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 三個目的?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消息,美財政部部長耶倫自今年2月就在積極尋求訪華,多次“放風”計劃行程,終于得償所愿。
據財政部官網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耶倫將于7月6日至9日訪華。這將是中美緊張關系加劇以來今年第二位訪華的拜登政府高級官員,也是耶倫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兩周內,兩位美國重量級官員主動訪華,美國急于恢復與中國對話的迫切心理可見一斑。
當前,美國破紀錄的通脹水平使人們對經濟前景產生了擔憂,與此同時,美國的激進加息政策未能有效控制通脹,反而觸發了銀行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的穩定性。面對內外困境,與中國的合作變得尤為關鍵。
耶倫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耶倫此行有什么計劃?
總的來說,是為了穩定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員表示,她此訪的目的是加深和增進美中之間的溝通頻率,穩定關系,避免溝通不暢,并盡可能擴大合作。
耶倫上周接受MSNBC采訪時稱,中美關系對整個世界都很重要,<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良性競爭”可以使中美兩國的勞動者和企業受益,“美中兩國需要討論彼此之間的分歧,這樣就不會誤解彼此的意圖。”
綜合美媒報道,耶倫在這四天內有三件事要辦:
第一,與中國同行舉行高層經濟會談,就全球挑戰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
話題可能包括中美共同利益領域,如關稅、匯率、債務等宏觀經濟問題;也會涉及雙方的分歧領域,如耶倫或會對中國針對美光科技的禁令提出反對,重提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讓中國替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特別是去年瘋狂加息的美國“背鍋”,采取更多措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債務減免,以及對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和中俄關系提出質疑等。
另外,對于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耶倫或將表達對這項法律適用范圍的擔憂。
第二,與在華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的相關人士會面。
第三,再次強調不支持“脫鉤”的態度,并為美國行“脫鉤”之實進行辯解。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近來,拜登政府為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生物技術和敏感技術,阻礙中國的人工智能和高端計算發展,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華實施了廣泛的限制。
耶倫打算辯解一番,試圖讓中國相信美國打壓和圍堵中國僅僅只是為了“國家安全利益”,并非“為了使自己獲得競爭性經濟優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最新講話或許可以視作參考。布林肯上周在紐約的外交關系委員會發表講話時稱,阻止中國獲得“可能被用來傷害美國的技術”,符合美國的利益。
布林肯提到的“技術”,指的是中國的核武器計劃、高超音速導彈研發以及人工智能的運用。他堅信,如果調換立場,中國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并稱美國正在實施“非常具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果然,“美國指控別人的事,一定是他自己做過的事”,這個定律從來沒錯過。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耶倫訪華這“三件事”,與今年4月她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就中美經濟關系發表講話時,概述的美中關系三個經濟優先事項基本吻合,即:
確保美國“國家安全”;不尋求“脫鉤”,但將與盟友共同應對所謂“中國的不公平做法”;希望與中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債務困境等全球挑戰。
這表明拜登政府一以貫之的對華強硬立場,不會因耶倫訪華而發生任何松動。
而且,為了減少中國能獲得的技術研發投資,就在耶倫訪華的消息傳出之際,白宮還準備出臺新的投資限制。
據悉,拜登政府即將批準一項涉華行政命令,旨在監管并有可能切斷美國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對華投資。消息人士稱,相關工作已經加快,最早在7月下旬準備就緒,具體頒布時間和最終細節尚未確定。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美國深知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不可動搖,因此美國政界和學界對耶倫此訪可能獲得的成果,以及對雙邊關系的整體預期都不抱太大期望。
彭博社援引不具名官員的話表示,拜登政府并不期望耶倫此行取得“重大突破”。只有在中美擁有共同利益的部分領域,預計耶倫可以取得進展。
前白宮官員、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埃文·梅代羅斯表示,耶倫此行“只是不確定過程中的下一步”,“這樣做很好,但很難看出此訪如何在大國競爭的復雜游戲中發揮作用。”
7月3日,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世界和平論壇上談及中美近期接觸“重啟”時表示,最近兩國間的高層交往是好事情,雙方見面坐下來談,總比不見面、不談要好。
他指出,中國從來沒有指望美國說的話、做的事會讓中國喜歡,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諾過會說美國喜歡聽的話,會做美國喜歡看到的事情。中美要找到相互尊重的辦法來處理雙方的關系,真正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