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三年穩居云會議市場第一 自主創新技術讓世界“零距離”?
看似簡單的一場云視頻會議,背后的科技含量“拉滿”:要想獲得超高清、低延時、強交互的參會體驗,需要領先的音視頻算法和強大的運營平臺,高級別會議更是對云視頻服務商的底層技術和國產密碼算法提出嚴格要求。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行業報告,來自北京的企業小魚易連自2019年起已連續三年位居云會議市場占有率第一。疫情推動云視頻會議市場加速發展,現如今政務、集團企業、政法、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龐大的市場需求持續激活,云視頻服務商再迎發展新機遇。
遠程開會仿佛“面對面”
云視頻會議也能開出酷炫感么?記者近日來到小魚易連北京總部,體驗了多種會議場景。
走進一間“智慧云鏡”會議室,落座在半圓形會議桌前,對面屏幕上幾位遠程參會人員以1∶1畫面大小呈現,仿佛真人就在眼前。屏幕上各個場景甚至無人機的音視頻信號都可同步流暢接入。
在另一間會議室,參會者發言時攝像頭會自動捕捉特寫鏡頭,參會者身份信息電子銘牌顯示在屏幕上。在智慧教室,屏幕另一端遠程授課的老師在線發起簽到,老師或學生發言時,鏡頭會迅速自動切換,讓線上課更有互動感。
這些酷炫場景的幕后“推手”是云視頻技術。小魚易連聯合創始人袁文輝認為,云視頻技術能讓世界“零距離”,在多種網絡條件下都能開啟“超高清、低延時、高穩定”大規模視頻接入,還能夠提供更高效、更穩定、更優質的畫質體驗。
抓住云視頻會議創業風口
創立于2014年的小魚易連,迄今已獲得多輪融資,早期股東包括真格基金、真成基金、創新工場等。“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是我們創業的初衷。”袁文輝回憶起創業時光時這樣說。三位聯合創始人都在通訊行業工作多年,一拍即合,萌發了創辦一家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的想法。
創業伊始,團隊推出的首款產品是一款帶有屏幕的伴隨式機器人,有趣的是,兩成用戶把它擺在了辦公室,作為“開會神器”來使用。創始人團隊敏銳地認為,云視頻會議或許是下一個風口。
用軟件和云代替傳統會議所需的硬件服務器面臨重重挑戰。“打個比方,我們要做的事兒就是讓膠片相機升級為數碼相機。”袁文輝說。初創團隊的辦公地點和機房選在了居民區的一間四居室,研發人員日以繼夜地攻克核心算法,最終成功研發出業界首款一體化智能會議終端。
一個全新的挑戰又擺在面前:是發揮特長繼續服務中小企業,還是深入政府和集團企業等大型客戶,解決其協同辦公和數字化業務融合發展的需求?創始團隊選擇了后者。
“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這樣的改變需要勇氣。”袁文輝坦言。政府部門對會議的穩定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歷時一年對產品再次進行多輪迭代更新,最終“破冰”獲得國家級單位用戶的訂單。近年來公司累計服務超16萬家大中型客戶,其中有50多家國家部委和央企,以及300多家政府機構。
視頻會議規模或達300億元
在創業初期,公司使用的一直都是進口音視頻解碼芯片,后來公司和國產芯片廠商合作,經過反復性能測試后,2018年開始用上了品質更佳、成本更低的國產芯片。
“我們掌握了核心的底層自有算法,芯片擺脫了第三方依賴,發展才能不受制于人。”袁文輝介紹,公司平臺和終端已全部支持國產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體系的全面適配和兼容,產品方案自主可控。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報告,中國視頻會議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預計2025年視頻會議市場規模達304.1億元。有市場就一定存在競爭,近年來騰訊和華為等巨頭也開始發力政務云市場,抖<愛尬聊_百科>音、快手都瞄準了云視頻企業級服務賽道。云視頻以更集約、更高效、更穩定、更優質的視頻體驗和更廣泛的場景應用能力,成為了視頻會議行業的關鍵主流技術。
有業內觀點認為,云視頻會議市場雖前景廣闊,但準入門檻正在提高,廠商需要在科技創新、行業應用、安全性和服務創新等方面持續投入,技術、資金、生態、品牌等綜合能力將決定未來的市場格局。
(原標題:自主創新技術讓世界“零距離”)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