喀布爾的照片,你敢相信嗎?繁華程度遠超咱們,撫今追昔,感慨實多!
不知何時,喀布爾能重復往日“燦爛千陽”的榮光?!
看在辛苦碼字的份兒上,各位看官賞個關注唄!也不花您錢!是不是呀!


編輯 舉報 2023-04-10 23:04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