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與貝多芬 是誰畫的呢??
你好請問一下,歌德與貝多芬 是<愛尬聊_頭條百科>誰畫的呢?
趙瑞華 2021-04-08 03:35 貝多芬生平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后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于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后,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周行 2021-04-08 03:35 貝多芬和歌德一起散步,回來的路上遇到了王公貴族。他們遠遠看見時,歌德就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彎著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著皇室成員的經過。而貝多芬卻獨自向歌德說著他想說的話,看到歌德那個樣子,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紐扣,背著手徑直朝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的,太子魯道夫向貝多芬脫帽致敬,皇后向他打招呼。那些大臣們也都認識他。貝多芬故意看著這群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事后,貝多芬還毫不客氣地把歌德教訓了一番。這讓當時任魏瑪大公樞密參贊的歌德永遠不能原諒他,而貝多芬卻不以為然。 貝多芬一生蔑視權貴,同時貝多芬也視歌德為奇才益友,所以歌德的態度更加讓貝多芬難以接受。晚年的貝多芬表示過,對于當時的事情早已原諒了歌德,但歌德卻從此對貝多芬的態度非常冷淡。 對于歌德與貝多芬是敵是友的問題,好多學者爭論不休。以我個人觀點,杰出的大師之間存在對事情認識上的分歧,不足為奇,這是致力于追求的大師應該具備的精神。同時,以貝多芬和歌德兩位大師巨匠的道德修為,都不是因個人恩怨而對對方心存嫉恨的人。就好比恩格斯評價馬克思時說:“他(馬克思)一生有很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趙瑞華 2021-04-08 03:37 他們本是很好的朋友。一個作曲家,一個詩人,都很有才華,這是友誼的基礎。但貝多芬是平民,歌德出身高,所以貝多芬向來不注重貴族禮儀,而歌德十分看重這些。一次貴族馬車經過的時候,歌德脫帽注目,以示禮節,貝多芬卻壓低帽檐走了,從此兩人分道揚鑣。友誼完結。出自羅曼羅蘭名人傳
李振 2021-04-08 03:44 貝多芬軼事 欣然忘食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后,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侍者終于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 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必惗喾腋韭牪贿M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后,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令敵手剽竊無門 貝多芬在18歲時(1788年)和波恩的勃勞寧一家交上了朋友,這一家的女兒埃雷奧諾勒(1772~1841)和兒子羅倫茨(1777~1798)跟貝多芬學習鋼琴。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波恩去維也納。由于離別前發生了一場爭吵,貝多芬到了維也納以后有一年沒有和埃雷奧諾勒通過信。 1793年,他把在維也納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寫的)題獻給了埃雷奧諾勒。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中費加羅的詠嘆調為主題的小提琴和鋼琴變奏曲。 1793年11月2日,貝多芬寫給埃雷奧諾勒的信里,在談到尾聲中鋼琴部分技術艱難的顫音時說:“維也納有些人在晚上聽了我的即興演奏后,第二天就會把我的風格上有某些特色的東西記錄下來,算作他們自己的東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沒有看穿他們的這種行徑,我是不會寫這類曲子的。我知道他們的曲譜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決定先發制人。但我還有另一個理由:我想難倒那些維也納鋼琴家,其中有幾個是我的死敵。我要用這個來回敬他們,因為我料到,我的變奏曲將會到處和那些所謂的先生們狹路相逢,使他們顯出一副狼狽相?!辈痪靡院?,貝多芬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了這個曲子,顯示了他那高超的鋼琴技巧。 激進的性格 “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貝多芬的恩師,但這對師生之間由于見解不同,常常發生不和。海頓十分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但無法容忍貝多芬那種大膽的創新精神和桀傲不馴的性格。因此,兩人的分手是遲早的事情。 德國大文豪歌德與貝多芬于1812年在波西米亞相會,共同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未建立起友誼。 貝多芬熱烈佩服著歌德的天才,可對歌德的某些做法卻不能容忍。一天,他們一同出去散步。在路上遠遠看到了奧地利皇后率領著一群皇室成員與他們相向而行,歌德不顧貝多芬的一再勸阻,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邊。貝多芬對歌德說:“您大可不必這樣做。他們可以把勛章別在任何一個人的胸前,但這人決不會因此變得更優秀些。他們也許能使一個人成為七品或三品文官,但在任何時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貝多芬來……”然而歌德不僅仍拘謹地立在路邊,而且面部開始顯現出謙卑的微笑。 貝多芬意識到,無論他再說什么都是徒勞的。于是,他抬頭挺胸繼續向前走去。結果奧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認出貝多芬后,反倒率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敬。當他們經過歌德身邊時,歌德卻早已脫帽鞠躬,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事后,貝多芬痛心地對歌德說:“……您對于他們過分尊敬了?!奔幢闳绱?,貝多芬對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人們在他晚年全聾時用的談話冊中發現,他不許別人用輕蔑的口吻談論歌德;并曾對人表示:為了歌德,他情愿“犧牲十次性命”。然而歌德對貝多芬卻終生不能原諒,態度冷淡,有時甚至是無情的,令人十分不解。 蔑視權貴的貝多芬 “對豬彈琴”蔑視權貴是貝多芬的一貫性格。貝多芬的一位友人 利希諾夫斯基公爵曾邀請貝多芬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國軍官們演奏,但貝多芬沒有答應。公爵終于板起面孔,變“邀請”為“命令”。 但貝多芬不僅毫不畏懼地堅持回絕,而且回家之后,他就把利希諾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給他的一尊胸像找出來,摔得粉碎。然后,他給這位公爵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的話:“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對于上層社會闊佬們的諂媚,貝多芬一樣深感厭惡。 貝多芬生活的時代,歐洲盛行一種“收藏名人貼身物品”的風氣。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貝多芬索取一束頭發做為紀念,貝多芬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后來竟用紙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將那位貴婦打發了。而那位伯爵夫人還蒙在鼓里,以為真的得到了寶貝。 有一次,幾個貴族幸運地請到貝多芬,一起欣賞他的鋼琴演奏。起初,貝多芬的興致也還不錯,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漸發現這些貴族們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飯后“裝點裝點門面”而已。于是貝多芬立刻蓋上琴蓋,怒氣沖沖的留下一句:“我沒有興趣對豬彈琴!”后,拂袖而去。 嚴謹的作曲態度 門德爾松曾將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眾。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上了十二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現最里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想)竟然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十二次改寫的)完全一樣。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作曲對于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著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這一點又極像我國唐朝詩人李賀。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 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 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貝多芬和海頓 貝多芬終于明白,他在家鄉是不可能有更大進展的,于是決定再到維也納去尋求他的幸運。此時莫扎特已經去世了,但是海頓剛剛獲得他第一次在倫敦的勝利,正處于盛名的高峰。在經過波恩的時候,海頓已經聽過并且大加贊賞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貝多芬決定首先轉向海頓學習。海頓這時早已過了他的青年時代,并且在創作和指揮自己最偉大的作品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勤奮。難怪他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學生們每一堂課只交兩毛錢,他大概覺得自己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練習稿紙上。于是貝多芬常常發現他的練習中有些未改正的錯誤,他很生氣。當那年老的教師出發到倫敦進行第二次訪問時,貝多芬轉向一位天才較低但很嚴格的教師學習。后來他常常大聲宣告他從海頓那里什么也沒學到。不過,不久后,他一定會逐漸覺得,假如他沒有從改正練習方面得到什么的話,他卻從海頓那里獲得了靈感,因為他把他最初的幾首鋼琴奏鳴曲獻給了海頓。而且當海頓為他的《創世紀》的演出最后一次在臺上露面,被他的幾個仆人扶出去的時候,貝多芬彎下腰來親切地吻了這位衰弱的老人。
姚光眾 2021-04-08 03:52 貝多芬簡介慘遭鞭打的童年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讓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洋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的命運下,貝多芬度過了童年。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練,水平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不如。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逐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還未到家,母親就逝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很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后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首獻給了華德斯坦。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于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掙脫束縛追求自由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摹兜谝惶柦豁懬肥呛髞聿抛鞯模晁殖霭媪巳卒撉偃刈嘭惗喾乙驳於ㄑ葑嗾吲c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撕笪迥辏謱懽髁说谝惶柕降谑惶栦撉僮帏Q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
李虎 2021-04-08 03:57 不能這么說,貝多芬也是有成就的人,我覺得可以從價值觀的角度寫,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的人走出不同的路,你可以從這闡述歌德與貝多芬的不同人生觀價值觀
趙瑞華 2021-04-08 03:35 貝多芬生平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后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于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后,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周行 2021-04-08 03:35 貝多芬和歌德一起散步,回來的路上遇到了王公貴族。他們遠遠看見時,歌德就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彎著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著皇室成員的經過。而貝多芬卻獨自向歌德說著他想說的話,看到歌德那個樣子,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紐扣,背著手徑直朝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的,太子魯道夫向貝多芬脫帽致敬,皇后向他打招呼。那些大臣們也都認識他。貝多芬故意看著這群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事后,貝多芬還毫不客氣地把歌德教訓了一番。這讓當時任魏瑪大公樞密參贊的歌德永遠不能原諒他,而貝多芬卻不以為然。 貝多芬一生蔑視權貴,同時貝多芬也視歌德為奇才益友,所以歌德的態度更加讓貝多芬難以接受。晚年的貝多芬表示過,對于當時的事情早已原諒了歌德,但歌德卻從此對貝多芬的態度非常冷淡。 對于歌德與貝多芬是敵是友的問題,好多學者爭論不休。以我個人觀點,杰出的大師之間存在對事情認識上的分歧,不足為奇,這是致力于追求的大師應該具備的精神。同時,以貝多芬和歌德兩位大師巨匠的道德修為,都不是因個人恩怨而對對方心存嫉恨的人。就好比恩格斯評價馬克思時說:“他(馬克思)一生有很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趙瑞華 2021-04-08 03:37 他們本是很好的朋友。一個作曲家,一個詩人,都很有才華,這是友誼的基礎。但貝多芬是平民,歌德出身高,所以貝多芬向來不注重貴族禮儀,而歌德十分看重這些。一次貴族馬車經過的時候,歌德脫帽注目,以示禮節,貝多芬卻壓低帽檐走了,從此兩人分道揚鑣。友誼完結。出自羅曼羅蘭名人傳
李振 2021-04-08 03:44 貝多芬軼事 欣然忘食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后,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侍者終于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 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必惗喾腋韭牪贿M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后,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令敵手剽竊無門 貝多芬在18歲時(1788年)和波恩的勃勞寧一家交上了朋友,這一家的女兒埃雷奧諾勒(1772~1841)和兒子羅倫茨(1777~1798)跟貝多芬學習鋼琴。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波恩去維也納。由于離別前發生了一場爭吵,貝多芬到了維也納以后有一年沒有和埃雷奧諾勒通過信。 1793年,他把在維也納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寫的)題獻給了埃雷奧諾勒。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中費加羅的詠嘆調為主題的小提琴和鋼琴變奏曲。 1793年11月2日,貝多芬寫給埃雷奧諾勒的信里,在談到尾聲中鋼琴部分技術艱難的顫音時說:“維也納有些人在晚上聽了我的即興演奏后,第二天就會把我的風格上有某些特色的東西記錄下來,算作他們自己的東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沒有看穿他們的這種行徑,我是不會寫這類曲子的。我知道他們的曲譜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決定先發制人。但我還有另一個理由:我想難倒那些維也納鋼琴家,其中有幾個是我的死敵。我要用這個來回敬他們,因為我料到,我的變奏曲將會到處和那些所謂的先生們狹路相逢,使他們顯出一副狼狽相?!辈痪靡院?,貝多芬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了這個曲子,顯示了他那高超的鋼琴技巧。 激進的性格 “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貝多芬的恩師,但這對師生之間由于見解不同,常常發生不和。海頓十分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但無法容忍貝多芬那種大膽的創新精神和桀傲不馴的性格。因此,兩人的分手是遲早的事情。 德國大文豪歌德與貝多芬于1812年在波西米亞相會,共同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未建立起友誼。 貝多芬熱烈佩服著歌德的天才,可對歌德的某些做法卻不能容忍。一天,他們一同出去散步。在路上遠遠看到了奧地利皇后率領著一群皇室成員與他們相向而行,歌德不顧貝多芬的一再勸阻,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邊。貝多芬對歌德說:“您大可不必這樣做。他們可以把勛章別在任何一個人的胸前,但這人決不會因此變得更優秀些。他們也許能使一個人成為七品或三品文官,但在任何時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貝多芬來……”然而歌德不僅仍拘謹地立在路邊,而且面部開始顯現出謙卑的微笑。 貝多芬意識到,無論他再說什么都是徒勞的。于是,他抬頭挺胸繼續向前走去。結果奧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認出貝多芬后,反倒率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敬。當他們經過歌德身邊時,歌德卻早已脫帽鞠躬,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事后,貝多芬痛心地對歌德說:“……您對于他們過分尊敬了?!奔幢闳绱?,貝多芬對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人們在他晚年全聾時用的談話冊中發現,他不許別人用輕蔑的口吻談論歌德;并曾對人表示:為了歌德,他情愿“犧牲十次性命”。然而歌德對貝多芬卻終生不能原諒,態度冷淡,有時甚至是無情的,令人十分不解。 蔑視權貴的貝多芬 “對豬彈琴”蔑視權貴是貝多芬的一貫性格。貝多芬的一位友人 利希諾夫斯基公爵曾邀請貝多芬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國軍官們演奏,但貝多芬沒有答應。公爵終于板起面孔,變“邀請”為“命令”。 但貝多芬不僅毫不畏懼地堅持回絕,而且回家之后,他就把利希諾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給他的一尊胸像找出來,摔得粉碎。然后,他給這位公爵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的話:“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對于上層社會闊佬們的諂媚,貝多芬一樣深感厭惡。 貝多芬生活的時代,歐洲盛行一種“收藏名人貼身物品”的風氣。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貝多芬索取一束頭發做為紀念,貝多芬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后來竟用紙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將那位貴婦打發了。而那位伯爵夫人還蒙在鼓里,以為真的得到了寶貝。 有一次,幾個貴族幸運地請到貝多芬,一起欣賞他的鋼琴演奏。起初,貝多芬的興致也還不錯,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漸發現這些貴族們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飯后“裝點裝點門面”而已。于是貝多芬立刻蓋上琴蓋,怒氣沖沖的留下一句:“我沒有興趣對豬彈琴!”后,拂袖而去。 嚴謹的作曲態度 門德爾松曾將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眾。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上了十二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現最里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想)竟然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十二次改寫的)完全一樣。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作曲對于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著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這一點又極像我國唐朝詩人李賀。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 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 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貝多芬和海頓 貝多芬終于明白,他在家鄉是不可能有更大進展的,于是決定再到維也納去尋求他的幸運。此時莫扎特已經去世了,但是海頓剛剛獲得他第一次在倫敦的勝利,正處于盛名的高峰。在經過波恩的時候,海頓已經聽過并且大加贊賞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貝多芬決定首先轉向海頓學習。海頓這時早已過了他的青年時代,并且在創作和指揮自己最偉大的作品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勤奮。難怪他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學生們每一堂課只交兩毛錢,他大概覺得自己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練習稿紙上。于是貝多芬常常發現他的練習中有些未改正的錯誤,他很生氣。當那年老的教師出發到倫敦進行第二次訪問時,貝多芬轉向一位天才較低但很嚴格的教師學習。后來他常常大聲宣告他從海頓那里什么也沒學到。不過,不久后,他一定會逐漸覺得,假如他沒有從改正練習方面得到什么的話,他卻從海頓那里獲得了靈感,因為他把他最初的幾首鋼琴奏鳴曲獻給了海頓。而且當海頓為他的《創世紀》的演出最后一次在臺上露面,被他的幾個仆人扶出去的時候,貝多芬彎下腰來親切地吻了這位衰弱的老人。
姚光眾 2021-04-08 03:52 貝多芬簡介慘遭鞭打的童年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讓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洋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的命運下,貝多芬度過了童年。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練,水平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不如。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逐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還未到家,母親就逝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很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后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首獻給了華德斯坦。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于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掙脫束縛追求自由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摹兜谝惶柦豁懬肥呛髞聿抛鞯模晁殖霭媪巳卒撉偃刈嘭惗喾乙驳於ㄑ葑嗾吲c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撕笪迥辏謱懽髁说谝惶柕降谑惶栦撉僮帏Q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
李虎 2021-04-08 03:57 不能這么說,貝多芬也是有成就的人,我覺得可以從價值觀的角度寫,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的人走出不同的路,你可以從這闡述歌德與貝多芬的不同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