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刷臉”才能住 有必要嗎??
對于當前游客入住幾乎所有的賓館酒店,都必須要到專門人臉識別設備前刷臉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提交提案,直言在酒店加裝人臉識別設備終端,既沒有明確的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也沒有正式成文的部門規章規定,該舉措不僅降低服務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滿和投訴,而且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建議公安部指導地方取消入住酒店必須刷臉的規定,并召回相關軟硬件設備。
該建議在網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留言講述自己出差和旅行過程中因為刷臉入住而遭遇的不便,對這一建議表示支持。不過,我們或許應該首先問一句,為什么會有刷臉入住的情況?
一個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對安全的考慮。畢竟出門在外,誰都需要一份安心。2022年頒布的《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旅館接待旅客住宿必須登記。登記時,應當查驗旅客的身份證件,按規定的項目如實登記。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贊同如實登記的必要性。但是,既然目前的身份證已內存足夠的個人身份信息,能夠表明身份,保證入住的安全,刷臉的必要性似乎就存疑了。
更重要的是,刷臉這種看似方便的身份驗證方式,卻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近年來,人臉信息越來越多地被不法分子獲取和使用,相關侵犯隱私權、肖像權甚至用人臉信息來實施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人臉識別潛藏的信息泄露隱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重視和警惕。
也因此,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為什么入住賓館酒店非要人臉識別?收集的個人信息到底去了哪里、何種用途?所以,就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對設備供應商、信息采集部門、管理部門提出具體的、可執行、可查驗的要求,建立有效的法制管理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
其實,對于刷臉入住不少酒店和賓館可能也是有苦難言。有調研顯示,人臉識別終端的單價從數千到數萬不等,酒店需要安排1-4臺終端,廠家還會收取年度系統維護費用。如此不僅降低了服務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滿,還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既然如此,刷臉入住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值得認真討論和研究。至少,現階段可以把是否需要刷臉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而不是強制要求。
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規定,賓館、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經營場所,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的,不得以辦理業務、提升服務質量等為由強制、誤導、欺詐、脅迫個人接受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
當然,現實情況可能是,很多消費者人在旅途,大多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盡管會擔心個人信息的安全,但為了盡快入住,一般會選擇不計較。同樣,很多酒店和賓館為了達到要求,也就選擇了隨大流,安裝相關設備。
可見,對于解決刷臉入住的合理性問題,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關部門盡快推動相關工作。比如對人們在旅行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強制刷臉行為進行專項檢查,對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詳盡的調研。這樣一來,不管以后要不要刷臉入住,或許都可以給公眾一個有說服力的交代。說到底,公眾不是反對新技術,更不是不需要安全感,而是期待新技術能夠得到合理、科學的使用。
編輯:唐文培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