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上熱搜 一文讀懂“痣變”如何自辨?
6月14日,“黑色素瘤”登上微博熱搜。據媒體當日報道稱,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軍張恒遠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年僅37歲。
黑色素瘤到底是一種什么???究竟哪種痣是危險的?哪些因素會加大癌變風險?
痣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形成的,人身體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良性痣,其中交界痣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發生惡性病變為“黑色素瘤”。交界痣,多見于手掌、足底、陰囊和陰莖等處,比如:經常反復地摩擦、嚴重碰撞、刺破、不完全的切除及用藥物腐蝕所致;也有的婦女在妊娠期,可發生皮內痣轉為交界痣,甚至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種非常致命的皮膚癌,開始在黑色素細胞,細胞突變會出現顏色,變異的細胞生長異常,形成腫瘤。
黑色素瘤如果發現早,治療成功的希望很大,因為它僅限于皮膚的外層或表皮;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入侵深層,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旦黑色素瘤蔓延,就很難治療,生存的機會減少。
3個因素,加大癌變概率
黑色素瘤有可能源于皮膚上的痣、胎記等,但一般普通的痣不會發展成黑色素瘤。只有當黑素細胞生長失控,才會惡變成為腫瘤。
究竟是什么讓黑素細胞失控、惡變?離不開這 3 個因素:
1. 紫外線照射
紫外線輻射可能會加大患黑色素瘤的風險,緯度、海拔和氣候條件下,紫外線照射更強的地區,黑色素瘤發病率相對較高。
2. 反復摩擦損傷
如果痣恰好長在足底、足趾、手指末端等部位,就要引起重視了。
因為大多數黑色素瘤的出現,是由于痣受到反復的摩擦和損傷等導致的。
除了日積月累的外力摩擦,很多人在生活中還會忍不住用手指或指甲刀反復刮痣,這些“小動作”也十分危險。
3. 先天性遺傳
相信不少人的痣是娘胎里帶來的“標記”,它可大可小,有多有少。
相關數據顯示,先天性痣存在于 1% 的新生兒中,盡管針對這種先天性黑素細胞痣的黑色素瘤病變幾率存在爭議;
但肯定的一點是黑色素瘤的風險會隨著先天性黑素細胞痣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痣的數量也是讓黑色素瘤患病風險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
也就是說,擁有面積較大的先天性巨痣,或有超過 100 個痣,發展成為黑色素瘤的可能就越大。
黑痣惡變的7個早期信號:
1.不對<愛尬聊_百科全書>稱性:將黑痣一分為二,兩邊不對稱。
2.邊緣:黑痣惡變時邊緣不整齊,呈鋸齒狀改變。
3.顏色:正常黑痣通常為淺黑色,而惡變者顏色會加深或發生不均勻變化。
4.直徑:黑痣直徑大于5mm或色斑長大時要注意。
5.隆起:黑痣中央出現硬結或周圍出現小黑點,某些黑色素瘤的早期所表現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6.生長速度:黑痣短期內顯著增大,局部有發癢、灼痛和壓痛。
7.黑毛痣:表面原有毛發脫落或表皮自行破潰、出血,出現不易愈合的潰瘍。
凡是有上述征兆者,應盡快到醫院皮膚科或腫瘤??凭驮\。確診前不要隨意在黑痣上敷藥,更不能用針挑或輕率地切除。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惡性黑色素瘤”晚期預后較差,這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易于轉移,任何刺激均可促進腫瘤播散,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轉移,其預后多數較差。
同時,黑色素瘤的預后與病人的年齡、性別、腫瘤的分期、病灶是否有潰瘍及手術方式、術后輔助治療有關。黑色素瘤要采取綜合治療,這在醫務界已達成共識??傊?,及早發現、規范手術、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是改善預后的關鍵所在。
那怎樣發現、預防黑色素瘤呢?記住兩點
1.自檢
美國皮膚病學會建議人們經常自檢皮膚,觀察有沒有新出現的黑痣,這是黑色素瘤及早發現最有效的方法。
2. 防曬
黑色素瘤的最常見原因是暴露在紫外線光下,比如日光浴等。紫外線可以改變皮膚細胞,造成DNA損傷。
建議人們保護自己免受有害紫外線傷害,盡量避免陽光直曬,可以待在樹蔭下,穿好防護服,并且使用防曬霜。在挑選防曬霜的時候,要注意選擇廣譜防曬,系數不得低于30。
綜合自:健康時報微信公號、澎湃新聞、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