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跨界”減重 國內10余家企業布局搶奪百億藍海?
GLP-1受體(胰高血糖素樣肽-1)激動劑“跨界”減重受追捧,國內10余家本土企業布局研發,搶奪中國的百億“減重”藍海。繼諾和諾德4月初宣布,旗下司美格魯肽片劑在中國首次啟動針對“減重”的三期臨床試驗后,聯邦制藥也發布公告披露,旗下聯邦生物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體重管理適應癥獲批臨床試驗,這是國內首家獲得該生物類似藥臨床批件的企業。在與跨國企業的GLP-1受體激動劑“減重”適應癥研發競爭中,中國藥企能否拔得頭籌值得期待。
GLP-1成減肥藥明星靶點
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與日俱增,肥胖是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截至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減肥藥僅有奧利司他一款。新型降糖藥GLP-1受體激動劑在降糖的同時,還具有減輕體重、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和腎臟等作用,備受業界關注。全球已批準多款GLP-1受體激動劑用于治療糖尿病,只有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在國外被批準用于治療肥胖。
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發布的《全球肥胖癥藥物競爭格局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共有8款GLP-1受體激動劑單靶點新藥獲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2014年,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獲批用于肥胖治療,拉開新一代減肥藥的序幕。2021年6月,第二代GLP-1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獲批用于治療肥胖適應癥后,更是大放異彩,成為首個年銷售額破百億美元的GLP-1類藥物,2022年銷售額達109億美元。從年報數據上看,減肥業務已經成為諾和諾德業務新增長點,減肥領域銷售額2022年同比增長84%。
從減肥藥物的競爭格局來看,美國在新藥的研發與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售藥物多達9款,GLP-1是明星靶點。
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全球共有27款靶向GLP-1類肥胖治療藥物的臨床在研項目,藥理類型以多肽為主,也有抗體融合蛋白、單抗、小分子化藥等。以GLP-1受體為靶點的在研項目(從臨床前到批準上市)共有289個,其中國內有149個,占比達到52%。跨國企業中,除諾和諾德外,還有禮來、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等企業布局。
國內尚無GLP-1靶點獲批的減重適應癥的藥物,但有大量的GLP-1受體激動劑在研藥企,包括恒瑞醫藥、信立泰、甘李藥業、華東醫藥、聯邦制藥、諾博特生物、雙鷺藥業、仁會生物、鴻運華寧等10余家企業布局,競爭較為激烈。
業內預計,在創新藥物的帶動下,到2025年中國減肥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87億元,并將保持高速增長至2030年的149億元。
國內多家企業重點布局
在GLP-1靶點的“減重”適應癥研發上,國內藥企在GLP-1受體的單靶點抑制劑上布局較多,包括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
從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的研發進展來看,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用于2型糖尿病的適應癥<愛尬聊_百科網>今年3月獲批上市,該產品的“減重”適應癥上市申請也已經于2022年7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是國內首家提交注冊申請的企業,有望拔得頭籌。興業證券研報指出,華東醫藥研發的利拉魯肽在國內廠家中處在第一梯隊,預計兩項適應癥獲批后有望憑借華東醫藥在糖尿病領域積累的銷售優勢,快速放量進而催化制藥板塊業績增長。
除華東醫藥外,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萬邦醫藥、亦莊國際蛋白藥物有限公司、愛美客控股子公司諾博特生物的利拉魯肽也在針對減肥適應癥展開臨床試驗。
仁會生物自主研發的GLP-1類創新藥貝那魯肽于2016年獲批上市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后,又于2019年啟動超重/肥胖適應癥的三期臨床研究,現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若該藥獲批,將成為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癥的第一個國產原研藥。
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雙鷺藥業、萬邦醫藥的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減重”適應癥也已經進展到Ⅲ期臨床試驗。恒瑞醫藥的諾麗糖肽正處于Ⅱ期臨床試驗,SHR-2042為口服GLP-1類似物的口服片劑也在開發“減重”適應癥,已獲批臨床試驗。
甘李藥業的GZR18于2022年7月完成了針對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體重管理兩種適應癥的Ⅰb/Ⅱa期臨床試驗的首例受試者給藥。
鴻運華寧自研的全球首個具有激動GLP-1受體作用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格魯塔珠單抗,于2022年9月在中國肥胖受試者中的Ⅰb/Ⅱ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愛美克旗下公司諾博特生物的利拉魯肽、樂普醫療的度拉糖肽、信立泰的SAL0112也已經處于該適應癥的Ⅰ期臨床試驗。
今年1月,諾泰生物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上市申請獲受理,成為國內該產品首批上市申請獲受理的原料藥之一。除此之外,諾泰生物在GLP-1受體激動劑制劑上亦有布局,其自主研發的GLP-1受體激動劑一類多肽新藥SPN0103-009注射液已在去年7月獲批臨床試驗,擬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癥,并最終拓展到目前還沒有藥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阿爾茨海默病。
多靶點GLP-1類藥物受追捧
《全球肥胖癥藥物競爭格局分析報告》顯示,GLP-1受體單靶點作用降低體重存在局限,經多次迭代后的GLP-1類似物僅具有適度的減肥功效,并且胃腸道副作用限制其高劑量的使用。因此,以GLP-1受體為基礎的多靶點藥物在降糖和減重領域已逐漸成為熱門賽道。
全球GLP-1類多靶點藥物的“減重”適應癥產品均未上市,有3款已進入臨床Ⅲ期,分別是禮來的替爾泊肽、諾和諾德的CagriSema和信達生物/禮來的Mazdutide。替爾泊肽(雙靶點)進展最為靠前,其在中國的Ⅲ期臨床試驗近期取得積極結果。此外,國內藥企豪森制藥、華東醫藥、鴻運華寧、碩迪生物也在針對該雙靶點布局,但均處于研發早期階段。
另有多款藥物處于Ⅰ期臨床,包括鴻運華寧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肥胖癥新藥GMA106、東陽光自主研發的Fc融合蛋白HEC88473等10款。
在GLP-1類三靶點激動劑布局中,禮來的Retatrutide進度最快,據禮來披露,計劃于今年啟動Ⅲ期臨床試驗。除此之外,還有諾和諾德、賽諾菲的三靶點激動劑“減重”適應癥進入Ⅰ期臨床試驗。國內方面,華東醫藥控股子公司浙江道爾生物的全球首創新藥DR10624在新西蘭已經進入Ⅰ期臨床試驗,在國內尚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跨國企業與本土藥企,誰先斬獲國內首個GLP-1類藥物的“減重”適應癥,值得期待。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