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誰寫的呢??
季亦婷 2021-04-18 04:23
吳敬梓,清代安徽全椒人。出身于貴族士大夫家庭,后來遭遇家庭變故,家產喪失殆盡,以后靠賣文維持清貧生活。他是一個學問深厚的文人,所結交的也多是些學問精深而不熱衷功名的士人。貧窮的家庭生活并沒有讓他消沉,反而讓他更多機會接觸下層社會,為創作提供豐富資料。科舉制度是中國沿襲上千年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清代襲用明朝科舉,采用八股取士的方式。科舉制度和它所代表的封建制度本身,都已經成為嚴重束縛人思想的枷鎖。而深受其害的文士們,又在其制度下演出一幕幕不堪入目的丑劇。吳敬梓正是用他的筆寫出他眼中的事。
陳蒙 2021-04-18 04:30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安徽全椒縣人。出身于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到他父親吳霖時,家道開始衰微。吳敬梓少時刻苦研書,熱衷科舉,23歲中秀才,久困科場。其父死后,由于他對家產置理不當,致使晚年生活貧困不堪。由富變貧的生活變故。使他嘗盡世態炎涼,從而棄絕功名。他由自身經歷和觀察所得,對八股取士制度和官僚制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認識,乃集畢生精力寫就《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最杰出的諷刺小說。它通過對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的描繪,深刻揭露科舉制度的罪惡。小說以冷峻鋒利的筆觸、白描寫實的手法、不動聲色而實為皮里陽秋的敘述語氣和流暢生動的白話語言,列述了一個個頭戴方巾、口誦圣賢之書的儒生的故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實為最高原則,人物性格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變化而處于流動發展的狀態。如范進、茍玫因地位升遷而變異,匡超人由一個樸實的青年變為寡廉鮮恥的假文人,都充分暴露了科舉制度戕戮人性的罪惡。作者通過細致人微的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洞察幽微、入木三分。如嚴監生臨死見燈盞里點了兩根燈草,伸著兩根指頭遲遲不肯落氣,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吝嗇鬼形象。
《儒林外史》的問世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開創了近世譴責小說的先河,它標志著諷刺文學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它之后,出現了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等一大批譴責小說,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會的潮流,這股潮流一直影響到五四以后的新文學。
田博 2021-04-18 04:33
吳敬梓。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于路飛 2021-04-18 04:45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小說假托清代。
于路飛 2021-04-18 04:46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388.htm
余同來 2021-04-18 04:48 中國古典:儒林外史 作者:吳敬梓(清) 吳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吳敬梓(1710~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後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暸勞動人民,看到暸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爲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並且掌握暸描寫現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爲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暸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暸罪惡的科舉制度,並涉及暸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暸整個封建制度。否定、鞭撻科舉制度,譴責官僚集團,揭露封建禮教,同情人民群衆,這樣一些內容使《儒林外史》成爲一部具有進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舉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變態的範進;本是貧寒青年,但在黑暗社會的熏染下逐漸腐蝕變質,拋棄糟糠之妻,成暸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奪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婦的財産,專靠欺詐哄騙飽食終日的嚴貢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國諷刺文學中最早出現、最具影響的藝術典型。《儒林外史》還寫暸一些下層人民,表現暸作者對他們深切的同情和熱愛,頌贊他們正義、樸實的高貴品質和非凡的才能。鄙視功名的王冕,真誠善良的伶人鮑文卿,淳樸的農村小生産者蔔老爹和牛老爹,便是這類人物的代表。《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既有聯系,又可單獨存在。這種特殊的長篇結構,對後人頗有影響。《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