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懲處力度”!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南下 釋放這一反腐信號?
北京青年報政知圈消息,11月16日至18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訚柏在浙江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調研期間,訚柏強調,“要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要依法化解處置房地產、經濟金融等領域重大風險”。
南下浙江
訚柏是今年3月接替陳一新擔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的。
訚柏,納西族,1969年4月出生,曾在云南、青海等地任職,2022年7月進京,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今年3月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顯示,他還是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委委員,二級副總監察官。
擔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后,訚柏多次外出調研。
在此次赴浙江前,今年10月,他曾到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調研。當時,他提到,要堅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各類滲透破壞顛覆活動;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等。
這次在浙江,訚柏一行先后到溫州、臺州等基層政法單位、街道、社會治理中心等實地調研。
他提到,要“高質量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
另外,他還提到了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他說,政法機關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建設“清廉民企”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中央的要求。
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意見中提到,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
意見明確,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同時還提到:
出臺司法解釋,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
推動建設法治民營企業、清廉民營企業。
此次在浙江調研期間,訚柏強調,要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推動民營企業合規守法經營,建設法治民營企業、清廉民營企業。
他還提到,“要依法化解處置房地產、經濟金融等領域重大風險,努力為群眾挽回損失,維護安全穩定”。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強省。據浙江省相關部門2022年底聯合通報的涉企經濟案件數據:
截至2022年11月,浙江省共辦理合同詐騙、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受賄等涉企經濟案件1400余起,涉案資金近200億元。
“有些大型民企當家人對此很苦惱”
一個事實是,近年來,民營企業腐敗案件多發,對營商環境的負面影響有所增加。
從頭部互聯網企業公開發布的企業內部反腐年報看,2022年騰訊查處案件70余起、辭退100余人;美團移送司法機關107人,清退合作商家41家。
今年8月,媒體報道稱,萬達集團高級副總裁劉海波因涉及貪腐被公安機關帶走。除了劉海波之外,萬達集團還有多人因牽扯貪腐也被帶走。
民企對內部貪腐也深惡痛絕。
馬化騰曾在去年末騰訊集團內部的會議上說,內部貪腐問題“真的是觸目驚心”,“很多業務做不起來并不是管理者問題,而是貪腐漏洞太大,業務被掏空了”。
據《人民政協報》今年6月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政法委原副秘書長白少康提到,“大型民營企業內部也面臨一些腐敗問題。有些大型民營企業當家人對此很苦惱。如果出了事兒就送公安,一方面,會影響企業聲譽,另一方面,也沒辦法防止接替他們的人繼續搞腐敗。”
破解難點
目前,民企反腐也有難點。
今年4月,《瞭望》新聞周刊曾刊文稱,目前民企反腐的制度設計落后于公共領域,亟需建立起預防打擊的“天羅地網”。
同時,當前民營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還有諸多不完善、不健全之處,尤其對重點部門、崗位、環節和人員權力行使的監督力度不夠。
今年7月,最高檢印發《關于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
意見明確,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實施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
“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為親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企業資產等行為,要依法處理”。
最高檢還提到,希望廣大民營企業主動加強犯罪預防,不要等遭受損失后再“亡羊補牢”。
今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研究制訂司法解釋,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行賄受賄、背信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大追贓挽損力度。
編輯:牟慧蘭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