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今年的北京書市上 有哪些和北京有關的書丨主題書單?

2023北京書市吸引了眾多愛書人前往朝陽公園現場淘書。從4月14日開幕以來,已經超過20萬人次前來書市“打卡”。為此,書評君也多次前往位于朝陽公園的書市現場,替大家一探究竟。

2023北京書市現場,北京出版社攤位上重點展出的北京圖書(商重明/攝)。

作為已陪伴京城愛書人40余年的老牌書市,書市上形形色色的和北京有關的圖書,也吸引了不少讀者駐足觀看、購買。今年的北京書市上,都有哪些和北京有關的圖書呢?書評君從中特別選擇了一些推薦給大家。

2023北京書市現場,故宮出版社攤位(商重明/攝)。

中軸線上的壯美北京

《故宮紋樣》,紋藏 編,中信出版社2023年3月版。

在上百萬件文物中,《故宮紋樣》以織繡、織毯、瓷器、琺瑯和建筑為五大載體,精選了其中最為經典的117幅絕美紋樣,呈現出一場5000年的視覺盛宴。提起寫書的初衷,紋樣團隊在書的前言中寫道:“紋樣——這是來自中華血脈里的自豪,是我們每一個國民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我們仍然希望,熠熠發光的祥瑞符號能繼續充盈人心,鼓舞精神,被更多不同的中國人遇見、感知、擁抱。”在喜慶節日的春聯中、燈籠中,在合家團聚的飯桌旁,在故鄉房屋的梁棟上……如意云紋、福字紋、喜字紋、回紋、燈籠紋,裝載著華夏祖先美好的心意,帶給每一個中國人吉祥的祈福與祝愿。

《天地中和: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呂舟 主編,北京出版社2023年1月版。

“聽鐘鼓樓悠遠的暮鼓晨鐘、陣陣鴿哨,觀正陽門繞樓飛翔的雨燕,漫步跨越古老運河雕飾精美的古橋、繁華的市井,駐足壯麗的城市廣場,北京中軸線展現了一幅蘊含著傳統禮樂精神的古今交融的圖景。”通過攝影師的鏡頭和歷史圖片的記錄,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這幅獨特而壯美的景象;通過簡潔明了的文字介紹,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與價值。

“天地中和”,語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北京中軸線正是千年傳承的“天地中和”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是串聯古都北京空間和時間的經緯脈絡。該書由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主編,圖文并茂,匯集了眾多優秀攝影家的精彩作品,輔之以重要的歷史輿圖和老照片,中英雙語表達,呈現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風采。

《太和殿》,周乾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太和殿作為故宮中體量、等級都無出其右的建筑,除了宏偉的造型、華美的裝飾賦予它極高的審美價值之外,從整體的柱架、屋頂,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中國古建筑的高超技巧與智慧。該書作者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建專家周乾博士曾參加太和殿大修工作,他將帶領讀者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地了解太和殿設計和建造的巧妙之處。搭配以500幅彩圖和歷史背景介紹,從視覺和文化層面將太和殿更為豐滿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故宮建筑細探》,周乾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版。從根號二的數字密碼到精密設計的排水系統,從倦勤齋的通景畫到太和殿的鎮殿靈符,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建專家周乾,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翔實的文獻資料,真實再現建造過程,細致拆解古建結構與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歷史與文化,輔以235張高清彩圖,全面呈現故宮建筑之精妙與華美。正如單霽翔所說,該書是作者多年工作實踐和研究成果的結晶,在知識層面不僅包括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建筑文化、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還涵蓋了中國古代力學、化學、材料、風水、哲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文字深入淺出,圖片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

《故宮如夢》,安意如 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年3月版。

紫禁城,一出真實的幻夢。在傷春悲秋的感懷中,作者以華麗、真切的筆墨提醒我們正經歷著的世間變幻與無常。該書以史料為基礎,以明清歷史人物為明線,以參觀故宮順序做暗線,于時空交錯間對明清兩朝帝后妃嬪等人物的命運進行梳理,尤其對深陷幽暗宮廷宮殿中的真摯感情著墨較多;同時對紫禁城建筑皇宮禮儀制度等加以解讀。

從過去到現在,穿越三千年北京記憶

《北京三千年:從考古發現看北京建城史》,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 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北京是如何從北方邊陲發展為全國首都的?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從地下之城破解北京前世今生的?北京歷史深厚悠長,歷經朝代更迭與城市變遷,發展成當今的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三千年:從考古發現看北京建城史》以考古發現的角度從時代的演變講述北京城的歷史變遷。全書以西周燕都、漢代燕地、唐幽州、遼南京、金中都、金陵、元大都、明中都、明定陵、改造帝都、拆賣皇城等7個歷史節點、11章內容線,以各時期出土的重要文物以及具有典型意義的史實人物、重要遺址為媒介,梳理出北京三千年以來的歷史脈絡,八百年的建都史,探尋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基因。該書視角壯闊,高屋建瓴,呈現了一座城市傳奇的歷史記憶,具有史料價值,也具有知識普及價值。

《萬壽盛典圖》,(清)王原祁 (清)冷枚 繪,中國書店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萬壽盛典圖》以紀實的筆法,全景式地再現了康熙六十壽辰(1713)之際,京城內外的官員、百姓自北京西郊暢春園至皇宮神武門結彩張燈、迎鑾呼祝的盛大場面。《萬壽盛典圖》以歷史長卷的表現形式,為清代皇家文化研究,清代帝王禮制、儀仗以及重大慶典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獻。

圖中所繪故宮神武門、景山西門、北海五龍亭、西安門以至西直門之盛景,沿途各省所搭戲棚及披霞牌坊、游廊等,另銀局、漂染坊、鏢局、糧食店及茶飯房臺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并有儀仗、兵、射、騎隊及戲班販夫、王室貴胄、迎接官員、跑馬護衛近千人。形象多彩的人物和豐富逼真的北京街景、店肆,再現了清代北京城的基本面貌,成為研究清代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參考依據。其繪制的從內城紫禁城到西郊暢春園的整體歷史面貌,是清代北京西郊三山五園與北京內城關聯的重要歷史參考依據。刻本由當時一流名家畫稿、一流名工操刀,繪刻細致入微,形象瑰麗宏偉,是清內府版刻印刷發展的重要文獻。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記憶》,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 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該書選取了北京日報深度周刊“舊京圖說”欄目的經典篇章,250余張北京珍貴老照片,再現百年舊世相:車夫大戰電車、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漂洋過海而來的動物園、慈溪專用小火車、北平各色美食、百年前的假照片……圖文并茂,生動重現老北京舊影,那些奇趣事兒、時髦事兒、民風民俗、不為人知的宮廷秘事,打破你對老北京的認知,重溫那些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日常圖景,呈現一個更加真實、生動、立體的老北京。

《京城印記:北京古地圖論文集》,白鴻葉 陳宏彥 主編,文津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地圖是展現地理事物在時空上存在狀態的一種文獻形式,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的一類古老的文獻形式。北京的歷史,上下三千年,漫長悠久,積淀深厚,有豐富的遺跡、文物、文獻見證,而北京的古舊地圖是最形象、最直觀記錄城市發展的一類史料。北京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都可以在許多地圖的細節中解讀出來。該書收錄的16位專家、學者的27篇重要論文,從古舊地圖的歷史源流、珍品介紹、保護修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對北京古舊地圖相關論述進行一次匯總,是研究北京古地圖的珍貴資料。

《燕京記(外三種)》,顧森 奉寬 巴哩克·杏芬 北平市籌備自治委員會 著,楊之峰 點校,北京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該書收錄(清)顧森《燕京記》、奉寬《舊京考古錄》、(清)巴哩克·杏芬《京師地名對》,以及民國時期的北平市籌備自治委員會編《北平市自治區坊所屬街巷村里名稱錄》四部小書,都與北京地理建置和地名有關。

《燕京記》內容簡短,卻是反映清代中期北京城市結構的稀見史料。奉寬是清末民初的旗人,入民國后曾在北大教授滿文,他熟悉京師掌故,了解京師建筑、街道的歷史,故所著對京師風物記錄也極翔實。《京師地名對》雖是當時知識女性的游戲之作,但既有傳統文化趣味,又是反映北京地名情況的一手史料,還對地名情況作了一些注釋,有助于研究。《名稱錄》將民國時期北平市下屬街巷村里一級的地名按照行政區劃分別收錄,是一部現代色彩頗為豐富的京城地名錄,不僅可單作索引使用,更可與前三種文獻配合閱讀,以見北京地名的變化源流。

《潮北京:北京網紅打卡地攻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廣播電視臺 編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4月版。

該書選取數十個北京網紅打卡地,按照自然景區類、人文景觀類、餐飲及創新零售、文化藝術、街區園區、閱讀空間六大不同類別,每個類別邀請文化名人、作家、旅行達人撰寫3-4篇散文隨筆,配以圖片、手繪、小貼士等,并可以通過二維碼鏈接瀏覽《走進北京網紅打卡地》視頻,散文后再附以同類別的網紅打卡地游玩攻略集結成書。全書力爭用清新自然的筆觸發現古都之美,闡釋文化之情,讓北京城的古老與年輕相遇、厚重積淀與時尚活力碰撞,同時文學性、文化性、實用性相結合,呈現新北京的新面貌。

國寶傳奇,揭開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

《國寶沉浮》,高小龍 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版。

《國寶沉浮》一書以一件件文物為線索,描繪出隱藏于這些文物背后的傳奇故事、屈辱歷史、輾轉歷程,展示這些文物歷經沉浮的非凡命運。全書在注重知識性、真實性的基礎上,重點兼顧文章內容的趣味性、可讀性。語言力爭生動、形象、易懂,涉及的文物也選擇那些“國寶級”的、知名度高的、確實流傳經歷曲折的。該書的作者曾在文博系統工作三十余年,擔任過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館長等,現任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書中每一篇故事講述一件或一批文物的曲折經歷,并配有彩色照片,以使讀者更直觀清晰地認識了解這些國寶。其中部分稿件曾自20 世紀90年代起在《北京日報》《中國文物報》等媒體刊載。

“文物大醫生”叢書(包含《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技藝和它的傳人們》《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和它的傳人們》《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飾技藝和它的傳人們》等),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22年6月版。

《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技藝和它的傳人們》講述了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修繕技藝和它的傳人們的故事。作者通過深入故宮走訪,收集整理了第一手資料,介紹了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修繕技藝的源流、技藝流程,并有針對性地講述了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技藝的特點、傳承脈絡以及傳人們的故事。通過通俗的語言和現場操作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修繕技藝傳承的脈絡,尤其是故宮古建筑修繕的歷史脈絡。

《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和它的傳人們》講述了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和它的傳人們的故事。本書作者通過深入故宮走訪,收集整理了第一手資料,向我們介紹了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的源流、技藝流程,并有針對性地講述了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的特點、傳承脈絡以及傳人們的故事。通過通俗的語言和現場操作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的全貌。

《國家寶藏》,于蕾 呂逸濤 著,中信出版社2018年5月版。

《國家寶藏》是央視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授權同名書籍。書中,九大博物館館長甄選27件鎮館之寶,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江山圖》的壯美中一窺先人背影,聆聽“曾侯乙編鐘”奏響的華夏正音,感悟“越王勾踐劍”千秋不朽的中國劍魂……文物銘記過去的歷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數十位國寶守護人無論職業背景、性情性格、學術成就,他們與27件國寶命運交織,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傳奇。每一位國寶的創造者、挖掘者、守護者都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基因寶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全部內容經故宮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館專家親自審校修訂,收錄大量節目未播出內容,結合史料文獻和專家研究成果,梳理文物知識,揭開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人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

傳統藝術與民俗記錄下的北京

《叫好:梨園百年》,張永和 著,北京<愛尬聊_百科全書>美術攝影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梨園百年,我們應該為什么叫好?該書全方位展現京劇的“四面八方”,從劇本架構、典故淵源,到臺上表演程式、臺下看戲規矩,再到戲班的誕生、行當的誕生、新京劇的誕生,最后到京劇大師的成才之路。

作為一部京劇評論家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分為“戲里戲外掌典故”“臺上臺下有講究”“重溯百年京劇史”“再憶大師傳風骨”四篇,以京腔講述,用老照片還原,圖文并茂地探究《白蛇傳》《紅鬃烈馬》等傳統骨子老戲的來源歷史,還講述老戲班規矩傳承、京劇表演的藝術內涵、老茶園看戲的講究、梨園趣聞,梳理琴師、鼓師的百年傳承歷史,介紹《三打祝家莊》等新京劇的誕生,更再現譚元壽、劉秀榮等京劇藝術大師的成長之路。

《北京民俗影像》,首都圖書館 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首都圖書館藏有老照片數萬張,內容涉及建筑風景、社會生活、文化教育、體育衛生、人物、宗教、藝術等各個方面,時間跨度自清朝末年直到20世紀50年代。首都圖書館對這些老照片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本書依托首都圖書館珍藏的老照片資源,從中精挑了近二百張老照片,并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與解讀,圖文并重,將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能真正“活起來”,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本書不僅可為研究者提供原始的歷史資料,也是讀者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

《北京皮影藝術》,劉季霖 王偉 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北京皮影藝術》一書主要從北京皮影的概述、歷史沿革、主要流派(東派、西派)、傳承發展、制作名家、演出形式、工藝流程、精品賞鑒等8個方面講述北京皮影。書中收藏的作品涵蓋了從明代到現代的皮影精品,從王府皮影到民間皮影均有涉獵,除了頭茬、人物,還兼具布景和大全套作品。

《北京絹花》,李蒼彥 滑樹林 編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既是其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其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藝術,文化的活化石。如為世人所熟知的陶瓷、玉雕、牙雕、景泰藍、雕漆、木雕、金銀器乃至皮影、風箏、燈彩、剪紙、泥玩、刺繡、抽紗、藍印花布等,品類繁多,花色更是無數。這些在手工業時代形成、以用與美的結合為特征的造物部類與設計,蘊涵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內容,是我們了解傳統文化藝術的窗口,也是我們今天創造美的新生活的需要。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不僅是一種歷史的記憶,也不僅是一門手工藝,更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其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眾多;有不少的工藝得到了傳承與發展,也有的處于瀕危狀態,如北京絹花。所幸的是,2008年,北京絹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使北京絹花的搶救與整理工作成為一項極具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工程。

《北京民間玩具》,王連海 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1年5月版。

該書包括了北京泥玩具的主要品種;《升平樂事圖》中的花燈;風箏的制作與放飛;北京絨鳥的歷史與傳人;鬃人的歷史與工藝;北京草編傳人裕庸;“花臉馬”傳人馬福立;重排九宮、華容道、魯班鎖等內容。

我們在北京,這里有……

《我們,在北京》,嚴志剛 著,北京出版社2020年7月版。

國貿、三里屯、中關村、故宮、南鑼鼓巷、角樓……無論高級寫字樓還是地下室,在每一個流連忘返之地,他們都有一個喜歡北京的理由;在北京的“失敗者”,他們同樣堅持頑強,但是由于命運的安排,他們都背負著無法擺脫的宿命,來到這里尋找微弱的希望;奔波在街頭的上班族,痛并快樂著,疲憊和興奮周而復始,所有被時代裹挾和造就的奇跡激蕩中,他們都夢想下一個故事的主角變成自己。

該書通過各種渠道向廣大市民征集故事素材并進行有組織的拍攝創作,通過對街頭普通人的拍攝和訪談,展現中國首都蕓蕓眾生的面孔,成為北京的視覺目錄。書里記錄的每一張面孔、每一個故事和他們說過的每一句話,無論喜悅、迷惑、努力、希望,總有一些情感讓我們感同身受,也都是來自這座城市的饋贈,感謝彼此。

《北京胡同》,馬玲 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北京的胡同曾經多如牛毛,彎彎曲曲的小胡同,有很多彎彎曲曲的故事;彎彎曲曲的小故事告訴我和你,每一座四合院都有一幅看不夠的畫。每一扇大門,都關著一個猜不出的謎。走出高樓大廈到小胡同去,走進爺爺奶奶的故事里,聽一聽老北京的回憶,悠長的回憶。

《北京老城圈兒》,楊澄 著 盛錫珊 繪,北京出版社2020年2月版。

該書作者楊澄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親歷了北京的過往。作者借朦朧的月色勾起人們對古老京城的遐憶,講述舊京的故事,重現舊時年節的風俗、手工業者的辛勞以及老字號、商業街、餐館、茶館、戲樓之中的生活百態。書中還收錄了數十幅盛錫珊先生的“老北京市井風情畫”,展開一幅舊京的生活畫卷。作者嘗試著從故事、傳說、風俗、習慣以及一代代人的記憶、思念、話語中,探尋老北京延續不斷的生命和不失本色的根。

《北平懷舊》,齊如山 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3月版。

該書為“大家京范兒”之一種。此為齊如山先生移居臺灣后,懷想北平之作。題材類屬散文,內容涉及頗廣,如北平之地理、建筑、飲食、廟堂掌故、民俗沿革、市井玩樂,等等。感受出自親身體驗,自然情真意切,文筆細致周詳,可作史料筆記觀。本書包括4部小書,即《北平》《北平小掌故》《北平懷舊》,附錄《故都市樂圖考》。

《北京聞見錄》,朱家溍 著,楊良志 編,北京出版社2020年4月版。

該書輯錄了多篇朱家溍先生關于北京歷史文化的散佚文字,完整地展現了北京皇家文化、士人文化、市井文化。朱家溍是資深清史專家,尤因其故宮博物院工作的經歷,對北京故宮以及清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作者生長于北京,對北京城的歷史地理、地緣風貌、文物古跡又熟稔于心。該書將作者于北京親聞親見的歷史掌故、宅園古跡、飲食戲曲等娓娓道來,展現出一幅老北京上至皇家文化、下至市井風俗的畫卷。

整理/安也

校對/趙琳

編輯 舉報 2023-04-18 11:02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