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斷章取義?
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5月18日至24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在山西省高平市舉辦,何賽飛、虎美玲、李東橋、齊愛云等戲曲名家擔任比賽評委。5月21日,何賽飛作為評委看到有的演員對戲曲充滿熱愛,表演非常出色,但生存狀況卻令人堪憂的情況,現場真情流露,言語哽咽地激情表態道:“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她在比賽現場針對行業現狀的一番含淚發言振聾發聵,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共鳴,迅速沖上熱搜。
新聞背景:
何賽飛真情流露的激情發言,發生在“中國梆子大會”第二小組比賽中。一位來自山西呂梁的晉劇演員張軍波表演了一出《清風亭》非常精彩,但主持人白燕升也透露了張軍波的從藝經歷非常坎坷。他被省團看中,來到太原,每月工資只有1500元,一直都是個臨時工,妻子和3個孩子還留在老家,有時一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演戲之余他跑網約車、送外賣補貼家用,發著39℃高燒打著點滴還在舞臺上堅持表演,愛人幾次半開玩笑地稱要和他離婚。白燕升在講述張軍波狀況時,一度眼含熱淚,聲音哽咽,“每一個院團長,都應該善待這樣好的年輕演員,我們老說戲曲的未來在青年,光喊口號有什么用,我們需要有人為這樣優秀的演員保駕護航,年輕演員才有出路,戲曲才有出路啊!”
面對此情此景,何賽飛在評委席也大聲呼吁:“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她難掩激動之情,眼含熱淚,言語哽咽道:“你說為事業,為中國戲曲建設,哪有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愛好,他喜歡,他從骨子里喜歡……振興戲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藝術家!你們口口聲聲梅花獎、文華獎,幾百萬幾千萬花那么多錢排一臺戲,得了獎之后放在倉庫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戲呢?錢呢?到哪里去了?”
這段視頻被傳播到網絡之后,引發廣大網友強烈共鳴。大家都非常贊賞和支持何賽飛敢說話、說真話的真誠態度。有人表示,現在一些院團確實對獎項十分看重,新編戲的創排很多都花費很大,但在評獎和評級之后就束之高閣,舞臺上上演的劇目還是多年之前的劇目。也有網友質疑:國家在民族文化振興上其實投入不少,但是很多真正需要的人卻用不上,為藝術傾盡心血卻難以維生,問題出在哪兒?還有人提出建議,振興傳統文化也的確需要進一步創新,用更多新潮時尚的方式去傳播給年輕人,吸引更多人來聽來看來學習。
何賽飛:現在有人在傳播視頻的時候,自己胡起了個“痛斥梅花獎”的標題。可我的發言內容中,哪有一句是“痛斥梅花獎”了?梅花獎是中國演員為之奮斗的藝術最高標準,我拼命鼓勵年輕演員去努力得獎,怎么可能會“痛斥梅花獎”?這樣斷章取義的歪曲是非常不合適的,反而會擾亂我們正常的態度和發聲,甚至擾亂活動的進行。不過我也相信所有的觀眾和網友,都能看清視頻里面我的發言的真正內容,不會受這種標題的干擾。真正想搞清楚整個情況的朋友,可以去看節目,更全面的了解情況再發表看法,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大家支持我,跟我有相同的想法,我非常感謝大家。但是希望少數人不要歪曲我的意思,擾亂視聽,而是應該實事求是。
何賽飛:我剛才已經說了,梅花獎是國家最高表演獎,是中國所有演員為之終身奮斗的目標,是藝術的殿堂和高度,是專家和觀眾的肯定。我希望專業院團的演員和民營劇團的演員都能有爭取梅花獎的機會。像我們這次比賽的很多優秀選手,都來自民營院團,我在很多場合,包括這次賽場,也都表達了希望有更多民營院團的年輕人能有參賽機會的態度。
何賽飛:這些話我其實早就講過了。在之前很多戲曲評獎活動中,我就有過類似的發言,表達過類似的愿望。這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希望戲曲的創作、演員的生存環境,能夠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戲曲藝術的發展。演員們能夠有好的保障,才能安心學戲演戲。像我這次做評委,就看到很多演員的<愛尬聊_百科網>業務都很好,這讓人很高興,戲曲發展應該是有前途的,關鍵是要給他們的創作機會和生活的基本條件。
何賽飛:這需要有決策權、話語權、有領導能力的人來解決。我們作為演員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只有通過真情實感來呼吁和表達內心的愿望。
何賽飛:一個劇團里出現“戲少人多”的情況是正常的,這就要看領導們怎么科學地安排和調整,給每一個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更多的機會,包括去評梅花獎、白玉蘭獎的機會,讓他們更有奔頭,才有信心,才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