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有居民狩獵時 因樹林茂密將同伴當獵物誤殺?
紅星新聞消息,雖然國慶假期已過,但是與云南哀牢山相關的話題依然在網絡上被熱議。此前獨闖哀牢山深處的博主“苗疆陳朵朵”為其擅闖行為道歉后,其賬號已不可搜索。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哀牢山已有部分區域被開發成旅游景區,當地也有向導組織在景區范圍內進行徒步活動。一些向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現在報名參加哀牢山徒步的游客已經排到半個月之后。也有向導表示,此前曾有一些徒步者擅自進入未開發區域。
哀牢山中經常會出現大霧造成人員迷路 受訪者供圖
曾經多次參加過山區救援的云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胡文琨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網上關于哀牢山“進山后指南針會失靈”“夜間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說法可信度并不高,迷路后導致的失溫等才是進山人員死傷的主要原因。
10月10日,中國探險協會相關負責人對紅星新聞記者說,很多網友為博取流量,故弄玄虛地將哀牢山等地說得非常神秘,這并不可取,對于一些適合徒步的地方來說需要“疏堵結合”。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做好安全警示教育,規定禁止進入的區域;另一方面適度開發探險徒步區域,并做好安全和服務“兜底”,滿足游客對安全戶外探險徒步的需求。
哀牢山向導:
未來半個月徒步團已排滿
此前有人冒險不沿劃定路線徒步
“國慶假期徒步團都是排滿了的。我們是需要提前15天預約行程,現在后面的行程也都已經被排滿了。”生活在云南玉溪的徒步團向導李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李先生說,隨著哀牢山的走紅,現在網上發布徒步信息的多是正規旅行機構,徒步范圍也主要是在哀牢山已開發的區域內。以玉溪當地旅行社和向導給出的徒步跟團項目為例,多是4人一團,價格約在800至1000元一人。其中,徒步路線主要在核心區域外圍,包括南恩瀑布、石門峽景區、茶王步道等。李先生帶的主要是“新手團”,徒步路線也相對簡化,例如茶王步道不會帶著走太遠,走一定距離之后就退出來。
彭先生在玉溪經營旅行社,也提供哀牢山徒步項目。“之前這條線路也有人走,但是今年國慶前開始火爆,我們增加了該項目的數量。即使是在哀牢山外圍,徒步這一塊的話還是有很多地方沒開發出來,我們會選擇成熟的路線,之前徒步的游客也都安全走完了。”
彭先生說,在哀牢山做向導的多是本地人,對山區環境較為熟悉,但是為安全起見他們還是會走成熟的路線。目前他們所有的徒步路線不會在野外扎營,而是在天黑之前回到附近的酒店住宿。裝備也不需要特別專業,因為哀牢山是一個大山脈,只是沿著外圍走一下,一般線路四五個小時左右就出來了。
但是李先生和彭先生都坦言,此前曾有一些游客希望體驗“更原始”的哀牢山,因此會要求向導從景區路線上離開,進到更自然的森林中去。“山里會有一些當地村民踩出來的小路,以前我們也會滿足游客的此類要求,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還是避免做這類事情,畢竟安全更重要。”
植被茂密容易起霧:
在規劃區域徒步一般問題不大
進入林區危險性會成倍增加
生活在云南昆明的蘇先生曾在今年8月份徒步過哀牢山茶王步道線路。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茶王步道屬于茶馬古道哀牢山段,已經被部分開發,并修建了步道。
“當時去的游客還不太多,山里的霧很大,而且趕上下雨,雖然有步道,但是基本就1米多寬,兩邊都是原始森林。”蘇先生說,景區在入口處會提示游客要選擇恰當的徒步路線,同時要選擇當地向導。在路線上有很多警示牌,提示大家當地會有熊出沒,進山需要謹慎。
云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胡文琨曾多次前往哀牢山參加救援行動,對哀牢山的情況較熟悉。他表示,早些年哀牢山里曾有一些當地居民打獵、采藥時走出來的小路,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封山育林,這些小路常年無人,已經完全被植被覆蓋。由于哀牢山植被茂密,沒有戶外經驗的人一旦進入,很容易迷失方向。森林四周都是樹木,加上經常出現的大霧,有時候視線連幾米都達不到。
哀牢山已開發景區步道邊的警示牌 受訪者供圖
紅星新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查到,幾年前,曾有當地居民在哀牢山狩獵時因樹林茂密將同伴當成獵物誤殺。
據云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7年8月的一份判決書顯示,2016年11月14日10時許,被告人王某某邀約被害人楊某到鎮沅縣九甲鎮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山上狩獵、挖藥材。當日16時許,二人到達自然保護區“小河頭”山林處后,被告人王某某看到右前方有一片樺竹林的樹枝在搖動,以為有獵物出現,隨即用自己持有的火藥槍朝搖動的樺竹林方向開槍射擊,但實際射中的是同伴楊某。約兩分鐘后楊某死亡。
法院一審判處被告人王某某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犯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
胡文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哀牢山是一片很大的區域,最近幾年開始有一些徒步愛好者來徒步,但是人并不算多,進山的大多還是當地居民。這次哀牢山在網上受到關注后,導致今年十一假期期間來哀牢山旅游的人一下子增多。“其實只要在規劃區域內徒步一般問題不大,但是進入林區危險性就會成倍增加。”
專業救援人員提醒:
“指南針會失靈”等說法不可信
迷路后失溫是最大危險因素
2021年11月,4名地質調查人員進入哀牢山后失聯,隨后被搜救隊伍發現時4人均已無生命體征,不幸因公犧牲,據公安、地質、氣象、環境、通信、林業、山地救援等領域專家聯合現場勘察,認為4人遇難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爬山導致體力消耗過大,事發區域出現瞬時大風、氣溫驟降等原因造成人體失溫。
胡文琨當時曾參與了對失聯的這4名地質調查隊員的救援。
胡文琨說,哀牢山植被茂密、大霧、地形復雜等原因會導致迷路,哀牢山的氣候多變又非常容易造成人體失溫,導致進山人員傷亡。人體失溫并不是說一定要在非常寒冷的天氣下,氣溫的急劇下降是人體失溫的最大威脅。比如正常情況下山里氣溫超過30℃,但是突然到來的一場降雨就可能讓氣溫在短時間內跌至20℃以下。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大溫差,就會導致人體失溫,造成危險。
胡文琨提到,尤其是在迷路、與外界聯系不上的情況下,人又容易緊張,各種風險因素疊加,造成的徒步風險很大。而且哀牢山交通不便,專業的救援隊伍即使得到消息,要趕到這里也需要數個小時。
對于網上近期出現的關于哀牢山“進山后指南針會失靈”“夜間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說法,胡文琨表示可信度并不高,“我們進山過很多次,并沒有遇到這類情況。”
如何安全野外徒步?
中國探險協會:
景區要合理開發“疏堵結合”
此次哀牢山受到關注,起因是博主“山取畫材”發布獨闖哀牢山的視頻,因出現多次森林中影影綽綽的畫面,不少網友一度紛紛認為其被大量“兇獸”盯上。最近幾天,博主“苗疆陳朵朵”曾發布視頻,記錄了國慶假期在哀牢山搭帳篷露營2天1夜的經歷。隨后,“苗疆陳朵朵”道歉,其賬號也無法搜索到。
紅星新聞記者從第三方數據平臺查詢后看到,在“苗疆陳朵朵”的賬號無法顯示前,其有粉絲59萬,其中的53萬是在其發布關于哀牢山露營的內容之后獲得的。
對于哀牢山在近期突然“躥紅”,很多網友近期也發表了看法。有網友表示哀牢山既然如此危險,應該選擇“繞路”;也有網友認為,哀牢山自然景色獨特,可以適度開發,滿足游客的“探險”欲望。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地近些年也在逐步對哀牢山進行開發。據云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政府網站此前消息,去年10月,當地就曾組織召開普洱市鎮沅縣哀牢山茶王徒步健身步道建設項目現場會,會上就專題研究了步道建設標準及內容,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其中提到,步道選址需盡量靠近村寨,以避免重裝徒步,線路盡量與沿途風景串聯起來,重點突出哀牢山奇、險、峻、美,配套附屬設施要有休息點、露營地、安全救援系統等。
據中國探險協會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發生戶外探險事故425起,涉及人員1350人,受傷320人,死亡及失蹤182人。
中國探險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戶外探險活動,都需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對于那些沒有太多戶外經驗的游客尤為如此。戶外徒步等探險活動應該“疏”而不僅是“堵”。一方面做好戶外常識的普及教育,讓大家知道哪些地方和行為是危險的,不能貿然前往,而要經過充分的準備。另外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對于一些適合戶外探險的區域,進行合理開發,滿足大家對戶外、山野的探險需求。此外,網友也不要為了流量而故弄玄虛地發布徒步探險的內容,以免引發別人誤會或模仿。
該負責人舉例說,中國探險協會曾和多地的政府、文旅部門嘗試,為戶外探險者提供“中國戶外預警救援互助平臺”等服務嘗試。徒步者佩戴相關終端設備,會由系統實時監控他所在的位置、環境,以及他的健康狀態。一旦遇到危險,遇險者可一鍵報警,系統也會自動報警,后臺就會安排救援人員就近及時實施救援。
原標題:哀牢山爆火背后:向導稱未來半個月徒步團已報滿幾年前曾有居民狩獵時誤殺同伴
編輯:楊雁琳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