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 不配參加中考么??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近日,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發布的《關于禁止將初中未畢業學生分流到中職學校的通知》引發熱議。
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初中學校要保障每一名學生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任何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通過任何途徑動員、引導、介紹初中未畢業學生到中職學校就讀。任何中專學校不得接收初三未畢業學生到校登記、試讀、就讀。
長期以來,因為多種原因,多地學校都存在引導未畢業初中生到中專學校就讀的情況。
面對學校的“勸導”,家長很是無奈,明知孩子成績不好,但又不甘心。
普職分離
初中是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中考過后,學生們就面臨著普職分離。在不少省份,只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可以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剩下的一半則進入<愛尬聊_百科>職高、技校等就讀。
而一些地方的學校或老師,則會在中考到來前,提前勸導一些學生參加職校春招,放棄中考。臨近畢業季,這一現象更加突出。
近日,合肥市教育局專門就此現象發布了一則通知。其中提到,近期,該市有多名初三學生或家長反映班主任引導未畢業初中生到中專學校就讀,引發家長不滿,給該市義務教育和中職教育的招生和教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初中學校要保障每一名學生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禁止將初中未畢業學生分流到中職學校。任何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通過任何途徑動員、引導、介紹初中未畢業學生到中職學校就讀。任何中專學校不得接收初三未畢業學生到校登記、試讀、就讀。
合肥市教育局將通過接待來訪、接聽電話投訴、收集線上投訴等方式進行檢查,如發現違反本通知要求的行為,將對負有責任的班主任、教師按違反師德行為予以處理;對學校予以通報、取消相應評先推優資格并與民辦學校年檢掛鉤;在市政府對縣區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對所屬縣區予以扣分處理。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合肥市教育局曾于2022年12月下發通知,明確從2023年開始,全市中專學校原則上不再招收春季全日制學生,僅允許未完成上一年秋季招生計劃的中專學校招收非義務教育在讀學生,并由市教育局對新生逐人審核錄取。
除了合肥,也有一些地方作出了類似的規定。早在2019年,廣州市教委就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報名工作的相關通知中要求,不得拒絕、阻止或變相阻止任何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報名中考。2023年該通知提到,各區、各學校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依法落實和保障初三學生參加中考權利,不得干擾、限制學生報名;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勸說學生放棄中考、中途退學、提前“分流”或轉校。
上述通知還強調,未參加中考的考生,不能參加普通高中、中職三二分段及省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計劃和中職學校的統一投檔錄取。
2019年,網傳山東菏澤東明縣100多名學生疑成績差被強迫不能參加中考。山東省教育廳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從中吸取教訓,嚴禁強制初三學生分流和剝奪學生中考權利。
該通知強調,嚴禁強制分流學生。通過在普通初中開設職業技術課程、組織普通初中學生到當地中等職業學校選修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等多種方式,確保初中學生完成義務教育,為中職招生打下基礎,提供多種成才渠道,使他們升學有基礎、就業有能力,有針對性地防止初中生輟學。學生分流必須堅持自愿原則,不得違背學生意愿強制分流。通知還要求,要全面開展違規宣傳違規招生排查。
為何要“勸退”
初三下學期一開始,山東某地級市的學生小玲就被班主任叫去談話。“我成績一直在中上游,因為初三上學期動了一個手術,導致落下了很多課程,也沒有參加考試”。
“他說給我找了個挺好的學校,軍事化管理,還讓我去了那里好好學,以我的成績在那里就是前幾名”,小玲回家征求了母親的意見,最終便去了她現在所在的學校,沒有拿到初中畢業證。但學校的情況卻和班主任最初承諾的有所不同,學習氛圍較差,所謂的軍事化管理就是一天三集合和穿“迷彩服”。
雖然所在班級也能參加單考單招和春季高考,但因覺得“被騙”了,目前就讀高一的小玲還在調整自己的心里預期。
通常,學校讓學生簽署的自愿放棄中考申請書有兩種,一種僅聲明放棄參加中考,另一種則會表示申請提前報讀中等職業類學校,并承諾不反悔。小玲簽下的申請書便屬于后者。
學校或老師為何要勸導學生提前加入分流?“實行職校春招政策,主要是想讓職業學校留住、招到一些比較好的學生,因為當時的職業學校普遍存在招不滿的問題,后來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政策支持這一做法。三十多年過去了,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業態,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華北地區一名初中教師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早兩年,其學校也有老師在中考前介紹學生到中職學校,并收取“人頭費”,一般是班主任負責。
“兩年前,一個班四五十人有好幾個會去上職校”,她表示,因當地政策調整,報考職校也需要有中考分數,一些中專分了就業班和升學班,好的專業分數要求較高。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出現這樣的違規辦學行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學校把成績差的學生排除在參加中考之外,這樣可以提高普高率;二是部分學校間存在招生合作協議,這樣可以“幫助”當地的中職學校完成招生任務。
東莞某中學教師曉琪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在其學校,一些老師會勸導外市戶籍,成績也不好的學生先報考職校。
“因為東莞的外市戶籍生比本市的學生的錄取分要高十幾分甚至幾十分,不先報考職中,他們在市里基本就沒書讀了”,曉琪表示,該校老師也會勸本市成績差的學生先報考職中,不然等中考出分,好的專業也沒得選了。
熊丙奇認為,進一步分析,則會發現,這背后存在制度設計漏洞。
其一,中職的自主招生,可以招初中未畢業的學生,沒有納入中考統一報名、招生體系。按理,中職也屬于高中階段學校,應該規定中職招生納入整體中考報名體系。也就是說,所有中職招收的學生必須符合初中畢業的基本條件,且應該在統一的中考報名平臺報名。
“如此的話,中職學校提前自主招生,也是會作為初中學校的畢業生對待。就是計算升學率,也得把這部分學生納入。”熊丙奇表示。
熊丙奇指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對初中學校的辦學評價還存在升學率評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
“從現實看,一些地方還存在以升學率評價學校辦學的問題。教師也就有動員學生先去上中職的動力。”熊丙奇認為。
曉琪也表示,學校肯定是有升學率壓力的,“現在不少學校是集團化辦學,學校的升學率不行,就可能會被合并到其他學校的集團”。
如何抉擇?
面對學校的“勸導”,有些家長無奈接受了現實。“被勸退的都是達不到普高線的,參加也是考不上,不要妄想幾個月就能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有網友表示。
但有的家長仍不甘心,放棄中考,就意味著孩子不能就讀公辦中學。哪怕上一個不那么好的普通高中,也有機會在高考時實現逆襲。
“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了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攻堅計劃。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4%,比2012年提高6.4個百分點。
在儲朝暉看來,過去確實有一部分孩子上不了高中,但現在,幾乎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很多家長期望,孩子盡可能上普通高中,而不是職業高中,“從內心里,家長總是希望孩子不管怎么樣去考一考”。
“能夠通過中考進入普通高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高考的成績整體上還是比職業高中要高,盡管一些職校也有對口升學的政策,但也主要是面向高職學院。”儲朝暉表示。
在熊丙奇看來,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中職,與教師不讓其參加中考,是兩碼事,“這種做法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和家長對中職的偏見,刺激分流焦慮,認為中職是低人一等的教育。”
“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強制學生先進入職業高中,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有違法的嫌疑”,儲朝暉認為,是否報名參加中考,應完全由學生來做主,其他機構沒有權力剝奪學生的權利。
熊丙奇分析稱,推遲或者取消普職分流,在當前均不現實。但化解普職分流焦慮,必須在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高職業教育地位上做文章。
“禁止違規的普職分流行為,除了需要嚴查外,教育部門也不妨建立普高、中職統一報名、招生平臺,自主選擇中職的學生,也要納入中考統一報名,不要把中職自主招生排斥在中考之外。”熊丙奇表示,另外,必須扭轉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績觀,不能片面以中考升學率評價初中學校辦學以及教師的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