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計劃”讓榮光重現?
早晨8點,浙江紹興解放路上的同心樓前就排起了長隊,3元錢一個的大肉包裹滿了湯汁。一口咬下去,油水和肉餡的香味一下子就溢滿了口腔。這是老紹興的味道,也是解放路的味道。
解放路原名為紹興大街,是紹興城區最為主要的一條商業大街和交通主干道,像同心樓這樣的百年老號,是這條路上的標志。1949年,為慶祝紹興解放,紹興大街改名為解放路。75年里,解放路見證了城市的發展,也承載了一代又一代紹興人的記憶。
作為城市的中軸線,解放路成為紹興發展的靈魂所在,集聚了紹興所有的繁華底色和精神文脈,更是紹興零售商業的“黃金帶”。9月,上游新聞記者來到紹興解放路,從街頭巷尾中找尋“一條解放路,半座紹興城”的城市風韻。
解放路上的紀念碑。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繁華街道
紹興,古稱越州,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早在南宋,紹興城區就已商賈云集,到清光緒年間,首次有了紹興大街的記載。1933年,大江橋至清道橋路段改建為瀝清路面,這是紹興城區第一條瀝青路,也是紹興城區最為重要的一條商業大街。
《浙江檔案》中的《紹興解放紀實》提到,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南京后,迅速向南方各省進軍。5月初,三野、二野所屬共13個軍,相繼進入浙江作戰。5月1日,為了切斷蕭甬、浙贛鐵路,阻擊逃竄的敵人部隊,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部隊接管城市,中共浙東臨委、浙東第二游擊縱隊決定迅速解放諸暨、紹興。
5月6日上午8時許,浙東第二游擊縱隊司令部及直屬三支隊、警衛大隊等700余名戰士從諸暨楓橋鎮出發,向紹興城開進。下午4時,部隊開進到了紹興城南離城約十余公里的坡塘鎮。當晚,部隊在坡塘鎮宿營。5月7日上午10時許,解放軍縱隊一部率先出發。他們繞道紹興城東面,準備在戰斗打響后,阻擊從城內潰逃出來的敵人。下午2時許,解放軍部隊占領了紹興城東的箬賁山制高點,戰士們在箬賁山上架起了重機槍,封鎖了敵人向寧波方向逃跑的公路。
解放路上的老郵局。紹興市城建檔案館
7日午后,縱隊另一部已突擊到紹興城南門外。下午3時許,縱隊司令部在龜山設立指揮部,指揮攻城作戰,經過短時交戰,很快占領了府山、塔山、蕺山,把紅旗插上了山頂。當天下午4時,解放軍入城時,紹興街頭擠滿了前來歡迎的市民。5月8日,《紹興工商報》刊登了題為“浙東人民解放軍昨光榮進城,紹興人民已解放”的報道。?
為了慶祝紹興解放,這條繁華百年的紹興大街,正式更名解放路,并以東街口為界,以北路段稱解放北路,以南稱解放南路。經過幾次擴建,如今的解放南路已經伸出南門到三環,解放北路延伸出火車站過大灘,成為連接紹興南北方向的主干道之一。
正在建設中的紹興大廈。紹興市城建檔案館
紹興人記憶中的“第一”
在紹興人的記憶里,紹興解放路不僅是紹興老城區的城市脊梁,?也是紹興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沿著解放路一路走,道路兩旁的魯迅、蔡元培、秋瑾等名人故居,總能讓人想起那些或激昂或溫婉的詩句。
在不斷的城市變遷中,今年71歲的韓利家在解放路上也留下了無數回憶。
說起解放路上的名人故居、老字號和商場,韓利家如數家珍。“我從小就生活在這附近,小時候這條路上特別熱鬧,都是大大小小的門市部,遇到節假日,路上滿滿的都是人,每家門市部前就排著長隊。”韓利家說,她是家里的大姐,父母工作忙時,家里采購都歸她管,所以解放路是去得最多的地方。
“后來我考入了銀行系統,因為單位在解放路上,所以家也搬到了解放路上,這一住就是幾十年。”韓利家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路上的老字號小吃店。“像同心樓,都是附近的人排隊買吃的,早飯、午飯都有,有時候家里來親戚了,也要買點同心樓的包子讓他們帶回去。街上的秋瑾紀念館、魯迅故居,更是常去的地方。這些年街上大的商城越來越多,街邊的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見證解放路的變化,解放路也在記錄著我的生活。”
老字號同心樓還是紹興人記憶中的味道。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解放路的變化也在影響著每一位紹興人的生活。紹興現存資料中提到,為給群眾提供良好的購物環境,1970年,在原大善寺舊址上建造了紹興百貨大樓,其鄰有紹興百貨公司鞋帽商店、紹興第二百貨商店、星火鐘表店、光明路菜市場等。到上世紀80年代,從紹興百貨大樓開始,第一食品商店、大昌祥布店、紹興新華書店、越州百貨商店、工農五金商店等讓解放路商圈雛形初現,后來又陸續建起了紹興大酒店、供銷超市、國商、華誼、華聯大廈等。特別是到上世紀的90年代,以國商大廈為標志的解放路“金三角”區域形成,解放路八百多米的街區,杭州大廈潤和購物中心、國商大廈、華聯等百貨商場鼎足而立,成為古城中心最核心的區域商圈。
在80、90后紹興人的記憶里,供銷大廈的電梯等新出現的事物都是童年里最快樂的記憶。“以前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去解放路的供銷大廈,當時供銷大廈是紹興第一家有電梯的商城,每次都要來來回回坐好幾次,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開心。”在王涵的記憶里,解放路帶給他的不僅是童年的記憶,還有家鄉的味道。
榮祿春的小籠、蘭香館的扎肉、同心樓的油包、望江樓的饅頭……雖然在外打拼多年,可每次回到紹興,王涵總要到解放路上走走。“每次回去都要去同心樓的,那個味道從沒變過,只是有些老字號已經搬離了解放路,只是在偶爾路過原址的時候還能想起小時候的味道。”王涵說,在老一輩的記憶里,解放路是生活,而在他的記憶里,解放路為他打開了了解世界的門。
解放路上分布著名人故居和步行街。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老字號“復興”
世紀之交,解放路上不同年代的建筑進行了統一的改造,至今還延續著坡屋頂、粉墻黛瓦、騎馬樓等傳統建筑的樣式。對比城建檔案館的老照片,如今的解放路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走在解放路上,曾經繁華的商業底色依然在伴隨著城市的發展。
在解放路上的魯迅故里步行街,上游新聞記者看到,這里依然采用了紹興老建筑的樣式,步行街里老字號、網紅店分布其中,豐富多樣的商品讓這里成為打卡紹興的網紅景點之一,而分布在周圍的名人故居也成為紹興最亮眼的文化名片。
“紹興的第一條地鐵也是從解放路通過的。”韓利家說,從步行、自行車到公交車、地鐵,解放路的交通變化也濃縮了紹興城的交通變化,生活在解放路上的居民生活半徑被打開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游客來到解放路。“現在解放路上還有了公園,我們每天都要到那邊去鍛煉、唱歌,生活氛圍越來越好。”韓利家說。
20世紀70年代的解放路。紹興市城建檔案館
為給地鐵讓路,260年未變店址的老字號藥鋪震元堂搬家了。據當地媒體報道,紹興老字號藥鋪震元堂一直是紹興解放路上的標志性建筑,因為它從清乾隆十七年初創,便在現解放路勝利路的路口存在了260多年,從二層木結構小樓變為12層的震元大樓,始終未遷址。
隨著解放路周圍商圈的興起,曾經人山人海的解放路上卻顯得冷清了不少,在變遷中,一些老字號也從解放路上隱退。如何能重現繁華?
2023年6月,紹興市越城區發布了解放路“喚醒計劃”,通過商圈重振、市區聯動、系統推進,讓這條古城老街迎來新變化。計劃中提到,要完善交通、燈光設施,開放更多的公共停車空間,推出外擺、店招、業態新規等一系列舉措,來實現解放路環境、氛圍、業態和管理等方面的變化。
同時,為了讓通達沿街商鋪更快速、創造更便捷的消費環境,相關部門在解放路沿線環境全面整治的基礎上,采取優化交通隔離帶、增設人行橫道、增設標志標識、挖掘沿線停車場所資源等措施,充分利用沿街公共空間,如東街廣場、城市廣場、蔡元培廣場等幾個關鍵節點實行微改造,沿線燈光進行優化,增設繞樹燈光,美化建筑體燈帶等,進一步增設美陳小品,打造特色網紅打卡點。
在業態分布和管理舉措上,解放路還引進了一批首店潮牌,實施“古城青年創客行動”。其中,最重要的推動老字號回歸,在吸引更多年輕創業者到解放路開店創業的同時,鼓勵榮祿春、蘭香館、望江樓、丁大興、孟大茂等一批紹興傳統老字號企業逐步回歸解放路。
紹興市解放路“喚醒計劃”正在讓老字號回歸。紹興市城建檔案館
“喚醒計劃”旨在向消費者和經營者發出重振解放路商圈的強烈信號。越城區商務局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喚醒計劃”分為“有變化”和“抓長效”兩步走,以“喚醒”計劃為契機,打開“朋友圈”,歡迎更多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本參與解放路的振興工作,還將推進沿街商鋪業態的有機更新,提供更多的消費場景滿足多樣消費需求,提升解放路的商業吸引力。
75年里,解放路見證了紹興的發展與繁華,如今,紹興也在“喚醒計劃”中讓解放路重現榮光。“一條解放路,半座紹興城。”解放路的故事在繼續,留在紹興人記憶中的解放路也正在回歸。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編輯:徐遠哲責編:郎清湘,李洋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