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氛圍(如何給自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本文目錄
- 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 該如何引導孩子好好學習
- 教育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生的思想意識
- 教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 如何給自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1、你好,這里是大學思享匯,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類問題像是一個循環??,
2、那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3、以此類推下去,終歸回到如何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4、關于學習這個閉環問題,解決了任意一環可能就會一通百通。當然如果某一環節出了問題也就全線飄紅!
5、但是人不像機器一樣,有一段程序就可以搞定。人很復雜,有感情、有思想、有情緒波動。但是基本都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是有的,也就是說周圍環境有良好的學習模板,有良好的傳遞方式,那這件事就會慢慢好起來。
6、學習模板:老師、同學、特別是家長、社會網絡;
7、傳遞媒介:和諧溫馨,積極友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8、所以,基于人性向善的本能和學習能力,分析是模板還是傳遞媒介出了問題,然后改變就好了。
9、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說我在耍流氓,說完跟沒說一樣嘛?(似乎是這樣的,但是我絕不會承認的,哈哈)
10、最后我想說,看似自覺性或者其他環節出的問題,可能根本原因并不在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路不是一直能行得通。
11、其實要想了解一個人的學習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就需要找到他的心結,就像你的女朋友生了你的氣,你在跟她講道理,她卻質疑你為啥發脾氣吼她?人總會有一個心底里的原因不愛學習或者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明確學習目標、轉變思想觀念這些只能治標不治本!
12、如果你是一位教育者,你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面向一個集體去教導,但是面對單一個體還是要“望聞問切”然后再對癥下藥!
13、以上就是我不成熟的小建議,歡迎與大家探討!
二、該如何引導孩子好好學習
1、我經常這樣講,解決家庭教育問題主要不是靠方法,因為方法用錯了,方法用得越多,就會越遠離真正的目標。解決家庭教育主要靠智慧。智慧如何用,我設計了一個公式:智慧=原因+方法。
2、高中孩子厭學,玩手機,原因是什么?
3、人都有本性、秉性、習性三性。本性是什么?比如牛的本性吃草。人有很多本性也就是人的共性。秉性是出生后環境給的。習性是訓練出來的。人的本性是逃離痛苦,追求快樂。我們看學生為什么玩手機,是因為學習苦,他要逃離,玩手機快樂,他要追求。這里我們反思一個問題,如果讓科學家袁隆平玩手機,他斷然拒絕,因為試驗水稻給他帶來了享受快樂,所以他會放棄手機,追求水稻。孩子厭學,是因為孩子沒有品嘗到學習的快樂,所以逃離。
4、建議家長首先不急,要有耐心。去慢慢影響孩子做人做事的動機。讓孩子完成對學習從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的過程。如果孩子享受了學習的快樂,他就會逃離手機,因為學習的快樂就會滿足他。
5、讓孩子做簡單題目,滿足成功欲,培養勝任感,家長再及時夸贊欣賞。
6、建立美好目標,讓孩子生活在希望中。
7、用大人物的事例激發孩子的斗志。
8、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總是認為孩子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也就是永遠讓孩子感到你瞧得起他。
三、教育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生的思想意識
1、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你有沒有想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課堂?是自我成長?還是教室里的學生?思想意識是什么?
2、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是最高價值。”這里的人特指兒童,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孩子。所以,這句話可以表述成“孩子是教育的最高價值?!蹦蔷鸵馕吨逃虒W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嚴、個性、精神世界、發展潛力,尊重孩子未來的無限可能性……而這一切都指向孩子的幸福!
3、所以教育教學,說到底是要給孩子幸福。但我們很多老師往往是對學生說:你們現在辛苦,是為了將來的幸福。家長也愛這樣對孩子講,好像孩子的這段經歷是為未來做準備的。
4、可我們的教育教學功能真的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嗎?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即兩個心,一個老師的,一個學生的,二者相溝通。
5、這就要求老師要有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教師就是和不同個性的人打交道。因此,老師的工作要個性化,不能一刀切。
6、同時,老師要用愛心對學生真心真意的幫扶和關切,要面對學生充滿感情,投入感情,而不是想如何去改變學生的思想意識,在精神上融入學生之中,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提升思想境界。
四、教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覺得教師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體至少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教師要有“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做好示范引導工作。例如,教師對自己所教課程的熱愛,是引導學生熱愛這門課的無形力量;教師不希望學生用暴力解決糾紛,自己就不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可參閱筆者姚世龍頭條文章:
深度解析:完整的教育=示范引導+自主實踐+獎懲措施)
2.教師要在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在對學生采用強制措施方面“變換花樣”。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一定要深入研究學生內在的、積極向上的、符合時代潮流的、求真求善的需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教師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對學生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要求,盡量減少學生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和過多過度的強化訓練,把學生知識的增長放在其對知識的質疑、探究、批判、交流和反思的過程中去自然實現。
4.教師要以學生是否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自己能夠且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多少來作為獎懲學生學習結果的主要標準。不要以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獲取知識的多少和對某一項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目前的考試分數)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疑好問,相信凡是能提出“好問題”的同學,肯定是積極思考和主動學習的同學。對那些經常以“我聽不懂你講課”作為借口不主動學習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反問他:“你主動問過我幾個問題”?(可參閱筆者姚世龍頭條文章:
是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簡單粗暴的知識傳授方式)
一個教師如果能做好以上四方面的工作,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會越來越強。
五、如何給自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1、單獨騰出來一個房間作為學習室,放上綠植,布置好書桌,椅子和有關學習的物品,最好不要有床,沙發等特別舒服的家具,不要有電子產品。
2、可以去圖書館,不要帶手機,那里有很多人看書和學習,會帶動起自己學習的熱情。
3、可以找一個學伴一起學習,兩人定好學習任務,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