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對90后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發財政補貼?
中新經緯3月4日消息,中新經緯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燕芳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了多份議案,涉及促進年輕人參與個人養老金配置、優化康復醫療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等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燕芳 受訪者供圖
鼓勵年輕群體配置個人養老金
在周燕芳看來,在中國當前的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推動年輕人群積極配置個人養老金顯得尤為重要。
周燕芳提到,個人養老金存在開戶熱投資冷、繳存意愿不高等現象。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年輕人尤其是90后雖然在開戶人數上占到整體的30%,但在參與配置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繳存和投資時均有所顧慮。背后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年輕人對個人養老金不夠了解;年輕人長期養老儲備意愿不強;稅收政策對年輕人的激勵不足;賬戶管理靈活性不足;個人養老金產品選擇專業門檻高。
針對促進年輕人參與個人養老金配置,在稅收政策方面,周燕芳建議加大稅收激勵,差異化設計,引導長期參與。
周燕芳指出,根據《2024年返城就業調查報告》顯示,90后的平均年薪主要集中在6萬元-10萬元之間。這意味著大部分90后本身在經濟上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且閑置資金相對有限。以每年存滿12000元為例,很多90后實際上難以達到享受稅收優惠的門檻。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收入在6萬元及以下的90后群體,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稅延政策對他們而言也缺乏吸引力。
針對上述情況,周燕芳建議進一步加大稅收優惠激勵政策,可對繳存期超過十五年的90后年輕群體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發放財政補貼,鼓勵低收入年輕群體配置個人養老金、加強長期養老保障。另外,建議調增個人養老金年度繳費金額上限至20000元,以加大EET模式下稅收優惠力度,提高稅收遞延的激勵效應,增加對中高收入年輕群體的吸引力。
對于促進年輕人參與個人養老金配置,周燕芳還建議加強宣傳,推廣養老金融知識,提升年輕人參與積極性;針對擴展個人養老金提前取出的條件,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和靈活度;優化服務流程,降低個人養老金的選擇門檻。
擴大康復醫療醫保支付范圍并探索按功能付費
中新經緯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周燕芳還將就優化康復醫療醫保支付方式提出建議。
周燕芳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及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口數量逐年上升,中國康復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由于未能建立較為合理的急性期康復、中長期康復的支付方式,導致部分康復患者被分解住院、頻繁轉院等問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也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現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復醫療服務,普遍呈現三高兩低的局面,即患者費用負擔高、致殘率高、反復住院率高及報銷水平低、獲得感與滿意度低。針對康復醫療支付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擴大康復醫保支付范圍,開展基于功能分類的康復醫療醫保支付試點,優化康復醫療醫保支付方式。
周燕芳表示,現階段中國康復醫保報銷項目各地情況并不統一,康復發達地區基本已經完成29個康復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但仍有部分地區還未實現基本康復治療項目的醫保基金支付,建議加快基本2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政策執行力度。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周燕芳建議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逐步增加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
周燕芳還建議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醫療信息化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圍繞康復醫療醫保支出比例較高的病種,開展基于功能分類FRGs的康復醫療醫保支付試點,讓醫保支付更公平合理。
此外,周燕芳還關注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建議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加強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信息平臺建設與數據共享,優化理賠流程并提高事前預防能力,鼓勵保險機構創新商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提升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保險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性。
編輯:周楊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