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春節她供奉了一臺電腦?

春節她供奉了一臺電腦?

海霞在直播賣貨。受訪者供圖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消息,2023年大年三十一大早,河北邢臺清河縣連莊鎮東張古村的海霞就起床開始準備年貨,供奉天爺爺、祖宗。這一次,她供奉的還有家里的電腦,她在電腦前擺上瓜子、糖,點了一根香,以求來年生意更紅火。

海霞的生意離不開網。2023年,她通過直播、開網店,賣了幾萬件女裝。一年跟一天一樣。海霞感慨,去年幾乎沒睡過一個完整午覺,不斷有人在網上問問題,腚離開凳子就嘟嘟一串。

午休時,她一聽到手機的咚咚聲,就趕緊拿起手機回復顧客的問題,隨時隨地待命。

她一個人做主播、客服、打包員。每天上午醒來,就開始攏單子,訂貨。下午3點,她直播兩個多小時,之后打包當天的衣服,等快遞員上門。

雖然辛苦,但海霞感到滿足。這幾年靠電商賣貨,她掙夠了一家人的花銷,還攢夠了在縣城買樓的錢。前兩年干得最好,海霞回憶,那時經常爆單,主播們紛紛到門市上搶貨,一手抓住幾把算幾把,搶到最后都打起來了。

官方數據顯示,有著40多萬人口的清河縣目前有1萬多名主播。一開始一個月掙1萬,覺得跟上班差不多,后來一個月掙3萬很知足。再后來,你發現一個月掙十萬八萬也正常。一位干得好的主播說。

以前,這里的人愛說這里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現在,官方的口號是電商之都,網紅新城。

作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及羊絨制品集散地,清河發展直播有天然的優勢。在當地近千畝的羊絨制品市場,有600多家供貨商鋪排列在街道旁,櫥窗上展示著模特圖以及主營服裝。不管是羊絨、羊毛制品,還是化纖類衣服,都能在這里找到。

海霞賣的大多是幾十元的衣服。除了去石家莊進貨,她也常在當地市場拿貨。

她不知道清河直播是怎么火起來的,只記得直播出現之前,清河有不少人在網上拍段子,粉絲多了之后,在幾個微信號上賣衣服。海霞也買過,那時候真火,轉賬過去好長時間才收。海霞的親戚靠拍段子積累了幾十萬粉絲,后來直播賣衣服,賺了不少錢。

2019年下半年,親戚建議海霞開直播賣衣服。當時,海霞所在的村子還沒有人做直播,她起初不好意思播,剛開攝像頭,一眨眼就關了。有熟人進直播間,她不敢說話,為此,她把熟人拉黑了,播熟了之后才解除拉黑。

她還記得第一次爆單的場景。那天,她把手機放到一個小板凳上,人坐在對面看手機。害怕冷場,她跟一位朋友連麥聊天,朋友下線后,有人開始進直播間,她用方言跟人聊天,說了沒兩句,直播間不斷進人。

她在購物車里掛了一條29.9元的直筒褲,人們問她穿到多少斤,讓她穿上試試,她到鏡頭外換上打底褲,操著生硬的普通話介紹褲子的彈性。那天下午,海霞播了兩個多小時,賣出去四五十單,賺了大幾百元。

這讓海霞覺得,直播比梳絨輕松多了。梳絨是清河縣羊絨產業里最原始的分梳環節,20世紀90年代,清河人從外地購入原料,通過梳絨機分梳出羊絨,形成了100多個羊絨分梳專業村。

海霞的父親就是靠分梳羊絨養活了一家人。海霞結婚后,在家里裝了3臺梳絨機,機器轟隆隆轉一年,能賺夠兩個兒子的學費還有一家人的花銷,但從早到晚沒閑時候。每天一睜眼,她臉都來不及洗,先把梳絨機打開,每20分鐘接一袋羊絨。一天下來,即使戴著口罩,鼻子里也都是灰塵。更難熬的是夏天,房間里沒有空調,人走一圈嘩嘩地流汗。

后來,2008年,淘寶興起,很多人學著開淘寶店,在網上靠賣紗線和成衣發了財。海霞也想賣紗線,但沒有進貨渠道。她學著別人在網上賣羊絨、羊毛衫、內衣,但始終是小打小鬧,銷量只夠掙個零花錢。

直播興起前兩年,海霞正處于人生的低谷期。家人住院,存款花光,她放在家里的金首飾也被人偷了。那段時間真難。說到這,她忍不住哭了起來。

后來,同村的人說她直播膽子大,她說,膽子不大怎么著,上班掙不了多少錢,咱又不偷不搶。

她記得剛開始,只要開播就有人進直播間。為了多賣一些,她用5個手機同時在一個平臺上直播,有人讓試衣服,她先緊著粉絲多的賬號試。

她不懂直播技巧,扯著嗓子喊路過不要錯過,有粉絲說她像賣耗子藥的。沒過多久,她嗓子就說不出話了。她看其他直播間怎么播,學著介紹衣服面料、柔軟性、搭配方法,把直播當成跟人聊天。

有同行很有銷售經驗,長得不帥夸個頭,形象不好夸氣質談吐,要讓消費者感覺占了便宜,直播間賣貨是同樣的道理,要賦予一個東西價值。

一開始,她每天下午播,看到一直有流量,她有空就播,早、中、晚各播兩個小時。為了顯個兒高,身高1米6的她經常俯視看鏡頭,時間長了,她的頸椎越來越疼,仿佛針扎一樣。

有一次,她從下午開始播,連續播了7個小時,晚飯也沒吃。直播結束,她頭疼得起不來床,去醫院時吐了一地,治療了好幾天。別提多傻了。說到帶病直播,她有些不好意思,直言當流量不停涌入時,人很難停下來,直播間突突地問,這個多少斤穿,那個啥花型,緊盯著屏,根本回復不過來,剛回一個人突然就沒了。

為了找到好款式,她和親戚組團去省會石家莊市進貨,在服裝市場上挑一天,拿著樣衣回來試播,有人下單就讓賣家發貨過來,再從清河發走。后來和老板熟了,海霞直接從網上選款,有時候也讓老板直接發貨。

有人的時尚風向標是春晚,從近兩年的春晚舞臺布景和演員服裝顏色上,發現流行中國風,開發了幾款中式風格的羊絨衫。有人怕市場上出同款,去杭州特調了一種紗線顏色,起名故宮紅,整個清河找不到第二家能做這個顏色的工廠。

那幾年,清河的羊絨制品市場一進入秋季,常常堵得水泄不通。供貨商在屋里忙著打包,打印機里吐出一串串的快遞單,吱吱叮叮響個不停。當地一家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高峰期,十幾輛大貨車在快遞公司門口排起長龍,等待包裹入庫。

海霞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家里就能干活兒,也不用去人群中打交道。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涌入直播,海霞明顯感覺到,從2022年開始,流量大不如前,情形好時一天賣十幾件,有時候播幾個小時,在線人數只有幾個人。平臺規范后,她只能用一個手機直播。

主播們開始從硬件上下功夫。當地一家賣攝像器材的店鋪老板說,以前大家對燈光要求低,200塊頂頭了,現在經常出售1000元的補光燈。一位攝影師幾乎每天能接到大主播的訂單,上門安裝兩三萬元的攝像機。

海霞的直播間也在一點點升級,她在原來光禿禿的墻上掛了福字,買了綠植放在置物架上,又花300多元裝了一個不反光的窗簾,并試著找運營推流。

更重要的是有好款式。海霞說,遇到好款式能多賣兩天,但大主播抓住一個爆款一直播,留給小主播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少。去年下半年,海霞將精力轉移到運營一個平臺的店鋪上,琢磨怎么給店鋪推流。

這幾年,清河一直流傳著各種關于財富的故事。有的人精準追著風口走,接連吃到了淘寶、直播的紅利。有人在一個風口中一夜暴富,又因為賭博、投資失敗跌下神壇,也有人一直渴望分到時代的一杯羹,卻苦苦抓不住流量的密碼。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海霞無法掌握潮水的方向,但她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抓著現有的流量。她沒怎么給自己置辦東西,家里也沒添置什么物件,掙來的錢,她打算攢著給兩個兒子買房。

老天挺公平的,讓俺掙了點錢。回憶這幾年的經歷,海霞覺得跟說書唱戲的一樣。如今,海霞走在路上,常常迎來村里人羨慕的眼光,還有人希望向她學習直播。她說:一個農村婦女,不投本,人家叫咱賣起來了,特別感恩。

編輯:吳思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4-02-22 11:43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