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電視機:陪伴了整個80后的童年,90后遺憾沒有經歷過?
黑白電視機記憶
“別動,別動,有了有了。”隨著一聲聲嚓嚓嚓的聲音,黑白電視機里的雪花點點漸漸有了人像,屋子里一群同伴在瞪著眼珠子,激動,新奇,有趣。聽父親說,這是上世紀80年代,幾乎每個家里都有的場景。《西游記》《楊家將》最早的電視機劇就是從黑白電視機上看到的。那個時候,黑白電視機的到來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東東在房頂上艱難地舉著天線,下面一群人在看奧運會,一臺黑白電視機,成為了人們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聽父親說,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誰家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那真的是太稀罕了,每天晚上都會圍著一圈人,而且那時候用的是天線,信號也不好,雪花人像,像是打了馬賽克一樣。
盡管如此,人們對黑白電視機或是非常的喜歡。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這種黑白電視機在90年代都已經普及,以及有了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就慢慢被取代,后來天線被衛星“鍋蓋”取代,屬于80后的珍貴的童年記憶,最終逝去了。
黑白電視機歷史
在1925年,英國就制造出了電視機機,在網絡還沒有普及前,外國的發明傳入中國,會經歷很漫長的時間。直到1958年,中國才誕生了第一臺電視機機,那是在天津的一臺電子管工廠,利用蘇聯的元器件生產了一臺北京牌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機。
實際上,在此前20年,1936年,英國就已經有了電視機廣播,并且在美國等地,電視機已經很流行,甚至在1954年的美國,彩電就已經問世。直到1958年中國發明電視機的時候,全球已經有了500個電視機臺,4000萬臺電視機機,我國的廣播方面或是空白。
1958年9月,北京電視機臺問世,在我國自個發明的電視機上,終于出現了人像。1970年后,電視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普及,那些記憶猶新的人物,沈力、侯寶林、李谷一等被人們熟知。
1983年,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城鎮里,電視機開始走入千家萬戶,每個村至少有一臺有線電視機,一臺衛星接收信號,在農村俗稱大鍋蓋。那一年,我國第一臺春晚亮相,馬季、姜昆等相聲演員被人熟知。
到1990年,彩色電視機開始走入千家萬戶,但是那個時候,彩電很貴,高達幾千元,要知道在90年代幾千元意味著幾年的收入了。隨著歷史的發展,彩色電視機代替了黑白電視機,收音機,磁帶,光盤開始出現,電視機設備發展更加迅速了。
電視機有多貴?
1983年,村里普及了有線電視機以后,可以實現10幾個電視機臺,后來增加到了50幾個,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羨慕。要知道在以前的農村,沒有電視機是多么的寂寞。
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以買得起電視機的少之又少,只有很多“萬元戶”才會買電視機。直到1986年,我國第一部高收視率電視機劇《86版西游記》播出,加速了很多電視機的購買。
據一位80后前輩回憶,他的父親在1990年花了400元買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要知道那時候的400可是一臺教師一年的工資。比起來目前,可能就是4萬元,4萬元買一臺電視機,可想而知那是指什么樣的勇氣。
隨著社會發展,物價的上漲,在1997年這位前輩花了2000元買了臺彩色電視機機,并且那是他們村里唯一的彩色電視機機。1999年,他花了800元買了一臺影碟機,那是村里唯一的一臺影碟機,每天晚上家里都擠得滿滿的,據他說,那時候的老人在他家里過足了戲癮,那個年代的一切,值得回憶。
到了2003年,這位長輩花了3000元買了一臺29寸的電視機機。那個時候,彩色電視機還沒有普及,一方面是因為平均生活水平,一方面是因為電視機機的急速更新,很多人家里的黑白電視機機都舍不得扔。
電視機為啥那么貴
在80年代,90年代,很多電視機上的雪花很多,基本上看不到超清的,那些衛星鍋一到下雨天就會信號不好,盡管如此,或是有很多人咬咬牙去買電視機。那個年代,電視機為啥那么貴呢?
電視機是奢侈品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黑白電視機機是作為一種奢侈品而存在的,之所以這么貴,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當時候全國的電視機機數量也不多,區分電視機價格的唯一標準就是尺寸大小。所以,當所有人都沒有這個物品的時候,這個東西的價格和價值就隨之體現出來。
高科技
在以前,科技技術剛剛進步,我國的科技水平處于成長階段,所以這種在人們眼中是“高科技”的東西自然就變得很貴,相比于今天,如果有人發明了什么“時空穿梭機”那估計也很貴。
質量高
目前我們的電子產品動不動就損壞,而且便宜,殊不知在舊社會里,一臺牡丹牌的電視機機,可以用十幾年,那時候的一些名牌,比如北京牌、牡丹牌、熊貓牌等,都是炙手可熱質量很高的牌子,所以貴也是理所當然。
依賴性強
在以前,除了電視機就沒有更好的電子設備了,所以人們對這種新型的電子設備非常的青睞,依賴性強,所以電視機的價格在無意中就會增高,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電視機傳承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越來越發達,曾經的黑白電視機早已經淘汰,被替代的是智能電視機,而且屏幕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薄、價格越來越便宜、圖像越來越超清,盡管如此,人們對電視機卻沒有一點點的依賴了,即便是買了電視機,也不會每天看電視機,因為手機和電腦的產生讓電視機的價值急速下降。
主要或是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用手機和電腦就完全可以信息的問題,所以很多電視機臺也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以前都守著電視機看節目,目前都拿著手機看,時代在進步,吸取信息的方式也在進步。
如今,電視機的市場已經受到了影響,畢竟人們對手機的依賴遠遠大于電視機,或許在多年以后,目前的智能電視機也會淪為當年黑白電視機一樣的悲劇,但是,縱然歷史如何發展,它們也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存在過,即是一種文化。(原創,圖侵聯刪,謝謝支持)
“別動,別動,有了有了。”隨著一聲聲嚓嚓嚓的聲音,黑白電視機里的雪花點點漸漸有了人像,屋子里一群同伴在瞪著眼珠子,激動,新奇,有趣。聽父親說,這是上世紀80年代,幾乎每個家里都有的場景。《西游記》《楊家將》最早的電視機劇就是從黑白電視機上看到的。那個時候,黑白電視機的到來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東東在房頂上艱難地舉著天線,下面一群人在看奧運會,一臺黑白電視機,成為了人們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聽父親說,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誰家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那真的是太稀罕了,每天晚上都會圍著一圈人,而且那時候用的是天線,信號也不好,雪花人像,像是打了馬賽克一樣。
盡管如此,人們對黑白電視機或是非常的喜歡。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這種黑白電視機在90年代都已經普及,以及有了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就慢慢被取代,后來天線被衛星“鍋蓋”取代,屬于80后的珍貴的童年記憶,最終逝去了。
黑白電視機歷史
在1925年,英國就制造出了電視機機,在網絡還沒有普及前,外國的發明傳入中國,會經歷很漫長的時間。直到1958年,中國才誕生了第一臺電視機機,那是在天津的一臺電子管工廠,利用蘇聯的元器件生產了一臺北京牌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機。
實際上,在此前20年,1936年,英國就已經有了電視機廣播,并且在美國等地,電視機已經很流行,甚至在1954年的美國,彩電就已經問世。直到1958年中國發明電視機的時候,全球已經有了500個電視機臺,4000萬臺電視機機,我國的廣播方面或是空白。
1958年9月,北京電視機臺問世,在我國自個發明的電視機上,終于出現了人像。1970年后,電視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普及,那些記憶猶新的人物,沈力、侯寶林、李谷一等被人們熟知。
1983年,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城鎮里,電視機開始走入千家萬戶,每個村至少有一臺有線電視機,一臺衛星接收信號,在農村俗稱大鍋蓋。那一年,我國第一臺春晚亮相,馬季、姜昆等相聲演員被人熟知。
到1990年,彩色電視機開始走入千家萬戶,但是那個時候,彩電很貴,高達幾千元,要知道在90年代幾千元意味著幾年的收入了。隨著歷史的發展,彩色電視機代替了黑白電視機,收音機,磁帶,光盤開始出現,電視機設備發展更加迅速了。
電視機有多貴?
1983年,村里普及了有線電視機以后,可以實現10幾個電視機臺,后來增加到了50幾個,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羨慕。要知道在以前的農村,沒有電視機是多么的寂寞。
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以買得起電視機的少之又少,只有很多“萬元戶”才會買電視機。直到1986年,我國第一部高收視率電視機劇《86版西游記》播出,加速了很多電視機的購買。
據一位80后前輩回憶,他的父親在1990年花了400元買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要知道那時候的400可是一臺教師一年的工資。比起來目前,可能就是4萬元,4萬元買一臺電視機,可想而知那是指什么樣的勇氣。
隨著社會發展,物價的上漲,在1997年這位前輩花了2000元買了臺彩色電視機機,并且那是他們村里唯一的彩色電視機機。1999年,他花了800元買了一臺影碟機,那是村里唯一的一臺影碟機,每天晚上家里都擠得滿滿的,據他說,那時候的老人在他家里過足了戲癮,那個年代的一切,值得回憶。
到了2003年,這位長輩花了3000元買了一臺29寸的電視機機。那個時候,彩色電視機還沒有普及,一方面是因為平均生活水平,一方面是因為電視機機的急速更新,很多人家里的黑白電視機機都舍不得扔。
電視機為啥那么貴
在80年代,90年代,很多電視機上的雪花很多,基本上看不到超清的,那些衛星鍋一到下雨天就會信號不好,盡管如此,或是有很多人咬咬牙去買電視機。那個年代,電視機為啥那么貴呢?
電視機是奢侈品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黑白電視機機是作為一種奢侈品而存在的,之所以這么貴,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當時候全國的電視機機數量也不多,區分電視機價格的唯一標準就是尺寸大小。所以,當所有人都沒有這個物品的時候,這個東西的價格和價值就隨之體現出來。
高科技
在以前,科技技術剛剛進步,我國的科技水平處于成長階段,所以這種在人們眼中是“高科技”的東西自然就變得很貴,相比于今天,如果有人發明了什么“時空穿梭機”那估計也很貴。
質量高
目前我們的電子產品動不動就損壞,而且便宜,殊不知在舊社會里,一臺牡丹牌的電視機機,可以用十幾年,那時候的一些名牌,比如北京牌、牡丹牌、熊貓牌等,都是炙手可熱質量很高的牌子,所以貴也是理所當然。
依賴性強
在以前,除了電視機就沒有更好的電子設備了,所以人們對這種新型的電子設備非常的青睞,依賴性強,所以電視機的價格在無意中就會增高,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電視機傳承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越來越發達,曾經的黑白電視機早已經淘汰,被替代的是智能電視機,而且屏幕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薄、價格越來越便宜、圖像越來越超清,盡管如此,人們對電視機卻沒有一點點的依賴了,即便是買了電視機,也不會每天看電視機,因為手機和電腦的產生讓電視機的價值急速下降。
主要或是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用手機和電腦就完全可以信息的問題,所以很多電視機臺也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以前都守著電視機看節目,目前都拿著手機看,時代在進步,吸取信息的方式也在進步。
如今,電視機的市場已經受到了影響,畢竟人們對手機的依賴遠遠大于電視機,或許在多年以后,目前的智能電視機也會淪為當年黑白電視機一樣的悲劇,但是,縱然歷史如何發展,它們也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存在過,即是一種文化。(原創,圖侵聯刪,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