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8888元 在這家米其林餐廳卻難買食品安全?|新京報快評?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在某消費點評平臺上顯示的信息。
米其林三星的美食享受,卻演變成了花錢找罪受?據縱相新聞,某地一家名為“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的高級餐廳,短期內陷入兩起疑似食物中毒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
4月7日,王先生等6人花費40800元在該餐廳就餐后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一天之后的4月8日,市民宋小姐也向媒體反映,她和弟弟于3月14日在這家餐廳用餐后也出現了惡心和嘔吐的癥狀,當天的餐位費高達8888元/人。
涉事餐廳不僅價格昂貴,也獲得了不少榮譽,是入選《2023上海米其林指南》唯二的三星餐廳,此外還在“亞洲50最佳餐廳”等美食榜單上。該餐廳生意也很火爆,據一些顧客反映,用餐得提前數月預訂。
這樣一家餐廳卻連續陷入了食物中毒的風波,這種反差讓人難以置信。店名里的“Ultraviolet”是“紫外線”的意思,卻讓人不禁懷疑消毒工作做好了沒有。
事情發生之后,<愛尬聊_創建詞條>店家和顧客的溝通也談不上周到。第一起事件中的當事人王先生,向餐廳反映問題4天之后收到了店家發來的英文郵件,表示此事“與餐廳無關”,這個態度讓王先生十分不滿;另一起事件中的宋小姐在事后和餐廳溝通,餐廳表示“至今未發生過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就再無回復。
問題是,食物中毒最佳調查時間只有72小時。這個緊迫的時間對于顧客來說是不利的,考慮到顧客生病、就醫本來就需要耗費一段時間,等到精力恢復再和餐廳溝通,再碰上餐廳敷衍推諉,很容易就拖過這個時段。
如此一來,關鍵證據就可能遺失,導致真相湮沒。而涉事餐廳又在王先生和宋小姐就餐之后更換了菜單,這對顧客維權更加不利。當然,更換菜單未必是有意的,也不見得和疑似食物中毒有關,但至少說明食品檢查本身需要爭分奪秒,餐廳遲緩的回應,客觀上就會導致檢查困難。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介入,盡管最佳調查取樣時間已過去,但仍需職能部門與餐廳和消費者三方合作,盡可能復原事實、還原真相。對顧客來說,這是關系到健康安全的大事,容不得馬虎;對餐廳來說,這也關系到來之不易的聲譽,如果確實坦蕩磊落,不妨大大方方地配合,借此來澄清事實。
報道中的另外一個細節也值得注意,即這家餐廳非常神秘,沒有具體地址,不能自行前往,需統一集合后發車把客人送到用餐地點。這固然有利餐廳營造“高級感”,但這是否符合市場管理要求和餐廳經營規范,卻存有疑問。
比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明確,餐飲服務不得選擇易受到污染的區域,應距離污染源25米以上等。如果餐廳如此神秘,顧客需要“開盲盒”般前往就餐,這種體驗很新奇,但也造成了外界對餐廳選址、布局等缺乏足夠的了解與監督。
考慮到涉事餐廳已連續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相關調查也不妨從各個經營細節入手,排查其間有無關聯。
餐廳當然有檔次之分,收費也有高低之別,但有一點是平等的——必須保證食品安全。這一底線要求,對所有餐廳都是一樣的。因此,高端如米其林餐廳,也不能在監管之外,更不該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傲慢。
就涉事餐廳來說,至少態度可以更誠懇一些,積極主動用實際行動來回答社會的疑問。餐廳的菜品再精致、設計再奢華、概念再酷炫,但如果在底線問題上屢屢犯錯,恐怕也難逃被市場淘汰的結果。
撰稿 / 柳早(媒體人)
校對 /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