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0中升學率?中國升學率最高的前20所中學是哪些?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中國升學率最高的前20所中學是哪些
- 鄭州24中2024招生簡章
- 鄭州十一中咋樣
一、中國升學率最高的前20所中學是哪些
在這二十所升學最好的中學里,大學附中有九所。大學附中是什么概念呢?近代新式中學,有三類:公立中學、私立中學、教會中學。三種形式中當屬公立中學的省立中學、大學附中最好。大學附中前身是清末新政后的各地大學堂附設預科。所以說現在的大學附中在中學里屬于最好的,有它的文化傳承。
二、鄭州24中2024招生簡章
一、招生計劃:計劃招生普通高中班4個共224人,美術班4個224人,播音與主持1個班56人,音樂班1個班56人,合計560人。
1、文化課與體育考試:全省中招報名時持有關證件和照片在就讀的初中報名。在外借讀的零星考生到鄭州市中招辦報名。
2、音樂、美術、播音特長生除參加中招文化課考試外,還需參加我校組織的專業加試。加試地點:鄭州24中。加試時間:5月27日,報名時間為考試前兩天。6月27日到7月7日舉辦音樂、美術考前培訓班,7月8日舉行第二次專業加試。(專業加試內容詳見“2012專業加試通知”)
1、采取學業成績、綜合素質評定結果和考生志愿相結合擇優錄取。
2、音樂、播音、美術特長第一志愿按照鄭州市中招分劃定的分數線,憑專業加試合格證降低20-40分錄取。音美特優生降低50分錄取,第二志愿不降分錄取。
三、鄭州十一中咋樣
1、鄭州市第十一中學,始建于1953年,原名“河南省鄭州第三高級中學”。1958年全市中學統一排序,更名為“鄭州市第十一中學”,1961年被確定為市屬重點高中,2002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示范性高中,2005年被評為省級首批示范性高中。學校占地總面積298畝(其中新校區252畝),建筑面積108046m2(其中新校區82999m2)。學校文化氛圍濃郁,育人環境優雅,五十多年來為高等院校和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萬余名優秀畢業生,二十年來學校升學人數連年攀升,目前鄭州十一中升入大學絕對人數和高考升學率均居鄭州市最前列。
2、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放心,使社會滿意”的辦學思想,堅持“和諧發展,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教學高質量,人才高素質,學生有特長,辦學有特色”的辦學目標,始終貫徹“求有知健體,達喻事明理”的校訓,堅持“三嚴”治校的原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多次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首批綠色學校、全國教育工會先進集體、國家級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首批文明學校、河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鄭州市首批示范性高中、鄭州市首批文明學校、鄭州市首批文明標兵學校、鄭州市首批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鄭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多種榮譽稱號。由于學校高考、會考、學科競賽成績突出,連年來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是鄭州市唯一一所連續14年榮獲“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的學校。
3、鄭州十一中名師薈萃,現有教職工235人,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6人,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76人,一級教師64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鄭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國家級骨干教師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9人,省級骨干教師10人,鄭州市首屆百名“名教師”3人,60余名教師已經或正在攻讀研究生課程。學校受國家、省、市表彰的教研成果250余項,教師發表論文300余篇,編撰著作600余部。教師隊伍層次之高、名師人數之多被省、市教育部門領導稱之為“十一中現象”。
4、為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上優質高中的需要,2002年,鄭州十一中被市政府確定為首批擴大辦學規模的優質高中。2005年秋,教學樓、圖書館典雅莊重,藝術館、體育館大氣磅礴,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校區投入使用。鄭州十一中將永遠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爭創中華名校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5、自強不息,風雨兼程。五十多年的歷史,是凝聚著幾代十一中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歷史,有成功的經驗,豐收的喜悅,當然,也有挫折和痛苦。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在全國左傾路線影響下,歷經整風反右、大躍進、反右傾、三年自然災害、社教運動、“文革”動亂,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但鄭州十一中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培養人才,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狠抓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正是由于幾代十一中人以自己執著的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創造了優異的成績,并把良好的校風、光榮的傳統不斷加以發揚光大,鄭州十一中才能歷經風雨而不倒,屢遭霜雪更挺拔。今天她以卓越的辦學成績令世人矚目。學校黨組織先后被中共鄭州市委、河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多次被市教委(教育局)評為優秀黨組織;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命名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學校工會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先進集體;被國家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綠色學校;1995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文明學校;1996年被省教委評為全省首批文明學校;2000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文明標兵學校;2005年被授予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理事單位;因高考、會考、學科競賽成績突出,自1992—2005年,連續十四年被評為鄭州市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6、建校50多年來,共有畢業生21421人,他們遍布祖國各地,奮斗在各行各業,為祖國建設做出了貢獻,為母校贏得了榮譽。較為著名的校友,如:胡樹儉(原鄭州市市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郝建生(中共鄭州市委副書記)、林艾英(河南省人事廳廳長)、李樹銘(原中共洛陽市委副書記,河南省老干部局局長)、弓盛梅(水稻專家)、葛新愛(第35屆世乒賽女單冠軍)、王立新(河南省政府批準的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公安系統二級英模)……
7、50多年來,新老十一中人不斷地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成為學校一筆寶貴的財富。其中緊緊抓住兩個基本環節這項工作,富有成效。
8、第一個環節是隊伍建設。高質量的辦學,必須以高質量的教職工隊伍為基礎,包括干部隊伍、教職工隊伍。
9、干部隊伍是教職工隊伍的核心和骨干,沒有一支好的干部隊伍,高質量的辦學只能是空談。鄭州十一中在干部隊伍建設中始終堅持“團結、廉潔、開拓、務實”的八字方針,以及由此而濃縮成的“廉(潔)、公(道)、實(務實)”的三字原則,強調干部是群眾的表率,以自身的正直影響群眾,領導群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正其身,如正人何?”由于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抓領導班子建設,學校已形成一個有志于帶領教職工創辦一流學校、群眾信得過的領導集體,在鄭州市教育界有較大影響。1993年10月8日,市教委在鄭州十一中召開班子建設現場會,上級有關領導及市直學校校級干部參加大會,鄭州十一中做了班子建設經驗介紹。
10、教職工隊伍是學校的中堅力量,這支隊伍的素質,決定了辦學的質量。多年來,鄭州十一中堅持對教職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三個意識”教育(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高標意識),使教職工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使鄭州十一中成了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11、教師是教職工隊伍的主體,好的教師才能教出好的學生。從“老三高”到現在的鄭州十一中,都十分注重名師的延聘和培養。“文革”前,鄭州十一中人才濟濟,名師薈萃,各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有幾位教師在鄭州市、河南省大有名氣。時至今日,中學高級、中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3%,國家級骨干教師4名,省級骨干教師5名,省學科帶頭人5名,市學術技術帶頭人6名,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名,特級教師3名,省管專家1名,受表彰的國家級優秀人物5名,省級12名,市級70名;受國家、省、市表彰的教研成果二百五十余項,論文三百余篇,發表論著近六百部。
12、第二個環節是學校管理,這是質量的關鍵。鄭州十一中在學校管理中,一是堅持“三嚴治校”(嚴格教學、嚴格管理、嚴格制度),各項工作突出一個“嚴”字,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嚴格驗收。二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逐步規范。國家要法治化,學校要制度化,制度即是學校的“法”。三是堅持學校管理的“六性原則”(科學性、民主性、可行性、導向性、嚴肅性、示范性)。四是1997年以后,為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施行“宏觀管嚴,微觀搞活”的管理模式,即在不違背國家方針政策、學校規章制度的前提下,細枝末節不搞一刀切,以便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13、隨著形勢的發展,鄭州十一中做為一所老牌高中,2002年被鄭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四所優質高中之一,擴大規模,興建新校舍,以滿足廣大學生享受優質高中教育的需要。新校址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側,占地252畝,建成后為60個教學班的規模。目前,新校區工程的主體部分已經完工,并已于2005年9月開始啟用。校園內,有以自然為主題的桃林、竹林、溪流等生態環境,又有以人文為主題的春花園、夏風園、秋韻園等文化景觀;教學樓、圖書館典雅莊重,藝術館、體育館大氣磅礴;花木蔥蘢,綠草如茵,環境幽雅,氣象萬千。這被定名為蘊含深厚的“桃林學府”,必將成為省會鄭州的東方明珠。新校區建設工程目前正處于在后期綠化、美化階段,2006年秋季,鄭州十一中新校區將以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國內一流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14、鄭州十一中人將抓住機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發揚團結拼搏的優良傳統,全方位育人,為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實現創辦中華名校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